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外科手术学(第2版)
- 吕德成
- 1764字
- 2021-12-13 16:03:47
第二节 脑脓肿切除术
1.脓肿形成完整而坚固的包膜,且位于非主要功能区者。
2.脓肿比较表浅,易于切除者。
3.脓肿内有异物(碎骨片、弹片等)者。
4.脓肿经穿刺无效者。
5.多房性或多发性脑脓肿。
6.脑腔肿已破溃入脑室者。
7.开颅手术时发现的脑脓肿。
同开颅术的术前准备。术前应使用足量抗生素,以防术后感染扩散。如为非急症开颅,原则上应先控制及处理原发病灶的感染,术前备血。
全麻。躁动不安或不能合作者用全麻,病危或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宜用气管内麻醉。
手术操作基本上与脑内囊性肿瘤切除相似。
同颅内肿瘤的手术体位:如颞叶脓肿取侧卧位;额叶脓肿取仰卧位,小脑脓肿取侧卧位或坐位。
大脑半球脓肿作头皮颅骨瓣开颅〔图9-3(1)〕,小脑脓肿做单侧马蹄形切口或直线切口,钻孔后咬去枕骨,形成约4cm×4cm大小骨窗。
开颅后以带线脑棉保护切口,如颅内压很高,应暂不完全切开硬脑膜,先避开重要功能区,选一最近脓肿处的硬脑膜电凝后作一小切口,再电凝该处皮层,用细脑针经电凝处穿入脓肿抽脓〔图9-3(2)〕。待抽出一定数量的脓液,皮层塌陷,颅内压降低后,再按计划完全切开硬脑膜瓣,并将它翻开,穿刺时应注意勿用粗针,以免拔针后针眼溢脓,污染切口,勿完全抽尽脓液,以免脓腔壁闭合而使手术操作困难,或甚至因此找不到脓腔。
切开硬脑膜后探查脓肿情况,如脓肿表浅,可见该处皮层明显苍白、水肿,甚至可见小脓点,血管周围有明显的渗出物,如脓肿较深,则皮层除轻度水肿外无其他异常。穿刺确定脓肿的部位及深度后,选非重要功能区作皮层横切口,切开前应先电凝止血,如脓肿壁已与皮层粘连,而且皮层已明显软化或部分坏死时,则将该处的皮层切除〔图9-3(3)〕。切开皮层后,用两个脑压板分开切口,并用吸引器边吸引边深入脑内,脑压板下应垫脑棉,以减轻脑组织的挫伤并防止感染扩散。分离到脓肿壁时,即可见该处明显变硬,一般脓肿壁为灰白色的胶质组织,较硬。其外有一层白色水肿的脑组织,柔软而易于分离,且血管较少,可沿脓肿壁四周的水肿组织层边吸引边用脑压板分离,如遇有血管则双极电凝或银夹止血〔图9-3(4)〕。
当脓肿壁的浅层分离完毕后,可用镊子提起脓肿,继续用吸引器分离深部,如脓肿很深,分离不便时,可伸入手指沿脓肿壁继续分离,此法适用于脓肿壁较厚者,但必须轻柔,以免损伤过多脑组织或分破脓肿而污染切口。手指分离过程中如触及索状物即系血管,可用双极电凝烧灼后剪断,待完全分离后,可用手指轻轻托出脓肿,脓肿摘除后皮层应明显塌陷。
在整个脑内操作过程中,都应用含抗生素溶液(每100m l生理盐水中含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0.1g或庆大霉素4万单位)冲洗。有些脓肿壁厚薄不均,粘连又重,如术中分破脓肿,应立即吸尽溢出的脓液,缝合破口或用脑棉片填塞破口,反复用抗生素溶液或0.1%苯扎溴铵溶液冲洗伤口,以减少术后感染。在分离脓肿壁过程中,如遇有较重的粘连,应探查清楚是否为多房性脓肿,切勿轻易切断而遗漏脓肿。脓肿摘除后,应以手指轻轻触扪四周脑组织,如有发硬处,则可能为遗漏的脓肿,可进一步用脑针轻轻穿刺,试探有无硬物感。如外伤性脑脓肿内有异物者,应将摘除的脓肿请他人切开检查,看异物是否在脓腔内,并核对于X线片或CT片所见的异物数目。如异物不在脓腔内或数目不符,应在脓肿四周的脑组织内仔细寻找,因为异物既可以包于脓肿之中,也可位于脓肿旁边。如有弹道形成的瘢痕组织,应同时切除〔图9-3(5)〕。
关颅前用含抗生素溶液冲洗手术野,并灌满摘除脓肿后所遗留的空腔。紧密缝合硬脑膜,硬脑膜外置胶皮管引流。放回骨瓣,并缝合骨膜数针以固定,然后缝合帽状腱膜及头皮。
脑脓肿在包膜形成后血液供应甚少,因此术中出血不多,主要应注意脓肿壁穿破、残留多发脓肿及损伤脑功能区。术中分离脓肿壁时应细致、轻巧,沿脓肿周围水肿带进行。如术前行CT扫描,术中应对照CT片上脑脓肿位置寻找多发脓肿;如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应对照血管移位程度及术中脓肿大小推测并寻找多发脓肿。
1.术后应按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测定的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一般持续应用至体温正常后1~2周。
2.如术中曾分破脓肿,术后应注意有无炎症扩散或脓肿复发,有条件者应做CT扫描随诊。
3.应用抗脑水肿药物3~4日。
4.引流管于术后48小时左右拔除,并缝合引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