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古诗词里的博物志
- 石润宏
- 1297字
- 2021-08-19 17:38:35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古人为什么把茅草当礼物?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是一首描写情人约会场景的恋歌,诗歌的大意是:美丽的姑娘啊真俊俏,正在等我上城角,可我到时她却躲藏,害得我抓头踱步心儿跳。美丽的姑娘啊真好看,送我一支短彤管,彤管的颜色太鲜亮,叫我内心真喜欢。她又从野地摘回茅草芽,看起来美丽奇异惹人爱,不是草芽有多好,贵在这是美人赠我的草。
这首诗尽管历时数千年,依旧感动人心,因为其中包含着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最妙的是结尾的那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语言单纯而富含哲理,显示出先民重人情而轻物用的大智慧。
《静女》中提到的“荑”,指的是刚长出来的茅草,也就是茅草的芽。茅草一般指的是学名白茅的植物,属于禾本目、禾本科、白茅属。白茅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30—80厘米,具有强壮的地下根茎,可通过根茎增殖,形成大片种群。白茅的叶片长达数十厘米,宽约一指,开头状花序,外观近似狗尾草,花序上长着1厘米以上的丝状柔毛,但它的种子只有1毫米。
茅草在野外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它的第一大用途就是盖房子,茅草的叶片修长、平直,适合用作木结构简陋房屋的遮盖。古时候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多就地取材,搭建茅草屋居住。但茅草屋并不全是用茅草搭起来的,而是要先用木材搭起框架,然后用木板或芦苇、竹子等材料制成“墙壁”和“屋顶”,再把茅草编成绳子捆成束平铺在屋顶上,这样一座简陋的茅草屋就算完工了。不光是普通百姓,很多落魄的文人或甘于清贫生活的隐士,也都把茅草房作为安身之所。比如隐逸诗人陶渊明就有“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饮酒》)的句子;安史之乱中漂泊至成都的杜甫因为茅屋被大风摧残而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明杜甫当时就住在茅屋里,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则从侧面反映出茅草作为一种生活资源,即便是别人已经用过的“二手货”,也依然有人争抢。
茅草还可以用作编织材料,最简单的就是把茅草搓成绳子,西汉文士贾谊的《惜誓》就有“纫茅丝以为索”的句子,意思正是把茅草丝编成绳索。编织工艺稍微复杂一些的是茅草鞋和茅草席子、茅草帽子,这些茅草制品成本低廉,耐磨耐用,也是古代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物品。茅草的纤维柔韧,还可用于造纸,当然需要混杂其他植物纤维。
茅草
茅草的根可以入药,称为茅根,《神农本草经》记载说:“茅根,味甘、寒。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淤血,血闭寒热,利小便。”茅根又叫地管、地筋,一般在六月挖取,清洗后晒干使用。古代有些书法家还用茅根制作笔,用于书写特别大的字。茅根笔据传是明代中期的思想家、书法家陈献章发明的,陈献章曾写诗说“绣衣未笑茅根秃,来请延陵十字碑”(《次韵张侍御叔亨至白沙》),可见他已用茅根笔来书写石碑上的字。陈献章的学生林光也曾写诗说“旋制茅根笔,悬崖欲大书”(《游鼓山灵源洞因宿鼓山寺》),“题诗小放风花手,旋制茅根笔可书”(《次韵张廷实兼呈白沙先生》)。茅根笔也是古人对茅草的创造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