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态河流规划设计
- 牛贺道
- 8字
- 2021-10-22 21:12:19
3 健康的城市河流
3.1 城市河流的治理历程
城市河流的治理历史,与城市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特定城市的河流治理程度,则因城市发展和地域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人类对城市河流的干预力度逐渐增强,城市河流的人工化程度逐渐加深。这是因为从原始社会到当代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渐发展,特别是工业化以后呈加速发展趋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这一人造环境逐渐蔓延铺展,人们对淹没于城区的河流的改造和索取就越来越多,直到认识到人终究不能胜天。
城市河流的治理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依附自然的利用阶段。城市依地势而建,人居于高地,主动避开洪水威胁。古人改造局部天然河道以完成引水或者作为码头。例如,提取河水作为饮用水,引水入城壕防御敌人,引水灌溉城垣内外的农田,从河水中捕捞鱼虾,利用河流运输货物等。这个阶段,人们主要关注河流的水量、水产品,河流的许多功能没有被认识、开发和利用。
第二阶段是使用工程措施大规模改造河流以满足防洪、运输、供水等需要的阶段。随着城市规模增大、聚集人口增多,城区可用土地趋于紧张,滨河岸线和洪泛区被用于建造住宅、商铺和工厂。城市工商业发达后,与乡村之间的货物交换量成倍增长,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也大幅度增加,河流成为区域运输的便利通道。城市河流需要治理和管理以保持客货运输畅通。城市人口增多,河道径流越发成为主要饮用水水源,河道外用水量逐渐增多。城市规模大了以后,洪灾损失增大到难以承受,城市防洪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人们的治河手段越发先进,特别是混凝土的出现和大型机械的发展,人们几乎可以做到按自身意愿改造天然河槽形态;“人定胜天”的意识支配了工程界,裁弯取直、缩窄河道、围垦滩地、修筑堤防、填埋小河、开挖人工河道等现象十分普遍。而防洪排涝治理的主导思想则是将洪水尽快送到城市下游河道,硬质化、直线化、规则化、可控化的城市河流才能够满足城市需要。这个阶段,人们不但关注河流水体的利用,也关注河岸线的开发利用。
第三阶段是突出治污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工业化发展更加迅猛。工业和生活产生大量污水,不加处理,集中排放到河道内,河流水质迅速恶化,开始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建康,一些因水质污染产生的群体性、地域性疾病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也呈现紧缺趋势,水质性缺水问题渐渐走入人们视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水污染的危害,开始大规模修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和生活污水收集后集中治理,部分中水再利用,部分中水达标排放到河内。这个阶段,人们不但关注河流的水体与岸线,同时开始关心河流水质。
第四个阶段是生态治水阶段。随着河流的诸多功能被开发利用,河流生态系统不堪重负,水环境方面的负效应越发显著。水资源越来越紧张,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从“以需定供”变为“以供定需”,从仅仅重“量”变为“量”和“质”并重。人类开始反思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自我定位,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共处,山、水、林、田、湖、人是生命共同体;城市要迈步走向生态城市,城市河流要恢复其自然功能,成为健康的生态河流。同时,囿于繁杂喧闹城市中的市民渴望触摸自然的风景,滨水区域成为人们的喜爱之地。景观生态河流逐渐成为城市河流治理的公共目标。人们开始将生态学的原理融入工程实践,开始探索修复河流生态的多种手段,包括岸坡的软化、水生植被的恢复、湿地的再造,水质的生物净化等。生态治水现在正方兴未艾。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待河流,不但关注河流的水体、岸线、水质,而且开始关注滨水空间和河流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