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2.3.1 园林美概述

2.3.1.1 园林美的概念

1.美的含义

要研究园林美,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美?美是美学研究中的中心范畴。关于美的定义,众说纷纭,各式各样,尚无一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前人提出的较有影响的说法有:美是形式的和谐;美是上帝的属性;美是完善;美是愉快;美是关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等。

美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中固有的特征之一,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是在对象中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2.园林美的含义

园林美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的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的美。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园林美是自然景观的典型概述,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着我国文学绘画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是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感情、趣味、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融合。

园林美具有多元性,表现在构成园林的多元要素之中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之中。园林美也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民族、地域、时代性的多样统一之中。

2.3.1.2 园林美的特征

1.园林中的自然美

植物是园林构成的重要素材。例如因植物色彩而形成的著名景点有:北京香山红叶,杭州西湖的翠堤春晓、孤山雪梅、曲院风荷等。最后,由植物构成的群落景观各具特色,如针叶林、阔叶林、热带雨林、溪涧植物等多姿多彩的景观形式。

同时,大自然的山川草木、风云雨雪、日月星辰、虫鱼鸟兽以及大自然晦明、阴晴、晨昏、昼夜、春秋的瞬息变化都是园林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加以巧妙地借用,就会形成美丽的风景。例如杭州西湖,它有朝夕黄昏之异,风雪雨霜之变,春夏秋冬之别,呈现出异常丰富的气象景观。

园林中的声音美也是一种自然美。海潮击岸的咆哮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发出的轰鸣声,峡谷溪涧的哗哗声,清泉石上流的潺潺声,雨打芭蕉的嗒嗒声、小溪的潺潺声,山里的空谷传声、风摇松涛、林中蝉鸣、树上鸟语、池边蛙奏等,都是大自然的演奏家给予游人的音乐享受。

2.园林中的生活美

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环境,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居、可食的综合空间,必须使园林布局能保证游人在游园时感到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

第一,要使园林的空气清新,无污染,水体清透无异味,卫生条件良好。第二,要有宜人的小气候,使气温、湿度、风等综合作用达到理想的要求。冬季既要防风又能有和煦的阳光;夏季则要有良好的气流交换条件以及遮阳的措施。因而园林规划既要有一定的水面、空旷的草地,又要有大面积的庇荫树林。第三,要避免噪声。要避免噪声的干扰就要求在规划时深入研究场地环境,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林或采取消声和隔声的处理。第四,植物种类要丰富,生长健壮繁茂,形成立体景观。第五,有方便的交通,完善的生活福利设施,适合园林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美丽安静的休息环境。

3.园林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社会美和自然美的集中、概括和反映,它虽然没有社会美和自然美那样广阔和丰富,可是由于它对社会美和自然美经过了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去掉了社会美的分散、粗糙和偶然的缺点,去掉了自然美不够纯粹(美丑合一)、不够标准的特点,因而,它比社会美和自然美更集中、更纯粹、更典型,因而也更富有美感。

园林艺术美还包括意境美。园林意境就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陈从周老先生定义:“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统名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应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既不存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存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能产生意境。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流连。

总之,园林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与意境美是高度统一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欣赏者而言,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不一定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欣赏和体会,这也正说明了一切景物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样性与不定性的特点,意随人异,境随时迁。

2.3.1.3 园林美的内容

园林美的表现主要依靠以下10点。

(1)山水地形美。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备和视景点控制创造条件。

(2)借用天象美。借日月雨雪造景。如观云海霞光,看日出日落,设朝阳洞、夕照亭、月到风来亭、烟雨楼,听雨打芭蕉、泉瀑松涛,造断桥残雪、踏雪寻梅等。

(3)再现生境美。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永远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风景园林中由于游览景点、服务管理、维护等功能的要求和造景需要,要求修建一些园林建筑。建筑不可多,也不可无,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5)工程设施美。园林中,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护坡等各种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建设。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圣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的景名景序、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等无不浸透着人类文化的精华。

