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摘录

[秦、汉代及其以前文献摘录]

《足臂十一脉灸经》:“足泰阳脉……其腰痛,挟脊痛。”

《阴阳十一脉灸经》:“足钜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足钜阳之脉……其所产病……背痛,腰痛,尻痛。”“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仰。”

《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

《素问·刺热》:“脾热病者……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刺足太阴、阳明。”“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刺足少阴、太阳

《素问·疟论》:“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素问·刺疟》:“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刺郄中出血。”“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刺足厥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刺足太阳、少阴。”“刺疟者……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

《素问·刺腰痛》:“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刺飞扬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腰痛侠脊而痛至头然……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素问·厥论》:“厥阴厥逆,挛腰痛。”

《素问·脉解》:“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此肾虚也。”

《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取之巨虚下廉。”

《灵枢经·终始》:“病在腰者取之腘。”

《灵枢经·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大钟……虚则腰痛。”

《灵枢经·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灵枢经·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灵枢经·杂病》:“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

[晋代文献摘录]

《脉经》(卷二·第一):“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苦少腹满,引腰痛,刺足太阳经治阳。”“右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骨疼腰脊痛,内寒热,刺足少阴经治阴。”

《脉经》(卷二·第三):“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圆,针京门补之。”

《脉经》(卷五·第二):“厥阴之脉急弦,动摇至六分已上,病迟脉寒,少腹痛引腰……刺足厥阴,入五分。”

《脉经》(卷六·第九):“肾病,其色黑,其气虚弱,吸吸少气,两耳苦[一本作若]聋,腰痛……春当刺涌泉,秋刺伏留,冬刺阴谷,皆补之;夏刺然谷,季夏刺太[一本作大]溪,皆泻之;又当灸京门五十壮,背第十四椎百壮。”

《脉经》(卷十):“前部左右弹者,阳也,动苦腰背痛……取阳。”“前部左右弹者,阳也,动苦腰痛……直取阳,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也。”“寸口中脉躁竟,尺关中无脉应,阳干阴也,动苦腰背腹痛……刺足太阳、少阴,直绝骨入九分,灸太阴五壮。”“初持寸口中脉,如躁状,洪大,久按之,细而坚牢,动苦腰腹相引痛……刺肾俞,入四分,至五分亦可,灸胃管七壮。”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中):“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腰背痛,大杼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下):“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先取三里,后取太白、章门主之。”“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腰背[一本有‘脊’字]痛,脚腨酸重……承山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四):“腰痛不可以顾,顾而有似拔者,善悲,上下取之出血,见血立已。”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五):“腰痛引少腹,四肢不举,小[一本作少]海主之。”“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疟,实则腰背痛……飞扬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下):“腰脊痛,肺俞主之。”“腰引少腹痛,暴惊,狂言非常,巨虚下廉主之。”“胁腰腹膝外廉痛,临泣主之。”“寒热腰痛如折,束骨主之。”“腰脊痛引腹……合阳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二):“腰髋[一本有‘少腹’二字]坚痛,下引阴中……石门主之。”“[一本有‘腰’字]背脐痛,[一本有‘下’字]引阴……关元主之。”“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阴市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七):“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大肠实则腰背痛……虚则鼻衄癫疾,腰痛濈濈然汗出……承筋主之。取脚下三折,横视盛者出血。”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八):“腰痛上寒,实则脊急强,长强主之。”“腰脊强,溺[一本有‘难’字]黄赤,口干,小肠俞主之。”“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腰痛不可以俯仰,中膂内俞主之。”“腰脊[一本作足]痛而清……上髎主之。”“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后取尾骶与八髎。”“腰痛……腰尻中寒,中髎主之。”“腰痛脊急,胁中满……志室主之。”“腰脊痛,恶风……胞肓主之。”“腰痛骶寒,俯仰急难……秩边主之。”“腰痛控睾,小腹及股……刺气街。”“腰痛不得转侧,章门主之。”“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门及行间主之。”“腰痛[一本有‘引’字]少腹痛,居[一作下]髎主之。”“腰痛,不可俯仰,阴陵泉主之。”“腰痛……太冲主之。”“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腰痛大便难,涌泉主之。”“[一本有‘腰脊相引如解’六字],实则闭癃,凄凄[一本有‘然’字]腰脊痛……虚则腰痛……大钟主之。”“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春无见血,出血[此二字一本作若]太多,虚不可复。”“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然,申脉主之。”“腰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痛,不可以咳……阳辅主之。”“腰痛不可举……仆参主之。”“腰痛侠脊至头,然……委中主之。”“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腰脊[一本有‘痛’字]尻[一本有‘脊’字]股臀阴寒大痛……承扶[一本作扶承]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九):“腰痛不可以俯仰……行间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十一):“腰中痛,中封主之。”“阴跳腰痛……蠡沟主之。”“暴痛引腰[一本作髌]下节……曲泉主之[此条目主症原属涌泉,据《黄帝明堂经辑校》改属曲泉]。”“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阳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一下):“腰胁相引急痛……环跳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二下):“腰髀枢痛,善摇头,京骨主之。”“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昆仑主之。”“腰痛,颈项痛……飞扬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第十):“腰痛不可俯仰,[一本有‘次髎主之’四字],先取缺盆,后取尾骶。”“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月水至则腰脊痛……水道主之。”

