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古诗词里的博物志
- 石润宏
- 1313字
- 2021-08-19 17:38:3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一种植物还是两种植物?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本诗是心有所爱但不可得之作。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思念着那位“伊人”,想要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不顾路途的艰辛,追寻伊人的芳踪,可惜伊人始终触目能见,却又遥不可及,令人心生叹惋。
诗的开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短短两句,就建构出非常清静空灵的秋景,为下文怅惘的思念缓缓流露蓄势。清代牛运震的《诗志》甚至称赞道:“只两句,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有了外围环境的铺垫,下文顺势道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抒情主人公的心爱之人,仿佛就在眼前,却难以触及,求而不得,因此内心备受煎熬,只能反复搜寻伊人的踪影,但是“道阻且长”,可望而不可即,只得到“宛在水中央”的朦胧影像。下文两章的重复,加深了这种朦胧感,传达出一种萧疏旷远的情意。
“蒹葭苍苍”的“蒹葭”其实是两种水边生长的植物——蒹和葭。在《本草纲目》里,芦苇刚长出称为“葭”,开花前称“芦”,开花后称“苇”,芦苇秆高可达3米。“蒹”又名“薕”,郭璞注《尔雅》“蒹”条称:“似萑而细,高数尺,江东人呼为蒹蒿。”宋代郑樵又注释说:“(蒹,薕)荻也,芦属而小,可为箔。”蒿和荻都是蒹的别称。荻是禾本目、禾本科、高粱族、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类似芦苇而略小,高不超过1.5米,茎干较细,直径约0.5厘米,地下茎匍匐生长,节处可萌发新芽,多生长于水边湿地,开花后花序呈伞枝状,具有丝状柔毛,随风飘摇,自成一景。
芦苇
荻开花时正值秋季,它被寒风一吹被迫弯腰的场景,触动了古代诗人多愁善感的情怀,所以诗词中多用荻花描摹秋景,寄托人们天凉思归的情感。例如唐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窦巩的“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早秋江行》),马戴诗“远归从此别,亲爱失天涯……西次桑干曲,洲中见荻花”(《别家后次飞狐西即事》)。
蒹与葭都是水边常见的半水生植物,所以古人常常合称为蒹葭。如杜甫的“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柳宗元的“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蒹是荻,葭是芦,古人又常以芦荻合称,如岑参的“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楚夕旅泊古兴》),刘禹锡的“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蒹葭是一类不起眼的植物,没有艳丽的花朵,也没有“大材”可用,因此古人常用蒹葭来比喻不怎么出色的平庸之人。据《世说新语》记载,魏国大臣夏侯玄仪容出众,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魏明帝的皇后有一个名叫毛曾的弟弟,他相貌丑陋,举止猥琐。有一次,魏明帝让毛曾与夏侯玄坐在一起,其他人都开玩笑说:“这真是蒹葭倚靠着玉树啊!”用蒹葭比喻貌丑的毛曾,而用玉树比喻貌美的夏侯玄,由此可见古人对蒹葭的轻视。后来魏明帝听见了人们的议论,不愿妻弟被人非议,还找了个由头降低了夏侯玄的官职,一时传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