(7)色彩音响美。风景园林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天然图画,蓝天白云、花红叶绿、粉墙灰瓦、雕梁画栋、百籁争鸣。

(8)造型艺术美。园林中常运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义,以及某种体形、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喷泉及各种植物造型等。

(9)旅游生活美。园林是一个可游、可赏、可居、可学、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满意的生活服务,健康的文化娱乐,清洁卫生的环境,交通便利与治安保证,都将怡悦人们的情绪,带来生活的美感。

(10)联想意境美。联想和意境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特征之一。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景生情,体会弦外之音的效果。

2.3.2 形式美基本法则

形式美,它是相对内容美而言,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致、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2.3.2.1 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形式美的表现形态有: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和朦胧美。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线的基本线型包括直线和曲线,直线又分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又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2)图形美。图形是由不同的线条采用不同的围合方式而成的平面形,一般有规则式和自然式图形两类。

(3)体形美。体形是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表现于山石、水景、建筑、雕塑、植物造型等。不同类型的景物有不同的体形美,同一类型的景物,也具有多种状态的体形美。

(4)光影色彩美。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的反射,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

(5)朦胧美。朦胧美产生于自然界,如雾中景、雨中花,是形式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能使人产生虚实相生、扑朔迷离的美感,给人留有较大的虚幻空间和思维余地。

2.3.2.2 形式美法则与应用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也称为变化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与其他法则有着密切关系,起着“统帅”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类艺术都要求统一,并在统一之中求变化。风景园林是多种要素组成的空间艺术,要创造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1)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不同性质的园林,有与其相对应的不同的园林形式。形式服从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的变化与统一,将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楼、阁、亭、台、假山等通过一些形式上大致统一的顶部、檐、拱、长廊等,使园内有统一的格调,最后用围墙把这些富有变化的元素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局部与整体的变化统一。在同一园林中,景区景点各具特色,但就全园而言,其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均应保持与全园整体的基本协调,在变化中求完整。寓变化于整体之中,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局部与整体在变化中求协调,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整体感。

(3)风格和流派的变化统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因地因时因民族的不同而变化。如江南园林建筑小巧轻灵、素材朴素淡雅;北方园林建筑圆浑厚重、色彩鲜艳;岭南园林建筑出檐较宽。

(4)形体的变化统一。形体组合的变化统一可运用两种办法,其一是以主体的主要部分形式去统一各次要部分,各次要部分服从或类似主体,起到衬托呼应主体的作用;其二对某一群体空间而言,用整体体形去统一各局部形体或细部线条。

(5)图形线条的变化统一。指各图形本身总的线条图案与局部线条图案的变化统一。如栏杆在横平、竖直上采用直线条,斜向上可以采用曲线条,水平线条、垂直线条、斜线条还可在直径大小上有变化;又如堆山叠石时尤其注意线条的统一,一般用一堆石料堆成,它的色调比较统一,外形纹理比较接近,堆在一起时要注意整体上的线条统一。

(6)材料与质地的变化统一。园林景观元素在选材方面既要有变化又要保持整体的一致性,才能突出景物的本质特征。各种材质之间必须有主次比例,切忌等量混杂。

(7)线型纹理的变化统一。园林要素在线条走向以及表面纹理的处理上可以丰富变化,但可以统一在其中线条走向上或者表面纹理上,从而求得整体感。如岸边假山的竖向石壁与临水的横向步道,虽然线型的方向有变化,但与环境是统一的。

(8)尺度比例的变化统一。园林景观的尺度比例应当随着使用功能、艺术内涵、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在统一中求变化。如少儿游戏设施和成人娱乐设施的尺度自然不同,民居与商场、体育馆的应用尺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9)动势动态的变化与统一。指景物本身或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在动势变化中的统一。如水平延伸的建筑两旁可以采用低矮分枝水平的植物,垂直向上的建筑可采用圆锥形、尖塔形植物来引导视线,配合与突出建筑。

