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页
内容概述
作者简介
序言1
序言2
序言3
前言
第1章 蒸汽耕作的遥远岁月
引言:蒸汽动力耕作的兴起
1.1 兰塞姆斯农用蒸汽牵引机动车
1.2 农用蒸汽牵引机动车
1.3 詹姆士·阿舍尔的旋转蒸汽犁
1.4 约瑟夫·福克斯的铧式蒸汽犁
1.5 旋转或铧式蒸汽犁
1.6 福勒和他的蒸汽绳索牵引犁
1.7 蒸汽绳索牵引犁
1.8 美国的蒸汽耕作机械
1.9 美国凯斯蒸汽牵引机动车
1.10 英国的蒸汽耕作机械
1.11 蒸汽耕作机械基本结构
1.12 蒸汽耕作机械的衰落
第2章 汽油拖拉机的破晓时光
引言:汽油拖拉机的“星星之火”
2.1 弗洛里奇和他的汽油拖拉机
2.2 美利坚的滑铁卢男孩
2.3 美国哈特帕尔拖拉机厂
2.4 “拖拉机(tractor)”一词的由来
2.5 自行车骑士奥本和英国艾威公司
2.6 短暂的英国桑德森拖拉机
2.7 美国万国公司成立
2.8 早期的凯斯内燃拖拉机
2.9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早期的拖拉机
2.10 美国沃利斯熊及其幼仔
2.11 美国艾弗里拖拉机
2.12 加拿大的麦赛家族
2.13 早期的美国艾里斯查默斯拖拉机
2.14 沙皇俄国的拖拉机
2.15 拖拉机进入中国
2.16 清朝巡抚和民初高官程德全
2.17 热球式内燃机
2.18 履带拖拉机的诞生
2.19 早期汽油拖拉机的结构
第3章 群雄竞起的“春秋”时代(上)
引言:汽油拖拉机的燎原之势
3.1 美国贝斯特履带拖拉机
3.2 美国霍尔特履带拖拉机
3.3 霍尔特扩展履带拖拉机用途
3.4 美国克利特拉克履带拖拉机
3.5 德国拖拉机的兴起
3.6 早期的德国兰兹拖拉机
3.7 瑞典蒙克特尔拖拉机
3.8 在那遥远的地方:澳大利亚
3.9 迪尔公司进入拖拉机领域
3.10 万国法毛通用拖拉机
3.11 卡特彼勒公司的最初岁月
3.12 欧洲早期的手扶拖拉机
3.13 美、日早期的手扶拖拉机
3.14 柴油拖拉机的最初尝试
3.15 卡萨尼的爱情和他的柴油拖拉机
第4章 群雄竞起的“春秋”时代(下)
引言:窥视拖拉机的汽车巨头们
4.1 亨利·福特的拖拉机情结
4.2 里程碑:福特森F型拖拉机
4.3 通用公司:拖拉机的匆匆过客
4.4 奔驰汽车公司的拖拉机之旅
4.5 雷诺公司进军拖拉机领域
4.6 奥斯汀公司涉足拖拉机领域
4.7 菲亚特公司进军拖拉机领域
4.8 法定内布拉斯加拖拉机检测
4.9 “春秋”时代轮式拖拉机的结构
4.10 “春秋”时代履带拖拉机的结构
第5章 大萧条及其后时代的技术跨越
引言:一边是海水 一边是火焰
5.1 奥利弗公司的组建
5.2 明尼阿波利斯莫林公司的组建
5.3 20世纪30年代的万国公司
5.4 卡特彼勒公司渡过大萧条
5.5 迪尔公司渡过大萧条
5.6 苏联拖拉机产业崛起
5.7 苏联早期的拖拉机企业
5.8 СТЗ-НАТИ履带拖拉机诞生
5.9 早期英国马歇尔拖拉机
5.10 早期英国大卫布朗拖拉机
5.11 道依茨的农民拖拉机
5.12 德国芬特公司的最初岁月
5.13 早期意大利兰迪尼拖拉机
5.14 张学良尝试制造拖拉机
5.15 充气轮胎的应用
5.16 里程碑:福格森三点液压悬挂
5.17 福特握手福格森
5.18 哈里·福格森的一生
5.19 早期的电动拖拉机
5.20 涉及拖拉机的两部影片
5.21 20世纪30年代的拖拉机结构
第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复兴时期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及硝烟飘散之后
6.1 战火下的西欧拖拉机产业
6.2 战火笼罩苏联拖拉机产业
6.3 战火波及美国拖拉机产业
6.4 英法老企业战后复苏
6.5 英国兰塞姆斯小履带拖拉机
6.6 德意老企业战后复苏
6.7 意大利赛迈公司成立
6.8 好斗的公牛:兰博基尼
6.9 奥地利斯太尔生产农用拖拉机
6.10 铸剑为犁:芬兰维美德拖拉机
6.11 苏联拖拉机产业战后复兴
6.12 苏联明斯克拖拉机厂诞生
6.13 捷克热托拖拉机诞生
6.14 民主德国依发拖拉机
6.15 饱受折腾的波兰乌尔苏斯公司
6.16 罗马尼亚通用拖拉机
6.17 匈牙利红星拖拉机
6.18 美国企业战后重振雄风(上)
6.19 美国企业战后重振雄风(下)
6.20 最初的四轮园地拖拉机
6.21 中国抗日及战后时期的拖拉机
6.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拖拉机的结构
