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神话的道德律令
- 郭玲
- 2345字
- 2021-09-29 13:50:41
第四节 研究架构——三维正交时空
一 神话文本的传承
神话作为原始时代的产物,今人无从确定其产生的确切时代,从口口相传至祭祀颂扬,其后文字既兴,诗人与戏曲家改作纯文艺的诗歌戏曲等,构成了今日各文明民族神话的宝库。古希腊神话亦是如此。在古希腊,神话进入人类社会要早于哲学。当时,影响古希腊社会的主流宗教有两种:奥林匹斯山神系的崇拜;俄耳浦斯教义及相关的狄俄尼索菲斯崇拜。本书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从奥林匹斯山神学的视角对古希腊社会的道德隐喻进行梳理。
在古代希腊,四类人承担了保存神话的职责[82]:一是预言者;二是乐工与行吟诗人;三是诗人和悲剧家;四是历史家。前两者真伪莫辨,可称为神话的人物,后两者则是真实人物,因为他们的身世可以考见,因此可以说确有其人。
在诗人当中,首要提及的便是荷马[83],他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中记载的神话,占据了古希腊神话的大部分。在古希腊神话中,曾提到荷马的出现。曼托是底比斯城内的女预言者,“人们经常看到跟她一起进进出出的还有一位老人。她把美丽的歌谣教会老人。不久,那些歌便在希腊国内到处流行。老者就是著名的美俄尼恩诗人荷马”[84]。当然,据很多“荷马学者”的解释,荷马并非确有其人,《荷马史诗》也不是荷马一人之作,而是在公元前527年,由雅典的庇士特拉妥召集若干文人修订了荷马的著作,写定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一部分。此后又有“小史诗”,叙述伊利亚特战争前后之事,一并纳入《荷马史诗》之中。
除荷马外,第二个传说的诗人就是赫西俄德(Hesiod),他在继承了荷马史诗体系的基础之上,著有《农作与日子》及《神谱》两本著作。前者描写农家生活及月令占验;后者则记述了希腊诸神谱系,并在其中保留了古希腊神话当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天地创造、神族关系、神族诸事以及人神之事等。[85]赫西俄德把诸神纳入单一的神系世族,由此完成了希腊神话的统一。
在古希腊神话保存中,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古希腊的戏剧家——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与欧里庇得斯)和喜剧家(阿里斯多芬)。古希腊悲剧主要是从神话中取材,作品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埃斯库罗斯在其作品中为我们呈现了阿伽门农一家的故事、远征庇比斯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索福克勒斯为我们呈现了庇比斯的肿足王和他子女的故事、特洛伊故事和阿伽门农一家最后的故事、赫拉克勒斯最后一次的冒险及其死去的故事;欧里庇得斯作品中有关于阿伽门农女儿的故事以及美狄亚冒险的故事。至于古希腊喜剧家,本书主要参照阿里斯多芬作品中存在的神话材料。
《史诗文选》(Epic Cycle)讲述了从创世到特洛伊英雄回归家园的故事,是最为古老的诗歌集,具体作者不详,被视为一部集体智慧的产物;《荷马颂神诗》(Homeric Hymns)中则包括了诸多《荷马史诗》未曾提及的神话;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史学著作也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哲学家的著作和抒情诗也时而出现神话传说资料;后人的著作,如公元2世纪中叶著名旅行家波桑尼阿的《希腊纪事》(Pausanias:Descriptions of Greece)、古罗马屋大维时代的著名诗人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B.C.43—B.C.17)的《变形记》(Metamorphoseon libr)和普罗塔克(Plutarch,B.C.46—A.C.120)的《希腊罗马名人传》(Plutarch's Lives)等,也记载了一些古希腊神话传说。
二 本书研究框架
本书的研究视角主要从奥林匹斯山神话的视角对古希腊社会的道德隐喻进行梳理。鉴于古希腊神话的体系庞大、时间跨度久远,在撰写过程中,分别以研究内容、研究时空为切入点,试图构建一个三维正交时空坐标轴,在此时空维度内梳理神话文本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道德联系。
首先,横坐标设定为神话文本。本书主要参考的神话文本包括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此外,赫西俄德的《神谱》与奥维德的《变形记》也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原生神话、次生神话与再生神话文本。另外,古希腊神话还散见于古希腊的悲喜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与阿里斯多芬的戏剧作品之中。古希腊神话的中文译本主要参见以下版本:荷马著,陈中梅译《奥德赛》,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荷马著,陈中梅译《伊利亚特》,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古斯塔夫·施瓦布著,曹乃云译《希腊古典神话》,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赫西俄德著,王绍辉译《神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蒋平译《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奥维德著,杨周翰译《变形记》,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埃斯库罗斯著,张竹明、王焕生译《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英文文本主要包括:Homer,Iliad and Odyssey,Canterbury Classics,2011。
其次,纵坐标设定为人类发展历史的进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划分上,本书主要以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为依据。雅斯贝尔斯把历史按纵向发展大体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史前阶段”——以产生语言、制造工具、应用火为特征的神话和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时代。第二部分是“古代文明阶段”——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产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和黄河流域文明的时代。人类开始从非历史走向历史,这一时期几乎没有精神运动。第三部分是“轴心时期”。公元前800—前200年,人类世界发生了伟大的精神运动,人类具备了理性的自觉——开始把自己同神界拉开距离,而不再完全受神界的支配。第四部分是“科学技术时代”——始于15世纪、盛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文明时代,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最后,在纵横坐标的焦点区域,在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的背景下梳理神话文本中蕴藏的各种社会道德价值观,以此架构起本书的结构。笔者拟将本书分为以下章节加以梳理: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古希腊文明道德溯源;第三章古希腊神话的文明印记与神话的教化载体;第四章生命的价值及其道德诉求;第五章英雄的道德秩序;第六章正义之德的衍变;第七章古希腊神话的德育镜鉴;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