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提供更多选项

我离开谷歌后,选择了创业做企业管理顾问,现在经营着Pronoia Group和Motify两家公司。

Pronoia Group主要提供管理岗位培训和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目前有5名正式员工,另外还有4名外援以兼职的形式为我们助力。Motify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和销售人事管理软件,规模稍大一些,共有10名员工。这两家公司都属于初创企业,与大企业不同,我们什么事都需要每个员工亲力亲为。所以有时也会有员工当着我的面抱怨:“我们太忙了,这件事没法做!”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腾出时间,与他沟通,直到最后我们一起得出建设性的结论。我从来不会说“今天就先这样,下次再聊”,中途停止对话。

“是啊,你也很辛苦,跟我说说具体有哪些不满吧。”我会首先让对方说个痛快,然后问他“那么,现在有哪些工作是马上能完成的呢?”,引导他积极行动。

“这件事应该很快就能完成。”

“那就从这项工作开始,由你牵头和大家一起完成吧。”

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对方会感谢这次沟通的机会,觉得自己的抱怨是有意义的,然后他会与大家一起分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工作,当然也比一个人干快得多。

总之,管理者提供教练的重点就是要在对话中为成员提供更多的选项。

除了应对抱怨,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很多其他场合,比如成员来汇报工作上的失误:“对不起,我没做好这项工作。”

这时,如果管理者不问青红皂白地大声责备:“你这是怎么做的工作!”对方就会不停地找借口来辩解,而不会去考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沉着地询问:“是吗,出了什么问题?”“我知道了,那你打算怎么办?”“今后怎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类似这样的提问可以把对话引向建设性的方向。

这样一来,无论是谁都会坦率地反思自己错在了哪里,主动考虑其他选项,避免今后再出同样的问题。

◆教练时的注意事项

为成员提供教练时,管理者应该注意,永远都要从“性善论”的视角出发,与成员沟通。这个理念的形成其实源自我的个人经历。

我有两个哥哥。二哥最近刚刚去世,而大哥是在很早以前因为酗酒离开的人世。

在我的家乡波兰的乡下,如果谁的家里有人酗酒,全家人的名声就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那时候我特别讨厌大哥。每次他喝醉酒惹了麻烦,家人都要想方设法帮他戒酒,但根本没有任何成效。前一天刚被家人责骂过,第二天又照旧醉倒在路边,他已经彻底对酒精上瘾了。

我也曾几次三番地劝他戒酒,但是渐渐地,我对大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希望他“干脆喝死算了”。谁知后来,他真的死了。

我后悔不已。如果当初对他好一点,多听听他的心里话,也许他就不会死了……这段悲痛往事如今仍旧深深地留在我心中。

另一方面,大哥的去世为我和二哥的关系带来了根本转变。以前我们的关系不太好,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现在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这次经历改变了我对他人的看法。过去,我认为有些人总给周围添麻烦,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为之,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然。

现在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在本质上都是源自积极的意愿,而不是为了给他人添乱等消极动机(比如酗酒的人喝酒,抛开这个行为本身的好坏不论,应该都是出于“想喝点酒让自己平静下来”的积极愿望)。有些人之所以会给别人添麻烦,只是他们做事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也就是说,我的观念从之前的“性恶论”变成了“性善论”。

◆花点心思让团队成员开心

人性本善,不过人也总会有偷懒、犯错的时候,有时还会陷入沮丧消沉。有些人抱怨工作麻烦,很多时候也只是想偷一点懒。

怎样才能既坚持性善论的立场,又减少工作中的风险呢?这正是体现管理者能力高下的地方。为了防止成员偷懒,杜绝成员犯错,避免成员消极悲观,管理者需要多花费一点心思,让他们开心起来。

比如,不要冷冰冰地命令成员:“赶快干活儿!”而是可以带来蛋糕慰问大家,热情地鼓励成员:“吃了蛋糕,咱们一起加油!”这点小小的心意就足以让成员开心,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回答:“谢谢您,我们会努力的。”

坚持性善论并非难事,只需要乐观地相信得人以善者必还之以善,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管理者并不是一定要买蛋糕。与抱怨工作麻烦的员工进行建设性沟通,帮他一起思考如何让工作不那么麻烦,这也是表达善意的一个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