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东观汉记》是一部怎样的史书?
《东观汉记》是记载东汉光武帝至汉灵帝一段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此书经过几代人的修撰才最后成书。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28篇奏上,这是该书的草创时期。著书处所在兰台和仁寿闼。安帝时,刘珍、李尤、刘等奉命续撰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等传,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安帝永初时期,书始名《汉记》。此后,地点移至南宫东观。此后伏无忌、黄景等又承命撰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和南单于、西羌传以及地理志。桓帝时,又命边韶、崔、朱穆、曹寿撰孝穆、孝崇(刘翼)二皇传和顺烈皇后传,外戚传中增入安思等皇后,儒林传增入崔篆诸人。崔又与延笃作百官表和汉顺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至此,共撰成114篇,始具规模。灵帝时,马日、蔡邕、杨彪、卢植、韩说等又补作纪、志、传数十篇,下限延伸到灵帝。
范晔《后汉书》问世前,该书影响较大,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人多诵习。范书流行后,才逐渐被人忽视。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全书143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127卷,可见唐代官方收藏本已减少了16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为8卷,已基本散佚殆尽。
清姚之骃曾辑集佚文8卷,所据之书限于《续汉书》十志刘昭注、《后汉书》李贤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五书,遗漏很多。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以姚辑本为基础,参以《永乐大典》诸韵所载,又旁考其他各书,补其阙失,所增达十分之六,厘定为24卷,其中包括帝纪3卷、年表1卷、志1卷、列传17卷、载记1卷、佚文1卷,刊入《武英殿聚珍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