第二节 什么是高脂血症

一、高脂血症的定义

高脂血症是由于机体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将高脂血症称为血脂异常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不过人们习惯上仍称高脂血症。

目前认为,我国成年人血胆固醇水平的合适范围为<5.20毫摩尔/升,5.23~5.69毫摩尔/升为边缘升高,>5.72毫摩尔/升为升高。甘油三酯的合适范围为<1.70毫摩尔/升,>1.70毫摩尔/升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毫摩尔/升为合适范围,<0.91毫摩尔/升为减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适范围为<3.12毫摩尔/升,3.15~3.61毫摩尔/升为边缘升高,>3.64毫摩尔/升为升高。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二、高脂血症的诊断

高脂血症就是指血液中脂类物质含量过高,即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全身性代谢异常。因为血脂在血液中都是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所以又有人将高脂血症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通常是在测定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时被发现的。因此,单纯的高脂血症常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若血脂增高时间较长,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可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等。一些继发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可出现黄色瘤、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三、高脂血症的临床症状

◎ 黄色瘤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其形成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根据黄色瘤的形态、发生部位,一般可分为下列六种。

(1)肌腱黄色瘤 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节状黄色瘤,发生在肌腱部位,常见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处。为圆形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与其上皮肤粘连,边界清楚。这种黄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2)掌皱纹黄色瘤 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黄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3)结节性黄色瘤 发展缓慢,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如肘、膝、指节伸处及髋、踝、臀等部位。为圆形状结节,其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早期质地较柔软,后期由于纤维化,质地变硬。此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4)结节疹性黄色瘤 好发于肘部两侧和臀部,皮损在短期内成批出现,呈结节状有融合趋势,疹状黄色瘤常包绕着结节状黄色瘤。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常伴有炎性基底。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5)疹性黄色瘤 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受累。主要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

(6)扁平黄色瘤 见于睑周,又有睑黄色瘤之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平滑。此种黄色瘤常见于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态的黄色瘤可见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而在同一类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现多种形态的黄色瘤。经有效地降脂治疗,多数黄色瘤可逐渐消退。

◎ 角膜弓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见于40岁以下者,则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但特异性并不很强。

◎ 脂血症眼底改变

脂血症眼底改变主要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爱心小贴士

高脂血症在不同发病时期都有哪些症状?

高脂血症的症状在不同发病时期,会有以下不同的表现。

(1)第一阶段 病情较轻患者在发病初期不容易出现高脂血症的症状。

(2)第二阶段 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以及体重超重与肥胖,有时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不过,也有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

(3)第三阶段 高脂血症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高脂血症的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如果血脂长期维持较高水平,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四、中医辨证高脂血症症状

按照中医辨证理论,高脂血症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 脾虚湿盛型

形体肥胖,身困乏力,肢软无力,头昏、头重如裹,食欲缺乏,恶心,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脉弦细,等等。

◎ 湿热内蕴型

面色无华,烦渴口干,口干不欲饮或饮下不适,脘腹痞满,腹大浮肿,身体沉重,便干或便溏有恶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等。

◎ 肝火炽盛型

面红目赤,口苦心烦,胸胁胀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等。

◎ 阴虚阳亢型

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舌红苔黄,等等。

◎ 气血瘀滞型

胸闷憋气,胸痛处固定不移,两胁胀满不适,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少,脉弦或涩,等等。

◎ 肝肾阴虚型

形体偏瘦,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健忘心悸,遗精盗汗,目涩口干,或见咽喉干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少津,苔薄少,脉细数或沉细而数,等等。

五、高脂血症的分类

根据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 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升高,即TC>5.70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TG)含量正常,即TG<1.81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

目前已知属于遗传因素引起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家族性血脂异常的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及家族性脂蛋白(a)过多症。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增加体育锻炼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基本的措施。

◎ 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即TG>1.81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总胆固醇(TC)含量正常,即TC<5.70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

高甘油三酯血症大多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酒精过量、慢性糖尿病、肾炎、糖原贮积病和药物(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类维生素A,噻嗪类,可的松)等。

而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FHTG)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一般人群中,估计该病的患病率为1/400~1/300。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通常为3.4~9.0亳摩尔/升(300~800毫克/分升)。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正常,其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比例低于0.25。FHTG患者的另一个特征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一般人群的平均值。

◎ 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增高,即TC>5.70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TG>4.5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病及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结石、脂肪肝等。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即HDL-C<0.91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CAD)发病率的上升有关联,此病常由基因因素所致。此外,肥胖、吸烟、糖尿病、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及一些药物(噻嗪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雄激素类固醇,大多数促孕药物如丙丁醇)等因素都会引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