《肘后备急方》(卷四·第三十二):“葛氏治卒腰痛[一本有‘诸方’二字]、不得俯仰方,正立倚小竹,[一本有‘以’字]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一本有‘之背’二字]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毕,藏竹,勿令人得矣。”“肾腰痛……灸腰眼中,七壮。”“[一本有‘治腰’二字]胁痛如打方……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其左右[一本有‘各’字]一寸,[一本有‘又’字]灸七壮。”

[隋、唐代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卷一·中风候):“肾中风,踞而腰痛,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可治,急灸肾俞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第二):“大肠俞……腰脊疼强……灸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第四):“胸中痛引腰背……灸上门,随年壮,穴在侠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上·第二):“腰疼不得俯仰……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上·第六):“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间寸灸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第五):“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第一):“大钟……主肾生病……虚则膀胱寒,寒则腰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第四):“男子腰脊冷疼,溺多白浊,灸脾募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第七):“腰䐴痛,宜针决膝腰句画[一本作勾划]中青赤路脉,出血便差。”“腰痛,灸脚跟上横文中白肉际,十壮,良。又灸足巨阳七壮,巨阳在外踝下。又灸腰目髎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又灸八髎及外踝上骨约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第三):“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壮,又灸脐下一寸,又灸脐下四寸各随年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第五):“腰脊痛,小便不利,妇人带下灸小肠俞五十壮。”“腰背疼……灸三焦俞随年壮。”“腹疾腰痛膀胱寒……灸下极输[《千金翼方》:‘第十五椎’],随年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二):“环跳、至阴……腰胁相引急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三):“腰俞、长强、膀胱俞、气冲、上髎、下髎、居髎,主腰痛。”“小肠俞、中膂俞、白环俞,主腰脊疝痛。”“次髎、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恶寒。”“志室、京门,主腰痛脊急。”“三里、阴市、阳辅、蠡沟,主腰痛不可以顾。”“束骨、飞扬、承筋,主腰痛如折。”“申脉、大冲、阳,主腰痛不能举。”“委中……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委阳、殷门、太白、阴陵泉、行间,主腰痛不可俯仰。”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第六):“腰背痛……随年壮;又灸心下二寸名胃管,百壮至千壮,佳。”

《千金翼方》(卷二十八·第九):“治冷痹,胫膝疼,腰脚挛急……即宜灸之,当灸悬钟穴。”

敦煌医书《火灸疗法》P·T127:“受风疼痛,肾脉肿硬,腰痛……于短肋之间胸链交叉处,灸九壮即可。”“肾腰疼痛,小腿肚发抖,脚关节脱臼,肺肝病症,于大腿粗大处,火灸九壮,即可治愈。”

敦煌医书《火灸疗法》P·T1044:“从后颈骨向下数至第十九节脊椎骨,并于其左右各量一寸三分处灸之……肾和脚疼痛[此五字一本作‘肾病,腰腿疼痛’],皆有疗效,灸七次即可。”

敦煌医书《灸法图》S·6168:“大肠俞,在十六椎两相,相去二寸三分……腰脊疼强……灸百壮,善。”“大小肠俞,在十七椎两相,相去二寸三分……亦主腰痛,大小便不利,及妇人带下,灸一百壮,亦不五百壮。”

《外台秘要》(卷十七·卒腰痛方):“必效疗积年腰痛方:取一杖令病人端腰立杖,以杖头当脐中分,以墨点讫,回杖于背,取墨点处当脊,量两口吻,折中分灸两头,随年壮妙。”

《外台秘要》(卷十九·论阴阳表里灸法):“脚气……及腰痛者,灸委中。”

