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讲读
  • 许结
  • 1063字
  • 2021-07-20 16:49:39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斯恶已[2];皆知善之为善[3],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4],难易相成,长短相较[5],高下相倾[6],音声相和[7],前后相随[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9],行不言之教[10]。万物作焉而不辞[11],生而不有[12],为而不恃[13],功成而弗居[14]。夫唯弗居,是以不去[15]

问题分析

“相生”及相关的两种阐释,其与“道”的关系如何?

本章继前章论“道”而作进一步推阐,“有无相生”六排句列举六对矛盾统一的观念,并分别缀以“生”“成”“较”“倾”“和”“随”等动词与形容词,把矛盾双方的演变、变易、互变的形态,生动地呈现。然论其意义,则有两种阐释。刘鼒和《新解老》评曰:“有有斯有无,有难斯有易,有长斯有短,有高斯有下,有高声斯有低声,有前斯有后,皆比较而成耳;使从根本上取消,并一名亦不立,则他名亦遂无由而生。”此就自然哲学而论。欧阳修《老氏说》则谓:“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又于《崇文总目叙释·道家类》云:“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术,不可易也。”又将自然之“道”引入政治学领域。而“自然”与“政治”,正是研究老子论“道”的两面性。


[1] 美:好,指好看的“物”。

[2] 斯:此也。恶:坏,不善。已:通“矣”。

[3] 善:指好的事情。高亨《老子注译》谓:“美恶以物言,善不善以事言。”

[4] “故有无”句:傅奕本、帛书本在“有无”与“相生”间多一“之”字,后四句亦然。

[5] 较:诸本多作“形”。帛书本作“刑”,简本作“形”。按:文以“形”“生”“成”“倾”(盈)为韵,较妥。

[6] 相倾:相向,相对。倾,帛书本、简本均作“盈”。

[7] 音声:《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是发出的声响,音是声响的组织、节奏。和:谐和。

[8] 前:一作“先”。蒋锡昌《老子校诂》:“《老子》本书‘先’‘后’连言,不应于此独异。如七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六十六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六十七章‘舍后且先’:皆其证也。”按:帛书本此句后有“恒也”两字。

[9] 圣人:老子心中的理想君主,也是道的承担者。处:帛书本、简本作“居”。无为:顺应自然,不妄为。事:政事。

[10] 不言:同“善言”。《老子》第二十七章王弼注“善言”:“顺物之性,不别不析。”叶梦得《老子解》认为:“号令教戒,无非‘言’也。”教:教化。

[11] 作:起,动。辞:有管理、干涉的意思。

[12] 不有:不据为己有。有,占有。

[13] 不恃:不矜恃得力于自己。恃,依仗。

[14] 弗居:于事不居其功位。居,处于,位于。

[15] 不去:不会失去。帛书本、简本均作“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