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咄咄逼人的人,很多人觉得不应该跟他们一般见识,出于善良用宽容去感化对方。其实,这种看似善良的做法,其实质是依赖他人的道德期望,结果对方得寸进尺,自己只能哑巴吃黄连,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制止他的无理。真正的善良不止有仁义,更有智慧和勇气。委屈自己、习惯性讨好、没有底线、一味付出,这些看似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质其实是仁义有余而智勇不足的表现。
很多人认为攻击性会破坏关系,是不和谐的处事方式,其实这是把攻击性和破坏性混为一谈。当你内心感觉对方侵犯了自己的边界,心里极度不满,采取攻击性的做法是明确告知对方你的底线。而破坏性的做法是给双方造成无可救药的实质性伤害。正确的表达攻击性是勇气的表现,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破坏关系,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太多的人因为不能看清事实真相,而把攻击性当成破坏性,所以不敢表达,进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丧失底线,最后变成了一个没有原则立场的人。攻击性过度被压制的人,会造成体内能量瘀滞,身心容易生病。因此,能够合理的保护自己,恰当的施展攻击性,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当然,为了个人利益去欺凌别人、破坏关系,就走向另一个极端。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些案件,都是因为当事人不善于用理智保护自己,因受到情感的欺骗和虐待,而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受到严重的伤害。
在当今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应该将中华传统美德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表现方式,而不应该成为一种道德束缚,让老实善良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人间正道是沧桑”,伤害造成的痛苦让人恐惧,也带来清醒。善良的人要认识到,退缩虽然可以暂时避免冲突,但是在弱势文化引导下的妥协,最终会让你丧失心性的成长。因此,要培养自己的规则意识和法律精神,要增强自己的实力,突破恐惧,建立自信,开发智慧,保护自己。防止他人利用人性善良的弱点,从善良的人身上榨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