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乏力

病例

患者,女性,54岁,公务员。

【S:Subjective】主观资料

甲状腺肿大5年,乏力2个月,面部水肿1个月。

5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无颈前压迫感,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乏力、水肿、心悸、手抖等症状,未系统诊治。后多次体检均发现甲状腺肿大,未进一步诊治。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乏力,无心慌、手抖,无发热、寒战,无夜间盗汗,无记忆力减退,无手麻、脚麻,无胸闷、气短,与饮食、睡眠、进食无明显关联,逐渐加重。1个月前出现颜面部水肿,无下肢水肿,每天睡眠15~16h,近1个月体重增加3kg。低体力工作,无规律运动,喜欢进食油腻食物,近2周食欲减退,无碘摄入不足及过量风险。小便正常,无便秘、腹泻。情绪稳定,无生活应急事件发生,未感觉压力大。发病前无发热,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史。

既往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1个月,目前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发现心动过缓1个月,心率50~60次/min。子宫全切术后12年。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否认甲状腺手术、甲亢131I治疗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已绝经。家庭和睦,经济稳定,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父亲体健。

【O:Objective】客观资料

1.体格检查

体温36℃,脉搏5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1/62mmHg,身高162cm,体重74kg,BMI 28.2kg/m2。皮肤色素正常,无干燥或潮湿,睑结膜、甲床无苍白,眼睑轻度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I度,无压痛、震颤、血管杂音。心脏、肺部、腹部体格检查未见明确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病理征,双下肢无水肿。

2.辅助检查

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A:Assessment】问题评估

1.目前乏力原因未完全明确

患者心率偏慢,嗜睡倾向,既往有甲状腺肿大病史,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需进一步明确。

2.目前关注的健康问题

(1)血脂代谢异常,目前口服降脂药物,需评估治疗效果和副反应。

(2)BMI>28kg/m2,达到肥胖标准,有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需要控制体重,进行饮食、运动指导。

【P:Plan】问题处理计划

1.诊断计划 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血脂、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检查明确病因。

2.非药物治疗 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循序渐进,目标为每周5次,每日30min,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有氧舞蹈、游泳,控制体重至62kg。

3.药物治疗 继续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注意肌肉酸痛、便秘、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如明确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建议转诊内分泌专科进一步诊治。

社区后续随诊情况:

结果回报:

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肿大伴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功能: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0.55ng/ml↓,总甲状腺素(TT4)0.70μg/dl↓,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0.83pg/ml↓,游离型甲状腺素(FT4)0.29ng/dl↓,促甲状腺激素(TSH)>150μIU/ml↑,TGAb>500IU/ml↑,TPOAb 34.5IU/ml。TC 7.77mmol/L↑,甲状腺球蛋白(TG)2.74mmol/L↑,LDL-C 5.53mmol/L↑。余化验正常。明确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甲减原因。

① 1ng/ml=3.18nmol/L。

② 1μg/dl=1×10-2mg/L。

③ 1pg/ml=1ng/L。

④ 1ng/dl=1×10-2μg/L。

转归:经上级医院确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次,1次/d,口服,继续全科门诊随诊配药,自觉乏力症状较前有所减轻,继续替代治疗。患者非高龄,无心脏病病史,可将左甲状腺素钠片增至75μg/次,1次/d,口服。同时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该疾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服药应在早餐前至少30min,注意观察是否有心慌、震颤、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4~8周后复查血清TSH和FT4,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量,治疗目标为甲减的症状和体征消失,TSH、TT4、FT4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达标后6~12个月复查1次TSH和FT4。监测血脂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亦可引起血脂异常,随着甲减激素替代治疗的达标,控制饮食,保持运动,降低BMI至正常值,可停用降脂药物。监测心率,观察心动过缓是否随着甲减激素替代治疗而好转。

一、病情判断

乏力(fatigue)是极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常主观感受体力下降,伴记忆力减退、困倦等,或有虚弱、疲乏、疲惫感。因此,有文献将乏力又称“疲劳”。病程在1个月内为急性疲劳,6个月以上为慢性疲劳。

临床上还需与无力区别,这对病情判断很重要。无力之概念,英文字面解释为“缺乏力量,体力不足,无能力承受或发挥较大的重力、压力或拉力。”同时也是一个主观的名称:患者可能把不适、虚弱、疲劳及精疲力竭等不悦感受,甚至意识状态的改变等都描述为无力。其在急诊医学中用于描述许多疾病的症状,视为急危重症之一。无力分神经肌肉性无力和非神经肌肉性无力。如何区别乏力与无力?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症状程度的不同,无力是乏力的极重表现;反之,乏力也是无力的早期表现。由其产生的全身情况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个人日常生活,可能是一些疾病的预警信号。