《外台秘要》(卷二十六·灸痔法方):“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绳当脊大椎骨中向下量,至尾株骨尖头讫,再折绳更从尾株尖头向上量,当绳头正下即点之,高虢州初灸至一百壮得差,后三年复发,又灸之便断,兼疗腰脚。”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四):“始素:在腋胁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胁下支满,腰痛引腹。”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十一):“肾俞……腰痛不可俯仰反侧。”

[宋、金、元代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三十六黄点烙方):“肾黄者,面色青黄,腰背疼痛……烙肾俞二穴、膀胱俞二穴、章门二穴、魂舍二穴、百会穴、三里二穴,及两足心。”“房黄者……腰脚酸疼,小便黄赤,烙肾俞二穴、膀胱俞二穴、足三里二穴、关元穴、气海穴。”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肝俞……腰痛胸[原作肩]疼。”“肾俞……肾虚,及水脏胀,挛急腰痛。”“气海俞……腰痛,痔痛,泻血。通灸之。”“关元俞……风劳,腰痛。”“膀胱俞……风劳腰痛。”“白环俞……理腰[原无此字]脊挛急痛……腰髋疼,脚膝[原无此二字]不遂,温疟,腰中冷。”[上六条均原出《铜人针灸经》(卷四),并据改]“肩井……或因马拗伤,腰髋疼。”[原出《铜人针灸经》(卷五)]“下昆仑……一名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大筋后内陷者宛宛中……冷痹,腰疼。”[原出《铜人针灸经》(卷六)]

《太平圣惠方》(卷一百):“章门……腰背肋[原作胁,据《黄帝明堂灸经》改]间痛,不可转侧。”“胃俞……背中气上下行,腰脊痛。”“悬钟……膝胫连腰痛,筋挛急。”“地机……腰痛不可俯仰。”“环跳……腰胯疼痛。”“胞肓……腰痛不可忍,俯仰难。”“附阳……腰痛不能久立。”“张文仲传神仙灸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难,及冷痹,脚筋挛急不可屈伸,灸曲踿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到肉,初觉痛,便用二人两边齐吹至火灭。”“腰俞……腰疼不能久立……腰重如石,难举动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背腧部):“上髎……腰膝冷痛。”“次髎……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中髎……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下髎……腰痛不得转侧。”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足厥阴):“中封……寒疝,引腰中痛。”“阴包……腰尻引少[原作中,据《针灸大成》改]腹痛。”

《琼瑶神书》(卷一·二十一):“委中腰脚要须知。”

《琼瑶神书》(卷二·九十七):“若是腰疼肾俞取,搓搓急按数刮多。”

《琼瑶神书》(卷二·一百二十四):“腰疼腿硬急升阳,委中升阳再升阳,升阳三次停呼至,后用搓搓取热康,委中取血多为妙,再取升阴搓急弹,若有虚人忌取血,实人取血痛即安。”

《琼瑶神书》(卷二·一百六十九):“脊膂强痛要升阳,闪搓腰痛气下忙,委中升阳即使下,复使加弹即便康。”

《琼瑶神书》(卷二·一百七十一):“肾虚腰痛要升阳,即取升阳又升阳,肾俞二穴如有汗,复使下气即安康。”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三十二):“治腰腿酸疼二百三十二法:委中气下血相应,补刮昆仑七次通,左取七盘精宫处,重加法补在人用。”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三十三):“治肾虚腰疼二百三十三法:肾俞先提后摄针,搓搓捻捻用其心,委中气下出血愈,再补承山指内循。”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三十五):“治闪挫腰胁痛二百三十五法:腰间闪挫泻人中,尺泽先将气下冲,肾俞泻先刮先后,委中气下血流通。”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七十四):“腰膝疼痛委中瘳。”

《琼瑶神书》(卷三·四十一):“列缺二穴、尺泽二穴:治筋紧急、腰脊胁肋间疼。”

《琼瑶神书》(卷三·五十二):“束骨二穴:治腰痛不得屈伸、脚气虚肿。”“京骨二穴……腰背腿疼、俯仰不得。”“昆仑二穴:治腰脚疼痛、气脉不和。”“委中二穴:治一切腰腿脚疾等证。”

《琼瑶神书》(卷三·六十三):“昆仑……腨肿腰尻痛,腿脚及连阴。”“环跳……腰腿连腨痛。”

《琼瑶神书》(卷三·六十四):“内关……肠冷腰疼并泻痢。”“列缺……腰心后痛心烦满,下针有如汤浇雪。”“申脉穴下出阳跷,腰疼脊痛胫还高。”

