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杂病分册
-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主编
- 1230字
- 2022-04-24 11:28:33
【循经取穴比较】
1.古今均取膀胱经穴
膀胱经属太阳,阳气旺盛,又主表,可抵抗外邪引起的表热;该经之背俞穴又能治疗五脏六腑病变产生的里热,因此在本病的古、今文献中,膀胱经分别为268、31穴次,分列诸经的第一、第四(并列)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15.05%、8.03%,可见古代比现代更多选取膀胱经穴。就穴位而言,表1-3显示,古今均取肺俞,这是相同的;古代还取膏肓俞,现代则取风门,这是相似的;古代又取委中、肾俞,现代选取不多,这是不同的,也是古代膀胱经百分比高于现代的原因之一。
2.古今均取手足阳明经穴
人体感受邪气,阳明因多气多血而奋起反抗,表现出高亢的热象,因而清热多取手、足阳明经穴。统计结果见表1-5。
表1-5 手、足阳明经穴次及其分占古、今总穴次的百分比和其位次对照表
表1-5显示,现代比古代更重视大肠经穴,而胃经穴次的百分比古今相近。就穴位而言,古今均取合谷、曲池、足三里,这是相同的;现代还取商阳、丰隆,古代选取不多,这是不同的。就穴次而言,现代多取合谷、曲池,致使现代大肠经百分比高于古代。《灵枢经·经脉》载:足阳明之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手阳明之脉“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灵枢经·刺节真邪》曰:“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上述皆为取阳明经穴之例。
3.古今均取督脉穴
督脉督率诸阳,可治阳热之证,因此在本病古、今文献中,督脉分别为125、81穴次,分列诸经的第四、第二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7.02%、20.98%,可见现代比古代更重视取督脉穴。就穴位而言,古今均取百会、大椎,这是相同的;现代还取水沟、身柱、风府,古代选用不多,这是不同的,这也是现代督脉百分比高于古代的原因之一。
4.古今均取任脉穴
本病与脏腑相关,而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与五脏六腑相联,因此在本病古、今文献中,任脉分别为101、26穴次,分列诸经的第七、第五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5.67%、6.74%,古今百分比相近。就穴位而言,古今均取中脘,这是相同的;古代还取下腹部关元,现代则取上胸部天突,这有所不同。
5.古今均取肺经穴
呼吸系统感染导致的发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因此在本病古、今文献中,肺经分别达95、33穴次,分列诸经的第八、第三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5.33%、8.55%,可见现代比古代更重视肺经穴。就穴位而言,古今均取少商,这是相同的;古代又取列缺、鱼际,现代则取尺泽,这有所不同。就穴次而言,现代多取少商,导致现代本经百分比高于古代。
6.古代选取心包经穴
心属火,心包代心行事,因此古代常取心包经穴以清心火,共计109穴次,列诸经的第五位,占古代总穴次的6.12%,常用穴为间使、劳宫、大陵。现代虽然也取内关等穴,但在现代本病文献中,心包经共12穴次,列现代诸经的第九位,占现代总穴次的3.11%,未被列入常用经脉,不如古代。
7.古代选取胆经穴
胆经属少阳,从头走足,分布广泛,古代亦取其穴以清少阳之热,共计107穴次,列诸经的第六位,占古代总穴次的6.01%,常用穴为悬钟、风池。现代虽然也取风池等穴,但现代取胆经共14穴次,列诸经的第八(并列)位,占现代总穴次的3.63%,未被列入常用经脉,不如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