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赵地双雄

秦末大起义时,天下一共有三大反秦基地,分别是楚地、赵地和齐地。其中,在赵地领导反秦事业的,就是张耳和陈馀。

年少风流

张耳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年轻时,他曾是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来,他又因为犯罪而逃亡到外黄县(今河南省民权县)。

在外黄县,有一位出生于富户家的千金小姐,她精明干练,心高气傲,巾帼不让须眉,而且人也长得很漂亮。

可是她的运气不太好,她嫁了一个很平庸的丈夫,在她的眼中,自己的丈夫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

因此,她逃离了自己的丈夫,又不敢回娘家,于是就去投奔了她父亲的一位朋友。

她父亲的这位朋友一直都很看重张耳,就对她说:“如果你想嫁给一位有才能的丈夫,那就改嫁给张耳吧,我了解他,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于是,这位富家千金就在她父亲朋友的介绍下,断绝了与自己丈夫的关系,改嫁给了张耳。

张耳原本很贫穷,交游能力有限,现在娶到了一位有钱妻子,妻子的娘家资助给张耳很多钱财。张耳就拿着这些钱结交权贵,并招揽到很多千里之外的来客,这其中就包括刘邦。此时刘邦还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他曾与张耳有过多次交往,还在张耳的家中客居了好几个月。

于是,张耳在魏国当了官,成为了外黄县的县令,在当地颇有威望。

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他喜欢钻研儒家学问,还曾经多次到赵地游历。巧合的是,他和张耳一样,也娶到了一位有钱人家的女儿做太太。

有一位名叫公乘氏的富人听说过陈馀的名气,他觉得陈馀不会是一个平庸之辈,就决定将女儿许配给陈馀。

看来确实是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当然,如果是有钱女人那就更好了。

张耳的年纪应该比陈馀大十几岁。陈馀年轻,他侍奉张耳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两人互相结为生死之交。(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逃亡陈县

秦国消灭魏国后,秦朝政府听说张耳和陈馀是魏国的有名之士,就悬赏千金拘捕张耳,悬赏五百金拘捕陈馀。

于是俩人就改名换姓一起逃亡到了陈县。为了混口饭吃,俩人就做了看守城门的门吏,刚好在城门两侧一边站一个。

有一次,陈馀因为犯下过错而遭到陈县官员的鞭打,陈馀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便想要起身反抗,击杀官员。张耳急忙用脚踩了他一下,暗示让他承受鞭笞。

待那个官员离开后,张耳就把陈馀拉到城门附近的桑树下责备他说:“我当初是怎么对你说的?如今我们流落在外,难道你只是因为承受了这么一点屈辱就想要杀死那个官吏吗?记住,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

陈馀点头称是,认为张耳的教训很有道理。

秦朝下令要悬赏拘捕他们,而他们反而利用看守城门的职务便利来结交当地的豪杰之士。

很快,大泽乡起义爆发,陈胜带领起义军打到了陈县。张耳和陈馀主动前去拜见陈胜,陈胜也早就听说过这两人的大名,只是没有机会见面。如今两人主动来投,见面后陈胜极为高兴。

陈县的父老乡亲都劝陈胜应该及早称王,陈胜犹豫不决,他就是否要称王一事向张耳、陈馀征求意见。

两人回答说:“秦朝暴虐无道,消灭他人的国家,破坏他人的江山社稷,让百姓筋疲力尽,还搜刮六国的民脂民膏。将军您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于万死一生中,为天下苍生起来消灭暴秦。如今,才刚刚攻打到陈县就急于自立为王,这是在向天下人显示您的自私啊。将军最好先不要称王,赶紧率领军队向西进军,再派人寻找六国诸侯的后代子嗣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使秦国的敌对势力增多。六国诸侯在国家灭亡之后又能得到重建,他们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这样一来您的帝王大业就成功了!”

只可惜陈胜目光短浅,没有听从两人的劝告,就急于在陈县自立为王了。

北略赵地

陈馀再次对陈胜劝道:“大王从梁、楚之地发兵向西进军,当务之急是攻入函谷关,端掉暴秦老窝,可是却没有时间收复黄河以北地区。我认为大王此时应该派一员大将北上,经略河北之地,一来牵制暴秦,二来引为外援。”

陈馀继续说道:“我曾经到过赵地游历,清楚那里的地势特征,也结交过当地的才俊之士,可以派我前去。”

陈胜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任命过去的老朋友,陈县人武臣担任将军,邵骚担任护军;任命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派兵三千人北上攻略赵地。

武臣等人从白马津(今河南省滑县)渡过黄河,来到黄河以北的各县。他们一路行军,一路招兵买马,还在一边发布公告,游说当地的英雄豪杰:

“天下苦秦久矣,百姓民不聊生,致使夫妻不能相聚,父子不能相安。如今陈王振臂高呼,天下云集响应,诸位豪杰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建业封侯,又更待何时呢?”

