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
- 曹大明
- 2060字
- 2024-11-03 04:50:43
总序
李绍明
武陵山是一地理学名词,指我国南部的一座山脉,其来源与汉代于此置武陵郡有关。其系贵州苗岭山脉支脉,发源于梵净山(主峰2494米),盘亘于渝湘之乌、沅二江之间,入湘蔓延于澧水之南,止于常德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为乌江、沅江、澧水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
武陵山区一带的民族,在汉代统称“武陵蛮”,主要指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带的先民。东汉至宋在沅水上游五溪地区的又称“五溪蛮”。
武陵郡始置于汉代高帝时,治义陵(今湖南溆浦南),辖境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时移至临沅(今常德西),其后辖境缩小。唐改朗州,又复置武陵郡。宋置朗州武陵郡,寻废。总之,历史上的武陵郡即今恩施州南部、宜昌市南部、常德市南部、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大部、铜仁地区、原黔江地区东部这一大片区域。武陵应先有郡名,然后有山名。
现今上述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白族、瑶族、布依族等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当然,汉族仍是此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
武陵地区的民族拥有悠久历史,而且世居该地多年,为开辟这片土地贡献甚大。学术界一般认为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有关,苗族族源与古代“苗蛮”有关,侗族族源与古代百越人有关。如今武陵地区完整拥有汉藏语系之下的四大语族的民族,即汉语族的汉族,藏缅语族的土家族,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以及壮侗语族的侗族。此四大语族下的这些民族长期在此互动交融,形成既有分又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在其他地区是较为罕见的。
今天的武陵地区,一般而言,土家族主要居于北部,苗族主要居于西部,侗族主要居于南部。当今除土家、苗族的自治州、自治县外,侗族有芷江、新晃、玉屏、靖州、通道、三江、龙胜、通道等单独或联合的自治县。元明清时期以来,土家族有较大且完整的土司政权;苗族仅有较小的土司及不甚完整的政权,侗族有一些中等土司政权。就民族互动而言,长期以来,土家与苗关系密切,尤其是魏晋以来,“盘瓠种人多势众”,故中原人以为武陵、五溪皆为“盘瓠种”的人群。而元明以来,由于中央王权“以夷制夷”,多以土家土司以统苗众。至于侗与土家亦有密切关系,自五代宋末以来,一些侗族土司北上统治了武陵南沿一些地带,长此以往,有一些亦融合于土家之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即明末清初武陵地区改土归流,废除“蛮不出峒,汉不入境”限制。土家地区大量吸收了汉文化。而苗因居深山,原社会经济形式较为特殊,受汉文化影响较少,其民族特色保留较多。唯有侗族所受汉文化涵化,介乎二者之间,不如土家,而较苗民为深。
若就文化多样性而言,武陵地区三大少数民族亦各有特色。土家、苗、侗均有自身独特文化,但此三族的文化又有相互交融的现象,且呈现出地域不同的变异。武陵地区有三条江穿流其间,鄂西的清江,湘西的沅江,黔东北和渝东南的乌江,此三江流域所在的三族既有民族的共同性,又有地域的差异性。比如,土家族所谓“北跳丧,南摆舞”,即以清江与沅江(含酉水)流域有所区别,而乌江流域,尤其是酉阳、秀山一带,既有摆手,又有跳丧。在原黔江地区与鄂西地区,土家与苗互通婚姻,彼此界限越来越模糊,只有在姓氏方面遗留一些痕迹。唯有湘西腹心地区的土家族与苗族文化特色较为突出。
武陵民族文化研究,首先可以从多学科多视角出发,仅以一级学科的民族学和社会学(含二级学科的人类学)而言,基础研究仍然相对薄弱。20余年来,武陵地区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已经步入正轨,但相对而言,基础研究仍然不够。比如,迄今为止仍无此区域宏观性的民族志著作,仅有一些中观或微观之作。即使如此,能够称之为范式的民族志或民族学、人类学著作,仍然不多。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涉及学科的根本,也涉及对这一区域的科学认识,一切均应从此入手。否则,其成果即成无本之木或无源之水。个人认为,这是武陵地区区域研究仍须注意之点。
其次,许多学科均有其应用部分即学以致用,民族学、人类学尤其如此。民族学研究对象是民族及其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社会文化人类学),着重于民族文化传承与调适研究,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近期国家倡导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刻不容缓的事,其带有抢救性质,是传承民族文脉的大事,今后仍须努力。当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有许多现实的重大课题,这在武陵地区都需要靠大家的不断努力。
三峡大学是武陵地区的一所高等学府,面对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肩负着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该校组织编辑出版武陵文库,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武陵文库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武陵地区调查资料和学术成果,以便让外界进一步认识它、了解它,支持它的发展。同时对推进武陵地区的学术研究和民族学学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之,武陵地区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富矿。希望有识之士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