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拉机产业史话:1850-2000
- 朱士岑编著
- 1525字
- 2021-12-15 16:42:20
序言3
朱士岑同志撰写的《拖拉机产业史话1850—2000》,在行业内首次全面、系统而又不失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全球拖拉机产业150年来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拖拉机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品读之下,感悟颇多、收获颇丰。
其一,全景式展现拖拉机技术发展脉络。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始终是技术发展的基石。书中从“蒸汽拖拉机”开始,围绕整机、发动机、行走系、传动系、工作装置等方面的演进升级,对150年以来拖拉机技术的进步轨迹,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并没有就技术论技术,而是把技术服务于农业、技术服务于农民体现在客观的记录、科学的分析上来。如对于汽油拖拉机为什么在美国兴起并淘汰蒸汽拖拉机,书中通过翔实的技术分析后,给出了五个原因:一是蒸汽耕作机械大而重,驾驶设备的风险大;二是蒸汽机本身危险性大,稍不注意锅炉就有可能爆炸;三是每次使用需30~60min热身以保证有足够的蒸汽压力来转动曲轴,使用不便;四是对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农场,煤炭或木材供应短缺,需使用量大而又蓬松的秸秆,使用不经济;五是蒸汽机锅炉的燃烧,在美国中西部多风的辽阔农田上,容易引起火灾。
这些客观、科学的分析让普通读者来读,也会对于技术进步的目的、原因有一目了然、清晰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回首拖拉机技术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对于回答我国农机行业为什么要创新、如何去创新等根本性问题,有着发人深省的积极作用。
其二,“点、线结合”的叙述方式,谱写出拖拉机产业发展的百年风云录。书中记叙拖拉机产业发展,采取了以时间为线、以典型企业为点的“点、线结合”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一方面,尊重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我们勾勒出这个“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的拖拉机产业自身发展的共性、规律性特征;另一方面,对选取的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翔实记录,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拖拉机产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发明家、企业家和劳动者生生不息、拼搏进取的历史。也让我们了解了当代一些驰名的拖拉机公司成长壮大的发展历史,这些历史值得我国拖拉机行业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借鉴。
让人激动的是,书中第7章用相当大的篇幅、充满感情地记述了新中国拖拉机产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书中详细地记录了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从选址、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还原了在当时条件下全国各地无私援建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种种历史场景,读到此处,让人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回首中国农机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由衷地为国家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其三,淳朴简洁、通俗流畅的文笔风格,将一个半世纪的拖拉机产业发展史饶有兴趣地娓娓道来,使得该书成为产业发展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去对技术进步、公司兴衰等方面全景式的翔实记录,书中对于产业发展历史中的点滴细节,也透过通俗的语言给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历史的机会。如对于“拖拉机”这个名称的由来,书中不仅详细考证世界上第一次称呼“拖拉机”的历史,而且将传入中国后中文称谓的演变也进行了详细的考究。再如,对于亨利·福特拖拉机情节的记述,让我们对于这个汽车工业奠基人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而对于百年前推动中国进口拖拉机的第一人,时任黑龙江巡抚、后来成为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总长的程德全一生的记述,让人感慨万千。
朱士岑同志作为我国农业机械领域的专家、中国一拖集团公司的技术老领导,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长期工作在拖拉机研发、生产的一线,为我国拖拉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耄耋之年,老骥伏枥,能够有这样一部专著面世,继续为行业发挥余热,让人钦佩,让人高兴。祝愿朱士岑同志身体健康,为我国农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是以为记。
202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