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角楼的发展

角楼为城墙转角之楼。城墙是防御性的建筑,角楼建在城墙的转角,可以观察两面方向乃至四面的方向。它是登高远望的哨所。在古代城池中,在城的转角处是否都有角楼的建置,答案是否定的。有的城做角楼,有的城不做角楼,这主要是根据该城所处的位置、四周环境、防卫方式、战略要求等方面,再决定是否建造角楼。多年来笔者在勘查古代城池中,早就发现这一问题。因此带着这个问题进一步进行探索。

角楼与城楼、软楼、硬楼最明显的区别是角楼建于城的转角处。角楼的发展起初是住宅里的望楼,当住宅扩为宅院之时,在宅院四角开始建角楼。住宅里的角楼,地方上的人们并不叫它“角楼”,都叫它为“炮台”,它是为防卫大宅院的安全而设立的。在大型宅院建立炮台是比较普遍的。大住宅是小型城池的雏形,只是它是保护一家人的墙院,规模较小。而一座城池,是为了保护千万家的安全,所以扩大为城池。城池应当说是在大宅院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宅院里的炮台(角楼),在城池里叫角楼。不论什么城池角楼,其来源都是大宅院之炮台(角楼)。从广西梧州城出土的汉明器中,有四合院,有角楼;从山东出土的汉明器四合院中也有角楼;从山东沂南石墓前后两院东南方向有角楼一座。这些间接的实例证明汉代住宅中已经用角楼了。从汉到元,这一千多年,住宅的宅院都不存在了,所以也就无从再查勘这一时期角楼的状况。明清时代的农村大户人家造大宅院,同时也出现了角楼(台)炮台,这一个时期炮台的式样充分显示出来。

沙州城角楼址

由此可见,城池的角楼应是在大宅之炮台(角楼)影响之下应运而生的。城池角楼从东汉末曹操的邺城始建,例如《三国志·魏志》记载,在邺城东南有角楼,除此之外,邺城三台——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其实也是角楼之属。到唐代已有角楼之实物,甘肃破城子城有角楼,安西唐之锁阳城也有角楼,而且这个角楼用土夯实开券门,遗址至今犹存。1975年冬,笔者考察中国土工建筑,当时进入锁阳城址,亲眼见到。唐元稹诗中有:“星稀转角楼”,这都说明唐代城墙角楼之状况。据伯希和《敦煌图录》70窟,有城有角楼。到辽代,《辽史·地理志》38卷记述的辽之东京城有角楼。宋元明三代的城池则不见角楼,但是宋元明三代在都城内的皇城建设角楼。例如北宋东京城之皇城,有西角楼、东角楼。如《东京梦华录》有:“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元大都宫苑也有角楼,到明清两代北京城的皇城(紫禁城)有角楼,大内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一组建筑之四角也建角楼。以上这些都是皇城的角楼,并非外部城池的角楼。

北京城东南角楼椽头彩画

北京城东南角楼璇子彩画

北京东便门角楼

到明清时代城池之角楼就更明显了。例如明清北京城有东南角楼,西南角楼,等等。全国各城池中,河北宝坻县城做方形角楼,东西南北四个转角各一,每一个转角建设一个角楼。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巴音浩特(定远营)城建成夯土台,上做圆形角楼。清代所建的城池运用角楼就更多了。总的来看,角楼的发生、发展,始于合院大宅第,沿着一条主线向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实例,一直到清代末年,两千多年间一直未间断。明清则是城池发展的一条线。从城池发展这一条主线中又有增加城池内皇城及宫城的角楼建筑。城池里的角楼并不普遍,而皇城皇宫中建高楼则是比较多的。角楼的作用,是为了防卫、警卫、保卫大宅之安宁,保卫全城,保卫皇城的安定,保卫民居大院住宅的安全。

参注:刘敦桢:《刘士能论城墙角楼书》。

《三国志》。

《东京梦华录》。

北京故宫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