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比较】

1.古今均取膀胱经、督脉穴

膀胱经、督脉循行于背部,与脊相关,因此古今均取该两经穴。统计结果见表2-5。

表2-5 膀胱经、督脉穴次及其分占古、今总穴次的百分比和其位次对照表

表2-5显示,古代比现代更重视取膀胱经穴,现代比古代更重视督脉穴,此可能是由于古代文献中或以脊代背(如“腰脊痛”),而现代针灸治疗本病则多集中于脊柱炎或脊柱病。就穴位而言,表2-3显示,古今均多取膀胱经委中、肾俞、大肠俞,督脉腰俞,这是相同的;古代还取督脉长强,现代则取该脉命门、大椎、腰阳关、至阳;古代又取膀胱经膀胱俞、白环俞、小肠俞、肺俞等,现代则取该经秩边、大杼、次髎,这些是相似的。古代还取督脉水沟,膀胱经昆仑、申脉、京骨等,而现代取之不多,这些是不同的。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载:“足泰阳脉”治“挟脊痛”;《阴阳十一脉灸经》曰:“足钜阳之脉”治“脊痛,腰似折”。《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言:“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灵枢经·经脉》载:长强主“实则脊强”;《济生拔粹》云:“治脊强反折,刺督脉哑门一穴,应时立愈。”均为古代取膀胱经、督脉穴之例。

2.古今均取胆经穴

《灵枢经·经脉》载:胆经循行“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与督脉相邻近,因此古、今治疗本病亦取胆经穴,分别为18、78穴次,分列各部的第四、第三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4.62%、13.18%,显示现代比古代更重视取胆经穴。就穴位而言,古代选取肩井,现代则取风池,这是相似的;现代又取阳陵泉、环跳、悬钟,古代取之不多,这是不同的,此当是现代认识到脊神经支配下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之故。

3.古代选取肾经穴

《灵枢经·经脉》载:肾经循行“贯脊属肾络膀胱”,因此古代治疗本病还选用肾经穴,共计36穴次,列诸经的第三位,占古代总穴次的9.23%,常用穴为复溜、涌泉、大钟等。而现代取肾经为7穴次,列现代诸经的第六位(与脾经并列),占现代总穴次的1.18%,未被列入常用经脉,不如古代,显示现代对经络学说的重视不够。《足臂十一脉灸经》载:“足少阴脉”治“脊内廉痛”。《灵枢经·经脉》曰:足少阴肾经治“脊股内后廉痛”。《灵枢经·杂病》云:“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均为古代取足少阴经穴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