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晋书》作为正史有哪些优缺点?
《晋书》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共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共132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130卷。
《晋书》为唐代官修史书,编者共21人。其中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为李淳风;拟订修史体例为敬播;其他16人为令狐德、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晋书》记载完备,兼记两晋历史,而且对十六国史事有专门记述,与前代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此外,《晋书》中的志,多从东汉、三国时期写起,弥补了《后汉书》《三国志》的不足。《晋书》还有“载记”三十卷,记载了古代中国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建立的十六国政权。这是《晋书》在纪传体史书体例上的一个创造。
但是《晋书》也存在诸多缺点,记述了大量神怪故事,连《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之谈也加以收录。而且没有充分利用当时的史料,又过于追求文辞的华丽,致使全书错漏百出。钱大昕甚至批评《晋书》“涉笔便误”。
《晋书》元末刊本书影
《晋书》为唐代官修正史,记述了西晋和东晋的历史。此为元代末年刊刻的《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