乏力患者病情评估流程见图2-2-1。

乏力作为常见的未分化疾病,无明显特异性,涉及相关疾病的种类繁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引起,如心肺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反应等。乏力也可以是生理性的,常见于生活中,劳累过度、工作压力大、生活中突发事件(如亲人逝世)、熬夜、睡眠差等情况,若患者的乏力与生活事件联系密切,充分休息,心理调整后可缓解。

在接诊患者过程中首先将患者危险分层,优先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排查病理性乏力/无力,特别是神经肌肉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中毒(肉毒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电解质紊乱性肌病(如周期性瘫痪等),非神经肌肉性疾病,如心肌缺血、低血压、意识障碍、黏液水肿性昏迷、严重贫血等急重症的表现。其次关注潜在的社会心理因素,警惕是否有自杀念头等严重抑郁症的表现,及时转诊。如不需要转诊,早期进行二级预防,防止疾病慢性化。

图2-2-1 乏力患者病情评估流程图

二、详细问诊

乏力是一个常见却缺乏特异性的症状,病因很多,在采集病例过程中通过RICE问诊方法,注意采用开放式提问,了解患者就诊的原因、想法、忧虑和对结果的期望。明确患者乏力的具体描述,积极寻找诱因,同时注意伴随症状和程度。并通过对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社会心理因素的详细问诊,探求乏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病因。

1.起病情况

明确诱因,起病前是否有急性感染病史或其他不适,近期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饮食、服药、流行病学史等情况,起病时间,是突发的还是隐匿的,均应详细询问。

2.病情特点

症状是否稳定,是否好转或者恶化。乏力持续的时间,缓解和加重因素,每日何时症状重、何时较轻,是否与休息、活动、饮食有关。家人是否注意到患者的乏力症状。注意患者乏力的程度及描述的确切含义,了解有无“无力”,及其分布范围:近端、远端,躯干、四肢等,是否伴有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工作、社交是否产生影响。

3.伴随症状

应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进行系统性回顾。询问是否伴有头晕、心慌、肌肉疼痛、记忆力减退,是否有食欲下降,体重是否有变化,睡眠习惯是否有改变,是否有打鼾。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者应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入院时43.8%有发热,住院期间88.7%有发热)和咳嗽(67.8%),乏力占38.1%。要关注是否有持续心悸、出汗、惊恐等提示焦虑及是否有悲伤、缺少快乐、行动迟缓等提示抑郁的表现,可行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

4.既往病史

应详细询问排除,如有无甲状腺疾病史、癌症、放化疗、手术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有无焦虑、抑郁病史,有无定期癌症筛查。女性需明确月经史和月经量。此外,还需注意完整询问目前服药及饮酒情况,特别是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和精神药尤应关注。家族史也很重要,如心肌病、运动神经元病家族史等。

三、鉴别诊断

引起乏力的疾病很多,不易明确,需结合患者发病的特点、伴随症状、体格检查、既往病史、辅助检查共同判断。乏力是一种主观感受的症状,判断其客观性很关键。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特别重要,如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均可提供病因线索,不要忽略睡眠障碍。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可以证实患者是否真正有乏力,包括分布范围。所有乏力的患者均应常规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血常规评估有无贫血和感染,血生化排除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等,心电图可提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此外还有内分泌、肌电图、肺功能、胸部X线检查等,排除相关系统疾病,如肌无力、癌症、内分泌疾病等。

急性乏力多与急性疾病或心理压力相关,并注意排除中毒因素;亚急性乏力可见于多种系统的疾病;长期乏力需考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可能。

导致乏力的可能原因分析:

1.心肺疾病

如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有相关疾病病史,有咳嗽、喘憋、夜间不可平卧、活动后气促等表现,体格检查可发现颈静脉怒张、肝大、双下肢水肿、桶状胸、杵状指等提示。进一步监测血压,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用以鉴别。

2.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肾病、慢性肝病、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多有相关病史,体格检查可有甲状腺肿大、水肿、肝大、皮肤干燥或潮湿等相应特点,可有心动过缓、食欲下降等伴随症状,化验可见甲状腺功能异常、肌酐升高、转氨酶升高、尿蛋白等。电解质紊乱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体内分布不均匀有关,常见病因有肾功能不全、严重腹泻、反复呕吐、长期进食不足、尿崩症、大量出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多有其他相关伴随症状,化验查电解质可作鉴别。

3.血液系统疾病

如贫血、白血病。贫血常有乏力、食欲缺乏、怕冷等表现,体格检查可有贫血貌。女性贫血多见于月经过多。可行血常规、血清铁、转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等进一步鉴别。