第7章 激情燃烧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
引言:进军号在全球上空回荡
7.1 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诞生
7.2 万众支援创建一拖
7.3 新中国布局拖拉机产业
7.4 东方红履带拖拉机
7.5 一拖总工程师罗士瑜
7.6 印度拖拉机产业兴起
7.7 日本拖拉机产业兴起
7.8 巴西开始生产拖拉机
7.9 土耳其拖拉机产业启程
7.10 南斯拉夫开始生产拖拉机
7.11 初生的麦赛福格森公司
7.12 万国公司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
7.13 迪尔夺冠并超越万国
7.14 苏联拖拉机快速增长
7.15 怀特汽车公司生产拖拉机
7.16 福特拖拉机调整产品战略
7.17 菲亚特拖拉机向欧洲扩展
7.18 意大利卡拉罗公司
7.19 拖拉机人:安东尼奥·卡拉罗
7.20 20世纪60年代的雷诺拖拉机
7.21 田纳科收购财政困难的凯斯
第8章 激情燃烧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下)
引言:创新激情再次燃烧的岁月
8.1 园地拖拉机的春天(上)
8.2 园地拖拉机的春天(下)
8.3 独特的自走底盘(上)
8.4 独特的自走底盘(中)
8.5 独特的自走底盘(下)
8.6 乌尼莫格汽车拖拉机
8.7 船式拖拉机诞生
8.8 独立型四轮驱动兴起(上)
8.9 独立型四轮驱动兴起(下)
8.10 串联式拖拉机的尝试
8.11 里程碑:增扭器登上历史舞台
8.12 早期多挡动力换挡拖拉机
8.13 机械式无级变速拖拉机
8.14 自备电源电动拖拉机
8.15 静液压传动的初期尝试
8.16 分道扬镳的动液力传动
8.1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拖拉机结构
第9章 滞涨阴影下的全球拖拉机行业
引言: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9.1 迪尔迈向社会化跨国公司
9.2 凯特森治理下的凯斯十年
9.3 万国公司并入步履艰难的凯斯
9.4 滞涨阴影下的麦赛福格森
9.5 持续高产的苏联拖拉机
9.6 道依茨法尔品牌诞生
9.7 菲亚特拖拉机走向世界
9.8 赛迈兰博基尼休里曼集团成立
9.9 芬兰维美德拖拉机北欧称雄
9.10 向更大功率的拖拉机进军
9.11 美国斯泰格尔公司
9.12 加拿大沃瑟泰尔公司
9.13 600马力“大罗伊”拖拉机
9.14 900马力“大巴德”拖拉机
9.15 万国“帝国”的崩溃(上)
9.16 万国“帝国”的崩溃(下)
9.17 万国拖拉机的最后挣扎
9.18 艾里斯查默斯解体
9.19 中国引进西方拖拉机技术
9.20 韩国拖拉机产业兴起
9.21 印度自主设计斯瓦拉杰拖拉机
9.22 伊朗拖拉机产业
9.23 滚翻防护结构的推广
9.24 降低环境和耳旁噪声
9.25 1970—1985年的拖拉机结构
第10章 排山倒海的全球兼并浪潮
引言:大动荡、大洗牌、大重组
10.1 凯斯的凯特森时代结束
10.2 凯斯兼并斯泰格尔和斯太尔
10.3 菲亚特收购前的凯斯公司
10.4 福特兼并纽荷兰
10.5 菲亚特成立新的纽荷兰公司
10.6 凯斯纽荷兰成立
10.7 迪尔公司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0.8 从道依茨艾里斯到爱科
10.9 爱科在一路收购中壮大(上)
10.10 爱科在一路收购中壮大(下)
10.11 从维美德到维创
10.12 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成立
10.13 莫拉家族的ARGO成立
10.14 万国欧洲余脉:麦考密克公司
10.15 苏联解体重创其拖拉机产业
10.16 中国拖拉机产业摸着石头过河(上)
10.17 中国拖拉机产业摸着石头过河(下)
10.18 印度马恒达拖拉机
10.19 卡特彼勒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
10.20 里程碑:芬特瓦利奥无级变速
10.21 电子技术系统应用的兴起
10.22 20世纪90年代拖拉机结构
附录
附录A 主要企业名称或品牌名称
附录B 主要人名
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
更新时间:2021-12-15 1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