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智慧父母这样做,帮孩子将兴趣引向成才之路

中国的父母向来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进入互联网时代,又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网络神童”,纵然,许多专家都反对“制造神童”,但让孩子在网络时代超越同龄人,并非不可能的事。培养“网络神童”,父母不能抱持“谈网色变”的态度,你需要改变一下当你的孩子上网时就围追堵截的方式,以免将“网络神童”扼杀在襁褓中。

所谓“神童”是指在体、育、文、理等方面天赋不凡的孩子。神童最终不一定都能成为天才,因为成才的因素是复杂的,特别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及社会用人的理念等,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爱迪生、爱因斯坦、丁肇中、华罗庚从小都不在“神童”之列。

“网络神童”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印度阿里·普里、美国的贾斯汀·查普曼和比尔·盖茨、加拿大的凯斯·佩里斯、中国E童网创始人宋思宇、西班牙的胡安·列拉·波尔、终极上网提速的发明者刘博文……我们还是以一个普通的网络天才的案例和大家分享。

陈世欣,一位普通的互联网创业导师,计算机系硕士,他有两个在读初中的儿子,大的上高一,小的上初二。两个孩子在9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编程了,大儿子从小就爱玩电脑,尤其热衷编程。经过父亲的启蒙后,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编程技能。

最初,陈世欣由于选错了编程入门软件,在启蒙阶段走了弯路。2011年,陈世欣将一本《与孩子一起学编程》拿给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大儿子学习,手把手地对孩子进行编程启蒙,很快,孩子就把书学完了。但经过几个月后,陈世欣发现孩子又忘记了不少。陈世欣又下载了电子版的《笨办法学Python》。他发现,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书,大儿子都能拿得下来,但对于各种基础问题,孩子做出修改就会报错,且对于实际应用的场景缺乏了解。看见大儿子老在入门级低水平重复,小儿子也感觉枯燥无味了,于是,陈世欣发觉,让孩子过早地学Python,是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坑了。

后来,陈世欣发现,采用Scratch编程语言更适合孩子学习,既能解决应用场景的问题,又能通过漂亮的动画和游戏、Scratch社区的形式,让孩子学习到各国孩子的作品。两个儿子学习编程变得更简单,学习兴趣更浓了。为了更好地带动两个孩子学习,陈世欣创建了一个编程俱乐部。2014年8月,由于一些孩子要补课,Scratch俱乐部暂停了,陈世欣就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用Scratch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琢磨各种游戏的设计,将这些手机游戏用Scratch开发出简单版本,如微信打飞机游戏风靡时,就用Scratch开发出了一个简装的版本。带孩子参观上海迪士尼乐园后,陈世欣又鼓励孩子制作花车巡游Scratch,这样,孩子们自己形成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2014年和2015年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大儿子奋力拼杀,连续两年杀出一番天地。2016年,两个儿子联合做编程项目,包揽了实践类和创意类两个一等奖,创意类项目还参加了全国竞赛并获奖。后来,两个孩子爱上玩“密室逃脱”游戏,大儿子还对密码学常识来了兴趣,开始运用Python做密码代码。趁此机会,陈世欣又引导孩子开始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假期,陈世欣带孩子到美国参加谷歌大会、参观苹果公司总部,帮助孩子打开视野。

由此可见,父母善于引导孩子,也可以让孩子走向天才之路。当你的孩子爱上互联网,请不要一味禁止,建议你可以这样做:

●发现孩子的天赋

天赋和本领是青少年开辟人生之路的重要因素,父母不可错过任何挖掘孩子天赋的机会。在教育向互联网转型的时代,父母需要有正确的转型思维,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帮助孩子将兴趣引向成才之路。

智慧的父母知道如何按照孩子的特长来培养孩子,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每个孩子的成才路线,都应该是按照他自己的天赋和特长不断被引导,深化,最终成为专业性人才。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发现孩子的天赋。有时,孩子的天赋并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孩子的言行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父母要用智慧和爱去发现孩子的天赋,去唤醒孩子的潜能。很多父母把各种美好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苛求孩子必须这样或那样,往往会扼杀孩子身上的天赋。

有时,孩子不经意的言行正体现了他的天赋,而这其中也许蕴含着孩子无穷的创造力。父母应该善于从孩子平时的各种表现中迅速及时地捕捉住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擅长的领域,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赋所在,并小心呵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创造力就会慢慢体现出来了。

●顺势引导

父母不妨对自己的孩子做一下评判,看他倾向于何种天赋。发现孩子的天赋仅仅是开始,关键在于如何顺势引导和培养,引导孩子将天赋发挥出来,并制定如何培养孩子的长远规划和详细的培养方向及目标,还要坚决实施。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能否得到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孩子具有网络方面的天赋,你就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看是否将此作为孩子的专业发展方向,或是作为孩子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