2.对称与均衡

(1)对称。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与单纯的特点,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牵强与造作的感觉。对称一般用于建筑入口两边或规则式构图或起强调作用的地方。对称有3种形式。

1)左右对称:即以一根轴为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也叫轴对称,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般都是一明两暗,中间是主厅,两边对称布置房间或厢房;园林中的行道树也大都采用两侧对称形式,法国凡尔赛宮的植物布局、北京的故宫均为左右对称。

2)旋转对称:即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对称。旋转180°的对称称为反对称,花坛等的图案设计中可采用这种构图。

3)中心对称:以多根轴及其交点为对称为中心轴对称。广场等的大面积构图可采用这种形式,园林中设置花坛、铺装与花窗等图案时可采用围绕圆心设置不同的图案,也称为螺旋对称。

图2.10 对称的三种形式

(2)均衡。均衡是指景物群体在上下、左右、前后布局上出现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均衡体现了异形同质,均衡所表现出的形式美要比对称更丰富。

1)对称均衡(静态均衡),一般在轴线两侧以相等的距离、体量、形态取得左右均衡。

2)不对称均衡(动态均衡),其构图是以动态观赏时“步移景异”、景色变幻多姿为目的。

动态均衡的创作法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构图中心法,即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他部分均与其取得对应关系。第二种为杠杆均衡法,又称动态平衡法。使不同体量或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第三种为惯性心理法或称运动平衡法,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

3.对比与协调(谐调,调和)

(1)对比。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对比是采用骤变的景象,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强景观的艺术感染力。空旷的绿茵草坪,由于竖向高耸的密林对比,水平或缓坡的草坪显得更加广阔和爽朗。园林设计中,对比与调和手法主要应用于空间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等多种表现形式。

1)空间对比。苏州留园出入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的入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朗。

2)虚实对比。所谓虚,也可以说是空,或者说是无;所谓实就是实在、结实或质实,或者说是有。后者比较有形,具象,容易被感知;前者则多少有些飘忽无定、空泛,不易为人们所感知。但虚与实是相辅相成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虚实之间互相穿插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园林的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如景墙的虚实对比(图2.11)。

3)疏密对比。所谓“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提法就是讲究疏密对比的艺术手法。在园林艺术中,这种疏与密的关系突出表现在景点的聚散上,聚处则密,散处便疏。例如苏州留园,其建筑分布很不均匀,疏密对比极其强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景观内容繁多,步移景异,因而人的心理和情绪必将随之兴奋而紧张。但有些部分的建筑则稀疏、平淡,空间也显得空旷和缺乏变化,人的心情自然恬静而松弛(图2.12)。

图2.11 景墙虚实对比

图2.12 植物疏密对比

图2.13 不同铺装材料质感对比

4)方向的对比。山势高耸是垂直方向,水面平坦是水平方向,山水结合形成方向的对比。

5)大小的对比。中国园林要在方寸之地、咫尺山林之中,表现多方胜景,不运用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对比手法,是很难达到设计意图的。一株亭亭华盖的古树下散点山石数块,益显得古木参天高大;一座假山基部设置一个体量很小的亭子,亦可显现山势雄伟。

6)色彩的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例如纪念性构筑物、园林雕塑的色彩宜与四周环境或背景的色彩成对比,因为这些景物一般色块较小,对比虽强烈,但也容易调和。互为补色的色相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等能产生强烈的对比。例如我国皇家园林的红色宫墙和绿色树木的对比往往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7)质感的对比。粗糙的石料如混凝土、粗木建筑给人感觉稳重;细致光滑的石料、细木、植物使人感觉轻巧(图2.13)。

8)布局的对比。建筑形象是人为的几何形象,山水风景是天然的自然形象,两者构成了明显的对立。如果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对立中求统一,便会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承德避暑山庄,是位于自然山水中的大型园林,在山庄南部的正宫部分,建筑采用了严格的对称布局。

