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贸易自由化衡量及典型事实

本书主要采用2000~2006年我国进口关税削减衡量贸易自由化,并具体考察产出关税(output tariff)和投入关税(input tariff)削减的影响效应,这是因为产出关税削减主要通过促进竞争效应影响国内企业,而投入关税削减通过成本、种类和质量等渠道影响国内企业。本节将具体介绍产出关税和投入关税的测算过程及其典型事实。

一 产出关税测算

本书使用的关税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贸易分析与信息系统数据库(TRAINS),从该数据库可以获得每个国家HS 6位码产品的进口关税。

本书分别从HS 6位码(HS6d)层面、国民经济4位码(CIC4d)层面和企业层面构建产出关税指标。HS 6位码层面即为从TRAINS下载的原始数据,HS 6位码均统一为2002年版本,记为Tariff_output_hs6d

基于国民经济4位码(CIC4d)行业与HS 6位码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Upward等,2013),计算CIC4d层面的简单平均最终品进口关税(Tariff_output_cic4d)。

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指标构建。最理想的做法是使用产品层面的全部销售额作为权重对关税进行加权平均,来度量进口竞争效应,但遗憾不能获得企业内每个产品的全部销售额。参考Yu(2015)的做法,基于国内很有竞争力、销售量多的产品也会在国外销售相对较多的假设,本章构建了以下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指标Tariff_outputft

其中,表示企业f在样本期间初始年份的产品k出口额,Eft表示企业f的全部出口产品集合,表示t年产品k的进口关税。需要强调的是,笔者使用的是企业出现在样本中时的初始年份的出口额权重构建关税权重(Amiti和Konings,2007;Topalova和Khandelwal,2011),这能够有效规避产品的贸易额与关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干扰。需要说明的是,对应FOT的度量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显然FOT指标对于纯内销企业和纯外销企业并不适用,本章的研究样本中不包括纯内销企业,并在后续实证研究中剔除纯外销企业。其二,采用出口额计算产品产出权重,亦即假设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与该产品在总销售额中的份额相等,这是比较强的假设。但是由于数据的限制,本章无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直接的验证,这也是在目前数据条件下,构建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指标最好的方法。

二 投入关税测算

借鉴Amiti和Konings(2007)的方法,本书基于产出关税和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HS6d产品层面和CIC4d行业层面的投入关税,基于投入品进口关税率和企业内样本期初始投入品进口份额计算企业层面的投入关税。

Amiti和Konings(2007)指出某一种投入品关税的削减会对国内该投入品生产行业产生竞争效应,却会降低使用这一投入品的下游行业的成本,产生完全不同的效应。以手机防护屏为例,防护屏进口关税削减会对国内生产防护屏的企业产生竞争效应,手机制造企业却可以选择从国外进口防护屏,从而增加了中间投入品的种类,降低了中间投入成本。因此,对于手机行业而言,手机进口关税的削减会加剧手机行业的竞争程度,但是手机使用的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关税削减会对手机制造企业产生成本削减、投入多样化和学习效应。

HS6的产品层面投入关税。如果在估计产品关税削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时,没有考虑投入品关税削减的作用,将会产生遗漏变量的问题,导致高估产出关税削减的“进口竞争效应”,也可能低估总体效应。因此,笔者借鉴Amiti和Konings(2007)和Fan等(2017)的做法,使用中国投入产出表[7]的直接消耗系数作为权重,测算产品投入关税。具体而言,基于Upward等(2013)和Brandt等(2012)分别公开的国民经济4位码行业与HS 6位码产品的对应表,以及国民经济4位码行业与中国投入产出表3位码行业之间的对应表,构建了中国投入产出表3位码行业与HS 6位码产品之间的对应表;基于这个对应表,对每个投入产出表3位码行业内的HS 6位码产品关税进行简单平均,得到每个投入产出表3位码行业的产出关税,然后基于以下式子测算每个投入产出表3位码行业的投入关税:

其中,是产品部门kt年的进口关税,αkt是部门i中来自部门k的投入系数,该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再利用投入产出表3位码行业与HS 6位码产品的对应表,得到HS 6位码产品的投入关税(Tariff_input_hs6d)。

CIC4d层面的投入关税。笔者将CIC4d与中国投入产出表87个产品生产部门对应,计算该87个部门的平均进口关税;然后,借鉴Amiti和Konings(2007)的方法计算中间品进口关税,表示为:

其中,是产品部门kt年的进口关税,αkt是部门i中来自部门k的投入系数,该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由于本章使用的企业层面产出数据是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因此,进一步将投入产出表87个生产部门对应到CIC4d,进而可以得到CIC4d的中间品进口关税(Tariff_input_cic4d)。

企业层面的投入关税。本书借鉴Yu(2015)的方法构建企业层面的中间投入关税Tariff_inputft

其中,表示企业f在初始年份进口的中间投入k的金额,M表示企业f的全部进口产品集合;由于加工贸易(用P表示)是免税的,从而关税的下降只会影响非加工贸易(用O表示,PO=M)进口,从而在外层求和中仅包含非加工贸易进口。需要强调的是,本章仍然采用初始年份中间投入额构建中间投入份额的权重,道理仍然是规避关税削减与产品进口额之间的内生关系对计算结果的干扰。

三 外部关税测算

进一步,考虑到企业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加成率也受到出口市场上的竞争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使用HS 6位码产品层面的国外进口关税(本章称为外部关税)来衡量。具体地,从TRAINS获取每一个国家(除中国外)的HS 6位码层面的进口关税,将其与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然后借鉴Lileeva和Trefler(2010)及Yu(2015)等关于企业层面外部关税的构建方法,计算产品层面的外部关税变量(Tariff_external_hs6d)如下:

其中,指产品g在初始年份向国家c出口的金额,表示国家c进口产品k时征收的从价税。

四 关税指标结果及典型事实

(一)产品层面

笔者基于HS6d产品层面测算了三类关税的年度简单平均值,如图2-8所示。

图2-8 2000~2006年我国HS 6d产品层面三类关税变化趋势

由图2-8可知,2000~2006年,我国进口关税大幅度削减,其中产出关税由2000年的0.1704下降到2006年的0.1003,投入关税由2000年的0.1421下降到0.0749,下降幅度分别高达41.11%和47.30%。值得注意的是,产品投入关税明显小于产出关税,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我国加强中间投入品进口而实施的差别化的贸易政策所致。外部关税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缓,由2000年的0.1271下降到2006年的0.1015,下降幅度约为20%。

(二)行业层面

图2-9和图2-10分别绘制了CIC4d层面产出关税和投入关税的年度均值和标准差。由图2-9和图2-10可知,2000~2006年,产出关税和投入关税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行业平均关税水平明显下降,而且行业内产品间的关税的差异也呈缩小趋势。

图2-9 2000~2016年CIC4d行业层面产出关税平均值和标准差

图2-10 2000~2006年CIC4d行业层面投入关税平均值和标准差

具体地,CIC4d行业层面的产出关税平均值由2000年的0.18下降到2006年的0.11,下降幅度高达38.89%。CIC4d行业层面的投入关税平均值由2000年的0.15下降到2006年的0.08,下降幅度高达46.67%。

(三)企业层面

图2-11绘制了2000~2006年企业产出关税、投入关税年度简单平均值,两条曲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具体地,企业的产出关税由2000年的0.1934下降到2006年的0.1159,降幅高达40%;企业的产出关税由2000年的0.154下降到2006年的0.0741,降幅高达52%。

图2-11 2000~2006年企业产出和投入关税的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