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平高氏 从珂寿宴

唐国南边有一弹丸小国,它的西边是蜀国,东边临近吴国,南部与楚国接壤,为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所建。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兴被朱温任命为荆南节度使,治理荆南十州之地。但是,当时南平所辖的十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

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民,民渐复业,之后他便收用一些文武官员作为辅佐,暗中准备割据之事。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高季兴被庄宗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江陵)。后来,庄宗命魏王李继岌与郭崇韬率兵伐蜀,任命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高季兴趁机夺取了归、峡二州。

明宗即位后,高季兴向明宗索要夔州、万州为属郡。明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仍要委派刺史。高季兴又表示已派子弟前去,要求朝廷不要委派刺史。明宗大怒,削除高季兴官爵,并派兵征讨他,不久,唐军便攻占夔州、忠州、万州。

高季兴见打不过唐军,便以荆州、归州、峡州三州之地向吴国称臣,被册封为秦王,得到吴国的援助。[29]。

天成三年(公元929年),高季兴病故后,他的长子高从诲继位。高从诲继位后不久便上表向唐国请罪,遂渐缓和了与唐国的关系。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明宗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并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赐谥号武信。应顺元年(公元934年),高从诲又被闵帝封为南平王。

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秋,江陵南平王府的花厅内,一个留着髭须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椅子上与几名文士相谈甚欢,此人正是南平王高从诲,几名文士则是他的幕僚。

高从诲听说楚王马希范喜爱奢侈糜费,出行讲究排场,和马希范游乐谈笑的人都夸赞他的盛况,于是高从诲对幕僚们说道:“像楚王那样的可以称得上大丈夫了!”

一个年约四旬、面容儒雅的文士却正色说道:“天子和诸侯,在礼节上是有差别的。马希范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骄纵奢侈越糜费,越是僭越,虽然得到一时的痛快,但是他不作长远的考虑,那么他的败亡是迟早的事,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高从海听了节度掌书记孙光宪的话后,若有所悟,愣怔一会儿后说道:“孙先生的话说得对,别说楚王了,孤平日里的用度就已经有些过份了。”自此以后,高从诲便舍弃了好玩喜爱的东西,用阅读经史作为自己的乐事,省简刑罚,减轻赋税,南平辖境之内,得以安定。

高从诲性情通达,喜欢亲近和礼敬贤士。梁震是唐朝昭宗时期的进士及第,曾官至工部待郎,后梁代唐后,梁震不愿为后梁太祖朱温效力,于是回归家乡,途经江陵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爱其才华,强行把他留下,准备任命他为节度判官。

因为高季兴曾经为奴,所以梁震并不愿意做他的下属,极力推辞,但又怕惹来杀身之祸,于是对高季兴说他已不想为官,但是盛情难却,如果你不嫌我愚钝,那么我可以以白衣之身为你出谋划策,何必一定要做官呢?

高季兴同意了他的这一套说辞,从此梁震便成为了高季兴的宾客。高季兴对梁震也非常器重,将他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称他为前辈。荆南政权的所有军政要务和总体规划,大都是出于梁震之手。

高从诲继位后,对梁震也十分倚重,把他作为兄长看待。梁震常常称呼高从诲为郎君。高从诲想委任梁震为节度副使,但梁震却婉拒了,他始终自称为前进士,不愿做强藩之官。

清泰二年末,梁震已七十有二,早就过了古稀之年,他的精力已大不如前,于是他拖着年迈之躯来到南平王府对高从诲说道:“先王待我如同布衣之交一样,把你托付给我。现在你已能够自立,可以不使先王遗业坠落。现今我也老迈,不堪重负,已经不能再侍奉你了,请允许我退居家中颐养天年。”

高从诲还想挽留他,但梁震态度坚决,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便替他在江陵旁边的监利县营造宅邸。

梁震时常披着鹤氅,作诗为乐。他作过一首诗,诗曰“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黄犊依然花竹外,清风万古凛荆台。”所以他自称荆台隐士,每当到南平王府去谒见,他便骑着黄牛直达听事的大厅。高从诲也时常到他家里去看望他,

自梁震退居监利后,高从诲便把政事全部委托给孙光宪办理。

当吴国徐知诰进封为齐王的消息传到江陵,高从诲便召集他的幕僚们议论此事。

他的慕僚们都说徐知诰是司马诏之心路人皆知。孙光宪告诉高从诲,徐知诰进封后,他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吴国有些心存观望的人只怕现在已经开始讨好徐知诰了。

徐知诰笑着对慕僚们说道:“徐知诰进封,咱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啊!”

