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族群认同与区分

在上述地理环境与经济生态下,羌族人结为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以共同保护、分享与竞争有限的生活资源。这些社会群体及其间的区分,有些是在国家的民族分类与行政划分下造成的认同与区分体系,如羌族认同、北川人认同以及羌族与藏族、彝族间的区分,或北川人与茂县人、汶川人间的区分。有些则沿承当地原有的认同与区分体系,如本沟、本寨人的认同以及他们与其他各沟各寨人群间的区分。认同与区分,也包括在一社会中由于分工和资源分配而产生的阶级认同与区分,以及男女性别和不同世代间之认同与区分。

在人类的社会认同与区分体系中,有许多是以“血缘”来凝聚我群并排斥异己的。此“血缘”关系可能为真实,也可能为人们的想象或虚构。无论如何,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群体中,人们“相信”彼此有如此的亲近关系。借此,他们共同享有、保护与争取生存资源;同时也借此忘却或将人群内部的性别、世代、地域与阶级区分所造成的不平等合理化。由于人们的居处空间有远近,资源共享关系有深浅,因此这样的血缘或拟血缘群体也有大小、亲疏之分。我们通常称此种群体中较低阶、小型的为“家庭”“家族”或“宗族”,较高阶的大型群体为“族群”(ethnic group)或“民族”(ethnos)。“民族/国族”(nation/nationality)则是在近代国族主义下,经由文化、语言与历史之调査、分类,并经由国家权力识别、认可而产生的“民族”。在本文中,我以“族群”泛称所有这一类以血缘记忆凝聚的人类社会群体。

在羌族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上述所有那些我们所熟悉的人群认同与区分。然而,由于居住空间、社会结构以及与外界接触程度不同,因此羌族民众之间——如城镇的人与村寨居民间——并没有完全相同的社会认同与区分概念。无论如何,以血缘或拟血缘关系所凝聚的群体都是最重要的。由于多居于高山深沟之中,迁移、交通相对困难,他们相互激烈竞争限定空间中的生存资源。因此各层次血缘或拟血缘群体之认同与区分和资源的分享与竞争有密切且明显的关联。当地一句俗谚“山分梁子水分亲”,说明了这个现象。以下我将由最基本的血缘与拟血缘人群单位“家庭”谈起,然后由小渐大、由近及远,最后论及羌族与中华民族等群体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