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世界的变化

墙被拆除后看到了美丽的湖泊

2001年,我前往德国的波茨坦(位于柏林郊外的一个街道)与德国、美国研究者们一起开一个共同研究会议。

我曾在冷战时期去过波茨坦,当时是为了参加在柏林召开的一个学会的“远足项目”,是坐汽车前往的。

再次造访,首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从柏林到波茨坦太方便了。在柏林墙还在的时候,光是通过那里就需要2个小时。但是,2001年的时候,坐电车不到30分钟就到了。

还有一件事让我吃惊的是,原来波茨坦的对面是一个美丽的湖泊。那么,为什么我在冷战期间来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湖呢?

对此,一位德国学者告诉我原因后,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个湖在冷战期间就有,但是为了防止市民从湖里游泳逃跑到西柏林,就用墙把湖围起来了,所以外面的人看不到。

举办研讨会的酒店前面有一条路,据说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坦克每天都要来这里巡逻。

听研讨会的一位参会者说,当时,他与住在东柏林的女友总是一边躲着坦克的巡逻,一边偷偷约会,最后终于顺利结婚了。

此次研讨会的德国小组组长是一位比我稍微年长的教授,他告诉我,二战末期,他和他的母亲是从东部地区逃命回来的。听了他的经历,我也告诉他,我是从东京大轰炸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不禁感慨,也只能和德国人说这些了,和美国人是无法沟通这些的,而且也深刻感觉到“这个人是和我是一代人”。

为什么没能成为“德国的时代”

2001年的时候,我又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跑了一圈,我觉得以前的东德地区是有发展的可能性的。我当时想,如果东西德合并,那不就是德国的时代了吗?

光从奥运会的奖牌数来看,就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在冷战期间,西德和东德的奖牌数加起来位居世界第一。我把这一想法和一位德国的友人说了,他却说“根本不可能”。事实也确实如此。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因为德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之后的时代环境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日本的产业已经无法应对这种变化,在这一点上,德国和日本是一样的。

受益于日元升值的海外旅行

20世纪90年代,我经常去国外出差,最多的就是学者之间的研讨会。

此外,那时我作为意大利米兰的博科尼大学的客座教授,进行了几次集中授课,而且与博科尼大学的教授们成为了朋友。

同一时期,我带着家人们一起去国外旅行过几次。因为那时正值日元升值期,所以去国外旅行也就比较容易。那时的旅行可以说是奢侈级别的了。

当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伦敦的克拉瑞芝酒店,我们开车从伦敦出发(还有一次是从格拉斯哥出发),一路开到了苏格兰的西海岸和斯凯岛,还开着车穿过阿尔比斯高山线路,到了位于奥地利附近的鹰巢(这里曾是希特勒的私人城堡)。此外,我们还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到圣迭戈来回几次开车旅游。

正好孩子们那时候刚拿到驾照,而且还是学生,时间也很多,因此我们一路上交替开车,享受了长途旅行。我们家那时候的生活节奏正好与日元升值这一历史时期重叠,确实十分幸运。

20世纪80年代的海外旅行多是因为参加国际会议和研讨会,所以费用一般都是主办方承担,但到了90年代,就能自费去海外旅行了。正是因为日元的升值,去国外旅行才更容易。

日元升值对企业来说很不利,但是对于消费者和去外国旅行的人来说就是难得的机会。如今的实际汇率只是那时候的一半,所以现在的日本人已经不能再像当时那样奢侈地全世界旅行了。

2001年9月,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向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有一种大事件是那种大到“你清楚地记着那时候的自己在干什么”的事件,毫无疑问,“9·11”事件就是这种级别的大事件。我清楚地记着,那时候的我正在和家人一起在电视上看着这震惊世界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