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
- 张宇
- 3956字
- 2021-10-15 20:06:21
第三节 研究的进向
一 研究的立场与基本观点
本书的研究目标及立场是汲取学界既有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系统化地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其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系进行明确的研究梳理,揭露法兰克福学派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片面强调它的批判性而否定其科学性的缺陷,反思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现实批判的锋芒被他们所钝化而造成的后果。
本书研究的立场并不是为马克思做“原教旨主义”的辩护,而是对当代生活做再判断。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本身就是对马克思的片面凸显,因为在马克思那里“批判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法兰克福学派最根本的问题正是把批判作为目的,因此就走不出书斋。该学派的原批判立场是异化理论,而异化理论在马克思那里并不是他博大的思想体系的全部,只是早期马克思历史观中重要的东西。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定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片面性的凸显。法兰克福学派始终在理论中周旋,建构一种理论来做的。同时,批判的目的是革命性的消极释放,而不是积极释放,是单纯思想层面的改造,而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的改造。法兰克福的社会批判理论只是方案,亦即思想的改造。
本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特质形成的复杂原因。2.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唯物史观所存在的深层差异。3.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双重影响。4.探究法兰克福学派走出自身困境的可能路径。5.探究当代中国如何批判借鉴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二 研究的思路与方案
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在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根本症结的基础之上,从历史观入手对法兰克福学派进行解析,然后从法兰克福学派形而上学批判的理论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改造方案的现实囿限、法兰克福学派资本逻辑批判层面与马克思的揖别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研究的具体思路之一:历史地、具体地研究法兰克福学派所呈现出的理论特征的深层原因,从而为批判和超越这种思潮提供基础。法兰克福学派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派成员思想倾向和思维方式的问题,更深层的是人类的生存困境使然。在当代西方,确乎难以找到一支像在马克思的时代那样与资本主义制度天然的截然对立的革命力量,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囿于学院知识分子、囿于人道主义谴责和艺术解放,或主张虚无主义的大拒绝,或主张诉诸议会民主等等就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必然性。只有明确这种历史意识,才能真正切中研究对象从而避免空泛议论。
研究的具体思路之二: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在各个方面所存在的深层问题。通过对各个代表人物代表性著作的解读,特别是通过对马克思原著对相关问题的论述。从理论前提、理论实质、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几个方面揭示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先天不足”或“根本症结”。指认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违背了马克思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的信念,拒绝经验调查就不能明察继而找到解决改变现实之路。
三 研究的创新点
本书的立意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对“非批判的批判理论”的揭露为路线,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专题式批判性研究。这一立意及论及的内容,蕴含着以下创新点。
本书从唯物史观的总范式出发,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总病根——陷入抽象人道主义历史观。从而提供一条从总体上把握该学派是非得失的红线,也就是以唯物史观为红线对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范式进行先导批判式研究、继而对学派的现实改造方案进行具体批判、最后对资本主义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批判式研究。本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指认、运用、发挥马克思的青年黑格尔派批判理路对于当代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批判的范式功能。具体言之,提出了直接切中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缺陷的直观的思想方案,即将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献对青年黑格尔派批判理论的再批判作为基本思想范式,在当代条件下对法兰克福学派进行批判式研究。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话语旗帜,然而其批判的性质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大不相同。本书以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进行批判式研究作为主线,直接针对性地揭露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非批判性质。如马尔库塞认为,其对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种势不两立的批判态度。[19]但是,批判的主观态度和客观性质并不是一回事,批判的激进文风与实际效果也并不是一回事。本书因此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青年黑格尔派批判理论的批判进路,为我们在当代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提供了思想的先导与典范。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形而上学批判进行批判式研究,揭示该学派形而上学批判活动当中的主要问题,进而在这一维度推进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范式研究。本书以近代西方哲学的思想演进和现代社会发展新变化为背景,既注重西方哲学的演化逻辑又关照现实世界发展出现的新问题而带来的哲学上的新反思,而这种新反思实际上是西方哲学逻辑演绎的延续与对时代的映照。西方哲学演进的逻辑进程在黑格尔——马克思那里显现的十分清楚,它实现了从哲学向社会方面的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法兰克福学派后期的时候,这些哲学家似乎出现了态度上惊人的一致。阿多诺走向了美学,而马尔库塞则选择了艺术,马克思费尽了一生的心思苦心经营的现实之路又被封闭了。他们又回到了黑格尔,只是“坐而论道”,而不是“起而行道”,马克思所达到的哲学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伟大变革又被法兰克福学派的学院理论家们倒回了“解释世界”。
在形而上学方面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各种问题之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改造方案进行批判式研究,揭示该学派实践对策设计当中的主要问题,进而在这一维度推进对社会批判理论的具体批判。法兰克福学派诸理论家的社会改造方案存在着一系列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弊端。批判借鉴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理论上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理论是西方哲学的逻辑演绎过程,是西方的哲学家们在马克思之后结合新的时代而进行的哲学反思活动与现实改造方案设计。尽管在形上思维方面的偏激与对唯物史观的背弃导致了其改造方案设计的乌托邦性,但是这毕竟是学派理论家们的理论思考与现实总结。其哲学思考与设计方案有中肯的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有尤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实践上看,学派的社会改造方案所涉猎的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各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案有积极的建设性也有消极的漠视与逃避,但无论如何这些社会改造的设计方案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一个考量。比如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解决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尊严问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对学派形上的理论困境和形下的现实改造方案的批判式研究之后,本书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资本逻辑批判进行批判式研究,揭示该学派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运行逻辑当中的主要问题,进而在这一维度推进对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批判。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还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只是由于时代境遇的变化,做出了一些理论上的调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辨别法兰克福学派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悬置,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功过是非,指认该学派的资本逻辑批判是非批判的。这是因为,“非批判”原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批判理论的性质所做出的评判。其基本含义包含两层:一是指认这种理论在语言形式上是批判的;二是指认这种纯粹的语言批判只是与现实的影子作战,因此其对于既存社会关系而言是非批判的。本书认为,“非批判”理论的出现,在思想范式上看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结果,在实践基础上看是缺乏改造现实世界的主体力量的结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0页。
[2]俞吾金、陈学明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3][英]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4][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5页。
[6][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8—69页。
[7][法]路易·阿尔都塞、[法]艾蒂安·巴里巴尔:《读 〈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79页。
[8]黄继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9]参见胡大平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五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11]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参见王凤才《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13]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述评》,三联书店1980年版。
[14]参见袁银传、杨乐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15]高清海:《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哲学与社会学的统一和分化》,《高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04页。
[16][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39页。
[17]参见曹卫东《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近况》,《哲学动态》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