六、高脂血症的分型

1967年,弗里德里希等人根据各种血浆脂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五型(Ⅰ、Ⅱ、Ⅲ、Ⅳ、Ⅴ型)。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这种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法进行了修改,将其中的Ⅱ型又分为两型,即Ⅱa型和Ⅱb型。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脂血症分类标准。以下是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Ⅰ型,即高乳糜微粒血症。空腹时血清中存在乳糜微粒,其他脂蛋白基本正常,偶伴前β-脂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各种高脂蛋白血症中,Ⅰ型是极其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这种病例尚不足1000例,且绝大部分属于遗传性,偶可继发于重度未能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本病主要是脂蛋白脂酶先天性缺陷,食物来源的甘油三酯不能充分水解,造成大量乳糜微粒堆积于血液之中。

这种病常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且多在10岁以内即被发现,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后背和臀部可见皮疹样的黄色瘤;肝脾肿大,其大小随甘油三酯含量高低而改变;反复腹痛,常伴急性胰腺炎发作;眼底检查可发现脂血症性视网膜。

◎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Ⅱ型,即高β-脂蛋白血症。血清β-脂蛋白含量增高。其中又分为两类。Ⅱa型仅见血清β-脂蛋白含量增高,而前β-脂蛋白含量正常;Ⅱb型则伴有前β-脂蛋白含量增高。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少数是由于家族性遗传所致,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所引起。因此,相当多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主要临床表现为:①黄色瘤:可发生于眼睑部,表现为眼周围的一种黄色斑,称为眼睑黄色瘤;也可发生于肌腱,例如在肘、足跟肌腱处呈丘状隆起,称为肌腱黄色瘤;此外,还可见皮下结节状黄色瘤,好发于皮肤易受压迫处,如膝、肘关节的伸侧和臂部,有时也见于手指和手掌的皱褶处。②早发动脉粥样硬化,60%以上的病例在40岁以前即有心绞痛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常于40岁以前,眼角膜上即可出现典型的老年环,形如鸽子的眼睛。

◎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即“阔β”带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中出现一种异常的脂蛋白,电泳时表现为“阔β”带。又称为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主要有:扁平状黄色瘤(为橙黄色的脂质沉着),常于30~40岁时出现,发生于手掌部;结节性疹状黄色瘤和肌腱黄色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变;常伴肥胖和血尿酸增高。

◎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即高前β-脂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清中前β-脂蛋白含量增高。此型临床上非常多见,常于20岁以后发病,可为家族性,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后天因素所引起。典型家族性患者可有以下主要临床表现:肌腱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皮疹状黄色瘤及眼睑黄斑瘤;视网膜脂血症;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伴胰腺炎、血尿酸增高和糖耐量异常;但非家族性者则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即高前β-脂蛋白血症和乳糜微粒血症。空腹时血清出现乳糜微粒,且前β-脂蛋白含量增高。本型是I型和Ⅳ型的混合型,可同时兼有两型的特征,最常继发于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酸中毒、胰腺炎和肾病综合征等,但也可由家族遗传。本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患者常于20岁以前发病,可见肝脾肿大、腹痛伴胰腺炎发作,饮食脂肪和糖类耐受不良,常具有异常糖耐量和高尿酸血症。

爱心小贴士

高血脂与高脂血是一回事吗?

在生活中或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高脂血”和“高血脂”词,让人以为是两种病,其实这两者说的是同一种病,即指血脂质水平超出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不是独立的疾病,是脂代谢异常引起的。

七、高脂血症的危害

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高脂血症多无明显的症状,不做血脂化验很难被发现。高脂血症者如果同时有高血压病或吸烟,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此时患者可有头晕、胸闷,严重者则突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甚全心脏性死亡。正因为高血脂是悄然无息地逐渐吞噬着生命,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隐形杀手”。

(1)高脂过多沉积会堵塞血管,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血糖增高,高脂血症使动脉粥样硬化,心脑供氧不足,则会产生心肌梗死、脑梗死。

(2)轻度血脂异常身体可能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一般高脂血症则会促使人产生头晕、嗜睡、乏力、心慌、气短、胸闷、指尖发麻等症状。

(3)当高脂血症累及心脏和血管时,就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产生心肌梗死,诱发心血管疾病。当累及肝脏,使肝脏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则会出现腰酸、腹胀、食欲缺乏。当累及到肾脏,引起肾脏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则会产生腰酸腰痛,甚至血尿,发生下肢水肿。当累及皮肤,使其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就会出现皮肤干燥,产生皮肤斑疹、褐斑。如果累及肌肉,使其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就会产生四肢无力、全身酸痛等症状。

如果患有高脂血症,那么罹患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胰腺炎的危险将增加。如果还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将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

爱心小贴士

为了不影响检测效果,进行体脂肪率测定时,应避免哪些情况?

在进行体脂肪率测定时,应避免以下情况,以免影响检测效果。

(1)发热、透析、妊娠、月经前后、水肿等不宜进行测定。

(2)进餐、剧烈活动、洗澡、饮酒或大量饮水均会影响体脂肪率的测定值。

(3)体内安装起搏器或其他置入医学装置患者不要使用仪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