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别人时要对事不对人

批评别人时,要对事不对人。“事”指具体的行为、事件,“人”指事件所涉及的人以及人的人格、个性等因素。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这个人如何如何。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因为批评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某个人。

例如,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不能理智地分析问题,不能对学生“就事论事”,而习惯于“就人论事”。例如:“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个学生品质恶劣,竟然敢顶撞老师!”其实,脑子笨与不会做简单题没有联系,顶撞老师也不见得品质就一定恶劣。这是两码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硬扯到一起。所以,教师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与他的个性品质分开来看。教师感兴趣的,应是学生做具体事情中的行为表现,要把批评指向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做的具体事情,而不要指向他本人。也就是说,批评不要涉及学生其他与目前过失没有联系的方面,批评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帮助他纠正错误以免再错。纠正错误是将批评直接指向错误的行为表现上,一件事情做错了就批评这件事情做错了,不要涉及其他。如学生字写错了字就指出这个字写错了,不要说什么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踏实之类的话;也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就说他什么都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总而言之,批评学生时要客观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要让学生明白他是因什么事情做错了而受到批评的,避免“就人论事”的现象出现。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对事不对人,尽量描述事实而不是妄加评价。当别人做出某种错误或不恰当的事情时,应避免用评价性语言,如“没能力”“失信”等,而应当客观陈述发生的事实及自己对该事实的感受。尤其是批评人时,应对错误的事实本身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要定性或下结论。

在分析事情或批评别人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善于讲求普遍性,不要涉及具体人

问题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不涉及具体的人。但是,沟通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某个人。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问题有可能广泛存在于诸多岗位及工作环节中,虽然表现在一个点上,但是具有普遍性,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在公开的、较大范围内,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广泛沟通,目的是阐述此问题的普遍性,在整体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2.只用事实,不用感觉

争论时的论据必须是事实(事实不是真相,事实只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不能以感觉为论据原因,因为争论需陈列论据原因及观点,前后两者必须有因果关系,具体事实才具有产生因果的能力,而感觉(即说我觉得怎样)是抽象的。因此,缺乏产生因果的能力,不能是一个有效的推论。

3.沟通要针对具体问题,不要针对人的个性特征

比如,小张上班总是迟到,如果沟通时说“为什么总是迟到,怎么这么懒啊”,这样说就会引起当事人很大的反感,不是成功的沟通方式。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如上周二、周三迟到,这次又迟到,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做,既具体指出问题所在,又不涉及个人的个性因素,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也减少了对方辩解的理由和空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不要因为对个性的争执导致矛盾升级。真诚道歉,可以获得别人的谅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沟通中出现一时的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只有态度诚恳、大胆地去承认错误,真诚地向别人道歉,才能得到他人的原谅。

不要总害怕承认自己的不对,以为这样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说对不起,不代表真的做了什么天大的错误或伤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种软化剂,使事情终有“转圈”的余地。同时,也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

当一件事情做得不恰当或不合理时,需要勇于承认错误。诚恳地道歉是解决矛盾的良药,也是一个人胸怀宽广的表现。有些人明知是自己的错误,但出于面子或是想维护自己的地位而遮遮掩掩,甚至还要找出无数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做只能是欲盖弥彰,起到相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知识性错误,尤其是现在传媒很发达,有不少科学知识,学生知道,而教师未必知道。有些教师出现失误时,不敢大胆地承认错误,而是采取隐瞒方式淡化处理,甚至强词夺理。他们以为这样做,就维护了教师的形象。

其实,效果适得其反。事实证明,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认错,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也能影响和带动学生勇敢地去承认和改正白身的错误。因此,当教师出现失误时,要勇敢地承担错误并积极改正,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同样,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学生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教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教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教师承认,及时改正,依然是个好学生。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小时候是一个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崭崭的,小巧锋利。小乔治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樱桃树,他就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樱桃树砍去,一下,两下……樱桃树倒在地上了。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他问小乔治:“是你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吗?”

小乔治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从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下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听了小乔治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敢于承担错误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小乔治望着父亲,懂事地点了点头。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而误解孩子的时候,偶尔说了错话,也要立刻道歉,勇于承认错误,不要编一大堆借口,以免越描越黑。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犯错。有时候,错误只是自己的一时疏忽所造成,并不构成太大的得失。但如果不认错,后果就将不可收拾。所以,一个人的际遇安危、成败得失,往往和自己能否敢于认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谁都难以避免犯错,但要懂得去认错。不懂得认错,一方面不能获得他人的谅解,另一方面也无法进一步加以修正错误,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