不多久,武臣等人便征集到了好几万人马,他们攻下了赵地的十余座城池,大家都称武臣为武信君。(项梁也叫武信君,不知是谁侵权谁。)

还有很多城池坚守对抗,不肯投降,于是武臣就带领军队向东北方向进发,攻打范阳(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

传檄千里

范阳当地有一位辩士名叫蒯通,此人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日后成为韩信的谋士,我们在后文还会提到他。

蒯通来见范阳县令说:“我听说大人就快要死了,特来吊唁;不过大人运气好,虽然本当要死,但是遇到我蒯彻,大人又可以活过来了!”

蒯通原名叫蒯彻,后来因避汉武帝刘彻的讳,后世史书就称他为蒯通。

范阳县令被蒯通这番没由头的话所吸引了,连忙向蒯通拱手道:“先生有何指教,不妨直说?”

蒯通说道:“你担任范阳县令已经有十多年了,而秦朝的法律残酷,你杀死过别人的父亲,砍断过别人的手足,在别人的额头上刺过字,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失去父亲的孤儿,失去手足的好汉,他们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只不过他们害怕暴秦的律法,所以才没有来找你报仇。”

蒯通接着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暴秦的律法早已无法实施,那些被你伤害过的人一定会将刀子插入你的胸膛,所以我说你马上就要死了,特来吊唁!”

听闻此话,范阳县令大惊,蒯通的话正是他所担心的,他清楚秦朝已经行将朽木,县里的豪杰之士到时候要真来找自己报仇呢?他用哀求的语气说:“请先生给我指条明路。”

蒯通说道:“如今武信君的大军马上就要来了,而你却仍然要为暴秦坚守这范阳城。县里所有的豪杰之士都争相想要杀死你,迎接武信君的到来。现在你立刻派我去会见武信君,就可以转祸为福了。”

于是范阳县令就让蒯通为使者去见武臣。见到武臣后蒯通说:“足下难道一定要先打胜仗然后再占领土地?难道一定要先攻破守城的秦军然后再占领城池?”

“所谓攻城略地不都是这样的吗?难道秦军还会白白地将城池送给我们不成?”武臣等人不知道蒯通葫芦里买的到底是什么药。

“如果你们真能听从我的计谋,不需要进攻就能获得城邑,不需要交战就能占有土地。只要您武信君传下一道公文,就立刻能平定千里!”(可不攻而降城,不占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

“你的计谋到底是什么呢?”武臣等人问道。

蒯通接着说:“你们已经攻取赵地十余城了,这十余位县令大多被你们所杀。范阳县令本来想要前来投降的,但是他担心自己也会像之前的县令一样被杀,因此不敢投降,只能选择拼死抵抗。武信君您何不赦免并封赏范阳县令,继续委任他重职呢?这样他一定会开城投降,将整座范阳城拱手相让。”

“到时您再发布一道公文,让范阳县令乘坐一辆装饰豪华的车子(朱轮华毂),到处奔驰于燕赵之地。燕、赵两地之人都认得他就是范阳县令,看到他这样威风气派,都会认为率先投降就能得到优厚的待遇。如此一来,燕赵之地的城池就能够不战而降了!”

武臣等人认为蒯通的话很有道理,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武臣派蒯通赐予范阳县令侯爵的印信,让他开城投降。赵地的人得知了这个消息,果然纷纷开城投降。

武臣称王

武臣等人攻下邯郸后,张耳、陈馀便劝他自立为王。其实,武臣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他能担任主将就是因为他是陈胜的老朋友。

张、陈二人为什么要背叛陈胜,劝武臣自立称王呢?

主要原因有三条:第一,他们当初劝陈胜先不要称王,陈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第二,陈胜没有让他们担任伐赵主将,只是让他们担任校尉;第三,他们听说替陈胜攻城略地的各路将领,后来大多遭到谗言毁谤而获罪被杀。

于是两人对武臣说道:“陈王从蕲县起兵,到了陈县就自立为王,如此看来,可以称王的不一定非要是六国诸侯的后裔。现在将军您率领士兵攻占赵地,独自驻守在黄河以北,如果不称王的话,就无法镇守住赵地的几十座城池。再说,陈王听信小人谗言,多次诛杀在外征战的有功之人,恐怕将来将军您也不能免于灾祸。我们请将军自立为王,千万不要失去这样的大好时机!”

武臣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在邯郸自立为赵王,并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

陈胜听说武臣自立为王后极为恼怒,便想要将武臣的家人全部诛杀,同时出兵攻打赵地。他的相国房君进言劝谏说:“秦朝还没有灭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致对秦。大王现在就将武臣等人的家属杀死,这等于是逼着武臣成为下一个暴秦啊。不如趁机向他表示祝贺,同时让他们加紧派兵向西攻打秦朝!”

于是陈胜就派遣使者前去祝贺武臣,催促他赶紧带领军队向西伐秦。同时还将武臣等人的家属软禁到宫中,为了拉拢张耳,陈胜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