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经济:如何打造资本青睐的商业模式
- 郑翔洲 唐亮编著
- 1510字
- 2021-10-29 12:12:44
申洲国际(2313.HK)ODM+OEM,代工净利之王
身处服装代工行业,申洲国际净利率连年超过20%,比其客户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服装巨头还要高,完全摆脱了人们对“血汗代工工厂”的印象。
活成一个王者,申洲国际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指往上控制原料供应,往下协调产品销售渠道和物流保障,尽量抓住核心环节利润,压缩与转移成本。
传统服饰的制造环节非常烦琐,一个企业负责其中几个环节,环节间的交接涉及采购、谈判,工期会不断延长。
尤其是面料的研发及生产,属于服装业的技术密集环节,只有少量的面料ODM企业具备这种能力,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属于业内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与之相反,成衣OEM属于劳动密集环节,参与者众多,附加值小,竞争的关键在于规模和效率。
过去,国际服装巨头一般都会把面料需求下达给面料ODM企业,由后者研发攻关。面料研发及生产成功后,再由成衣OEM企业采购面料,组织成衣生产。
显然,从面料ODM企业到成衣OEM企业的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从纱线到织布到成衣,一般需要3个月。
申洲国际注意到面料研发及生产环节的价值,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持续地把利润的90%投入面料研发。2005年申洲国际上市,其资本支出也长年维持在净利润的30%以上,主要投入设备和技术改造方面。
长期的研发投入,申洲国际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尤其是面料专利数量居于业内领先水平,每年新研发的面料超过1000种。在此基础上,申洲国际成功地把面料ODM环节与成衣OEM环节整合为一体,整个工期可以缩短到45天,加急可以缩短到15~30天。
“面料+代工”的意义不仅是缩短工期,还在于申洲国际几乎整合了服装产业链中游的几乎全部环节,集织布、染整、印绣花、裁剪与缝制四个完整的工序于一体,在其掌控范围内没有“第三方”,成本控制的腾挪空间由此得到极大扩展。申洲国际甚至可以把大多数代工环节都放在一个工厂内,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
工期短,成本低,国际服装巨头自然更青睐于申洲国际的“面料+代工”模式,而不是分别选择面料ODM企业和成衣OEM企业。翻阅申洲国际财报,其客户已经涵盖耐克、阿迪达斯、彪马,优衣库等国际服装巨头,堪称最豪华的客户阵容。
我们在分析普滤得的商业模式时,谈到客户阵容的豪华可能导致公司话语权低下。具体表现为应收账款规模较大、预收账款规模较小,反映出其被下游占款情况严重。
2016—2018年,申洲国际应收账款及票据规模为26.53亿元、28.15亿元、35.65亿元,其占营收及资产的比重较小,且账龄主要在3个月以内,风险较小,说明其对下游话语权依然可控。
原因在于:申洲国际的强大,已经让下游客户不能抛弃它。
一方面体现在申洲国际为主要客户如阿迪达斯、耐克单独设厂,完全隔离,做到客户间的完全保密,这对服装业而言属于极稳妥而又非常罕见的“VVIP服务”。
另一方面,申洲国际已经开始反向影响客户,其面料研发的进度超前于客户需求。现在研发出来的面料,未来则由客户选择投产,即服装业未来流行什么,实际上是由一家代工企业的面料研发成果来决定的。
由此,申洲国际与客户的关系产生了重大连锁反应。具体体现为,现在申洲国际面料专利的研发成果,将带来其中期设备技改投入的增加,最后带来中远期相关营收的增长。
2013—2014年,申洲国际迎来面料专利的爆发期——2015—2016年,其技改与设备研发专利申请数量发生井喷——2016年以后其营收以大于15%的速度激增,一直持续到现在。
近年来,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开始影响整个服装代工行业。申洲国际从2005年起便把部分成衣OEM生产能力搬迁到柬埔寨,2014年起在越南布局面料ODM研发生产能力,从而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电价成本,以及一定的税收优势。
从中国到东南亚,乃至全球,申洲国际演绎了一个不一样的代工故事。
******
二流公司卖货,一流公司流量占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