(2)协调(谐调,调和)。在形式美的概念中。协调是指各景物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中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都可作为要求协调的对象。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而且含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达到效果的几种方法如下。

1)相似协调,指形状基本相同的几何形体、建筑体、花坛、树木等,其大小及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协调感。当一个园景的组成部分重复出现,如果在相似的基础上变化,即可产生协调感,例如一个大圆的花坛中排列一些小圆的花卉图案和圆形的水池等,即产生一种协调感。

2)近似协调,也称微差协调。指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而产生协调感。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3)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即局部景区景点或景物的各种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如某假山石的局部用石,纹理必须服从总体用石材纹理走向。

4.节奏与韵律

节奏产生于人本身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步行等,在建筑和风景园林中,节奏就是景物简单地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如灯杆、花坛、行道树、水的波纹、植物的叶序以及河边上的卵石等。而韵律则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抑扬起伏的变化,从而产生富于感情色彩的律动感,如自然山峰的起伏线,人工植物群落的林冠线等。由于节奏与韵律有着内在的共同性,故可以用节奏韵律表示它们的综合意义。

(1)连续韵律。指一种组成部分的连续使用和重复出现的有组织排列所产生的韵律感。例如,路旁的行道树用一种树木等距离排列便可形成连续韵律。栏杆、长廊也是连续韵律。颐和园乐寿堂粉墙上形形色色的景窗,距离相等,体量相似,但图案不同,方形、五角形、六边形、圆形、宝瓶状、书卷状……每个图案都不重复,虽然图案没有一个重样,但总的感觉多而不乱,多样统一于连续韵律的构图之中。

(2)交替韵律。是运用各种造型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等手法,形成丰富的韵律感(图2.14)。仍以行道树为例,上述的简单韵律(连续韵律)比较单调,如果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及一种花灌木(如悬铃木和海桐)相间排列,便构成“交替韵律”,这显然要活泼丰富得多。“苏堤春晓”景中“株杨柳间株桃”就是因此脍炙人口的。

图2.14 花坛的交替韵律图

图2.15 七枚小叶的渐变韵律图

(3)渐变韵律。是某些造园要素在体量大小、高矮宽窄、色彩浓淡等方面作有规律的增减,以造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颐和园十七孔桥的桥孔,从中间往两边逐渐由大变小,形成递减趋势。中国传统的塔式建筑,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杭州的六和塔等和十七孔桥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渐变韵律的具体应用。再如植物中的七叶树,其掌状复叶的七枚小叶就是由相同形状的重复和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的有规律的渐变相结合而形成的(图2.15)。

图2.16 窗格子的交错韵律图

(4)交错韵律。是利用特定要素的穿插而产生的韵律感。例如中国传统的铺装道路,常用几种材料铺成四方连续的图案,形成交错韵律。人们可一边步行游览风景,一边感受这种道路铺装的韵律。传统建筑的木棂窗就是利用水平和垂直的木条纵横交织形成韵律感。有时韵律感是在人的安排下随机产生的,园林中的冰裂纹就是因不规则的交错纹理而引人注目,广泛用在窗、地纹图样的布置上。园林中窗格式样极为复杂,便是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韵律感的例证之一(图2.16)。无论是木构架的天花藻井,还是石砌的拱券扶壁,结构构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以完美的韵律感成为审美的对象。

5.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事物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分量的比较关系。园林中,比例是指园景和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平面比例关系,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者某个局部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者局部与局部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和谐的比例是完美构图的条件之一,可以使人产生美感。常用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即大小(宽长)的比例相当于大小两者之和与大者之间的比例,其比值为1.618。

图2.17 苏州留园冠云峰与周边亭的尺度对比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3种。

(1)单位尺度引进法。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也称为自然的尺度。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图2.17)。

(2)人的习惯尺度法。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也称为宜人的尺度、亲切的尺度。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就是依据人的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

(3)夸张尺度法。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意图或造景效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