他的其中一个叫司空薰的幕僚说道:“咱们奉中原唐廷为正统,徐知诰进封,大王何必理会。”

掌书记孙光宪对司空薰的话却并不认同,“此言差矣,先王在时,徐温曾派兵援助过咱们,现在他儿子被封为齐王,咱们理应派人祝贺才是。虽然荆南奉唐廷为正统,但是也要同其它强国保持联系,这样才能在乱世中立足。吴国也是大国,徐知诰又是吴国实际的掌权人,大王理应重视。”

高从诲点了点头,继而说道:“咱们也是不容易啊!四周都是强邻,之前是因为唐国离咱们近,而吴国离咱们远一些,所以我才选择向唐国称臣,但这世道谁说得清呢?我们与吴国还是有些渊源的,此次徐知诰进封,咱们不可不理会。”说罢,他看向一个四旬左右的男子说道:“保义,就幸苦你走一道金陵了,待会我让王府备些礼品,过两日你一并带上。”

荆南行军司马王保义起身拱手说道:“属下领命。”

……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正月,李从珂为了庆祝自己的生辰,特意将散居外地的皇族子弟召回洛阳来参加自己的寿宴。

正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中兴殿里歌舞升平,佳肴满盘,酒香四溢。

李从珂频频举起酒杯调节宴会的氛围,因此,整场酒宴推杯交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有些人都喝大了,洋王李从璋端着酒杯站起身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说道:“陛下,臣弟想重回节镇为陛下分忧。”

原来李从璋本被李从厚派往凤翔取代李从珂,可李从璋还没到达凤翔,李从珂就已起兵反叛,所以李从璋只有原路返回洛阳。回到洛阳后,李从璋便一直赋闲在家。

此时,李从珂见李从璋这般,便问道:“你想去哪?”

“河中节度空缺,臣弟愿勉力为之。”李从璋挺直腰板回道。

李从珂本就因之前李从厚用李从璋取代自己一事有意见,现在听李从璋想做大藩镇的节度,不禁有些怒意上涌,“你何德何能,居然想坐镇大藩,今日是朕生辰,便不与你计较,你退下吧!此事休要再提。”

李从璋的嘴唇哆嗦了几下,终究是不敢还嘴,他只是拱了下手便重新坐下。

寿宴尾声,已经被封为晋国长公主李凌雁起身向李从珂告辞,称自己酒宴后便会离开洛阳返回晋阳。

李从珂喝得有些多了,再加上还在生李从璋的闷气,因此脱口说道:“为什么不多留些时日,这么急着回去,难道石郎要造反了,你急着回去帮他吗?”

一旁的皇帝大臣听了俱是一惊,一个个都放下酒筷,张望着殿上的动静。

李凌雁皱着眉头,不悦道:“陛下这是何意,我夫君忠心可鉴,陛下不可听信奸人的挑拨。”

李从珂还未说话,倒是他旁边的刘皇后眼看场面要僵持起来,于是开口打起了圆场,“皇妹,陛下是喝醉了,你不要计较,你自个去吧!记得给家里带些洛阳的特产。”

李从珂也知自己失言,于是便不再言语。

而李凌雁则是起身向刘皇后施了一礼,说道:“谢谢皇嫂。”然后便离开中兴殿,前往曹太后处告辞去了。

经过此事,酒宴变得有些冷清起来,李从珂也觉得意兴索然,李凌雁走后没有多久,这场寿宴便结束了。

李凌雁返回晋阳后,将寿宴上发生的事告诉给了石敬瑭。石敬瑭听后,心里很忧虑,都说酒后吐真言,这显然是李从珂不放心自己啊!

于是,石敬瑭一面暗中谋划保全自己,一面向朝廷上书声称自己体弱多病,希望能够解除他的兵权,把他迁徙到别的军镇,以此来试探李从珂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