4.感染性疾病

如单核细胞增多性综合征、亚急性心内膜炎、结核病、肝炎等,多有发热,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红肿、淋巴结肿大、心脏听诊病理性杂音等表现,行血常规、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胸部X线、EB病毒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注意结合流行病学史,排查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5.免疫系统疾病

纤维肌痛、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可有肌痛、眼干、口干、关节疼痛、红斑等表现,化验可有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升高、风湿因子升高等特点。

6.神经系统疾病

如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多有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可见异常。

7.精神疾病

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等。抑郁可有发冷、嗜睡、食欲减退等表现,多有生活压力事件为诱因,对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晨间早醒,常伴焦虑表现,如紧张、躁动、爱发脾气等。可行焦虑、抑郁量表辅助诊断,但诊断此类疾病需除外器质性疾病。

8.药物和其他物质

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阿片类药物、酒精等。询问用药情况和个人史可明确。

9.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且持续6个月以上:找不到原因的非运动引起的持续性疲劳,记忆力或专注力下降,醒来时感觉疲劳(包括长时间睡眠后仍然觉得乏力),不伴有肿胀的肌痛或关节痛,持续头痛、咽喉疼痛或淋巴结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详见表2-2-1。

表2-2-1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乏力患者诊断流程见图2-2-2。

根据本章节的病例,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特点,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主要鉴别:

1.原发性甲减(primary hypothyroidism):发病隐匿,病程较长。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的,甲减中最为常见。常见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碘严重缺乏,轻度或重度碘过量;特殊的药物:胺碘酮、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沙利度胺等;医源性:放射性碘治疗,偏侧甲状腺切除术、放疗或头颈部手术等。可有多系统的症状,如体重增加、怕冷、疲劳、血脂异常、心动过缓、便秘、皮肤干燥等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为TSH升高,FT4下降。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图2-2-2 乏力患者诊断流程图

2.中枢性甲减(central hypothyroidism):是垂体TSH或者下丘脑TRH合成和分泌不足而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减少。儿童和30~60岁成人为高发人群。常有性腺、肾上腺受累,问诊时需关注是否有相关症状,如闭经、女性生产后无乳、男性性功能减退、皮肤色素变浅、腋毛脱落等。实验室特点是TSH减低、TT4减低;但也有部分患者TSH可以正常或者轻度升高。通常依靠基础TSH可鉴别,若TSH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行TRH刺激试验进一步鉴别。

3.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也叫低T3综合征、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是由于严重疾病、饥饿状态导致的循环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不是甲状腺本身病变。实验室特点是FT3、TT3减低,TT4正常或轻度增高,TSH正常。不建议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流程见图2-2-3。

图2-2-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流程图

TSH.促甲状腺素;FT4.游离型甲状腺素;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MRI.磁共振成像;TRH. 促甲状腺素释放素。

四、初步处理

(一)首诊处理

详细采集患者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程、既往史、个人史、生命体征、体格检查,明确可能的病因,转诊至相对应专科医师进一步诊治。首先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存在低血压、意识障碍、黏液水肿性昏迷等表现,注意识别情绪状况,是否有轻生念头,判断是否需要紧急转诊。

(二)后续处理

1.明确诊断为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乏力

针对病因行相关治疗,对慢性疾病行长期随诊、管理。

2.未明确原因的乏力

主要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指导、抚慰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的综合干预方式,如运动锻炼、心理干预、营养支持、改善睡眠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特别是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进行系统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评估,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共同制订相应认知行为的管理计划。当然,乏力的病因范围甚广,有时不可能确诊,所以应建立随访计划,确保乏力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合理处置。

3.患者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进行长期的随访,关注患者治疗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其他疾病进行管理,与专科医生配合共同管理患者。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系列治疗,目的是改变可能缓解的观念和行为。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2.递增负荷运动治疗

长期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身体虚弱和乏力,坚持运动可以使症状好转。根据患者的运动基线,逐步增加体力运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以1周5次,每次30min为目标。达到目标后可以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耗氧量。

3.支持性治疗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的担忧和忧虑,解释疾病,同时治疗患者的其他共存疾病。

4.药物及膳食

目前无明确证据支持药物及特殊膳食能明确改善CFS。

(四)转诊时机

乏力涉及的相关疾病诊断较繁杂,有时不可能确诊,所以定期随访尤为重要。但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转诊:

1.体格检查发现有生命体征不平稳,肌力、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2.怀疑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乏力,如急性心肌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恶性肿瘤等。

3.情绪不稳定,影响日常生活,有轻生念头。

4.经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症状加重。

(曹素艳 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