《琼瑶神书》(卷三·六十五):“头疼眉搐腰脚痛……先针后溪并申脉,呼吸补泻妙神功。”

《琼瑶神书》(卷四·流注六十穴道):“尺泽……刺入一寸半,医瘳腰胁疼。”

《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三·治咳嗽):“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者,太溪主之。”

《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四·治腰痛):“腰痛不已者,灸环腧。”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太阳):“京骨……寒疟腰疼针下安。”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少阴):“行间……腰痛心疼如死状。”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手太阳):“昆仑……腰疼脚重更难行。”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手太阴):“阴陵泉……霍乱疝瘕及腰疼,小便不利针时过。”

《普济本事方》(卷二·腰痛):“腰痛不可屈折……予后思之,此必水气阴盛,肾经感此而得,乃灸肾俞三七壮。”

《扁鹊心书》(卷上·扁鹊灸法):“腰腧……治久患风腰疼,灸五十壮。”

《扁鹊心书》(卷上·窦材灸法):“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节作疼,乃肾气虚惫也,风邪所乘之证,灸关元三百壮。”“寒湿腰痛,灸腰俞穴五十壮。”

《扁鹊心书》(卷中·足痿病):“一老人腰脚痛,不能行步,令灸关元三百壮,更服金液丹,强健如前。”

《扁鹊心书》(卷中·脚气):“一人患脚气,两胻骨连腰日夜痛,不可忍,为灸涌泉穴五十壮,服金液丹,五日全愈。”

《针灸资生经》(卷五·腰痛):“有妇人久病而腰甚疼,腰眼忌灸,医以针置火中令热,谬刺痛处,初不深入,既而疼止,则知火不负人之说犹信云。”“舍弟腰疼,出入甚艰,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第三十二):“腰痛:身之前,足阳明原穴冲阳;身之后,足太阳原穴京骨;身之侧,足少阳原穴丘墟。”“腰痛不可忍,针昆仑及刺委中出血。”

《医说》(卷二·针愈鬼):“秋夫日,汝是鬼,何所须?答曰:我姓斛,名斯,家在东阳,患腰痛死,虽为鬼,而疼痛不可忍……君但缚为人,索孔穴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腰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而埋之,明日一人来谢。”

《备急灸方》(竹阁经验):“治腰疼,甚至不可抬举者,名委中穴……两脚齐灸三壮即愈,仍倚物立定取穴并灸,或痛发时灸尤验。”

《儒门事亲》(卷六·二十六):“病腰胯大痛,里急后重,痛则见鬼神,戴人曰此少阳经也……乃刺其阳陵穴,以伸其滞。”

《卫生宝鉴》(卷十五·灸腰痛法):“灸腰痛法:肾俞二穴……中膂俞二穴……腰俞一穴。”

《卫生宝鉴》(卷二十·流注指要赋):“肾俞把腰痛[原作疼,据《针灸大全》改]而泻尽。”“腰背[原作脚,据《针灸大全》改]疼,在委中而已矣。”

《针灸四书》(针经指南·标幽赋):“阳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针经指南》(流注八穴):“外关……腰背肿痛(肾)。”“外关……腰胯痛(肾)。”“后溪……腰背强痛(肾)。”“申脉……腰背强痛(膀胱)。”“列缺……产后腰痛(肾肝)。”

《济生拔粹》(卷三·治病直刺诀):“治忽然气滞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阳络神关二穴……即志室也,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今附久虚人腰痛,刺而复发者,腰重不能举体,刺足太阳经委中二穴,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取经血而愈。”“凡腰痛刺之不已者,刺八髎穴而愈。”“治腰背俱疼不可忍,刺足少阳经风池二穴,次针手阳明经合谷二穴,次足太阳经昆仑二穴……凡痛勿便攻之,先以正痛处针之,穴名天应穴,针名决痛针,针讫,以手重按捻之,而随经刺穴即愈。”“治肾虚腰痛久不已,刺足少阳经肩井二穴,次针足太阳经肾俞二穴。”“治腰脊内引痛不得屈伸,近上痛者,刺手阳明经合谷二穴;近下痛者,刺足太阳经昆仑二穴,次刺足少阴经伏白二穴,在足内踝上二寸陷中。”“治腰胯疼痛不得转侧,刺足少阳经环跳二穴……次针丘墟二穴。”“治热劳上气喘满,腰背强痛,刺足太阳经肺俞二穴……次针手太阴经尺泽二穴。”“治腹有逆气上攻心……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治闪著腰疼错出气,腰疼及本藏气虚,以圆利针刺任脉气海一穴,肥人针入一寸,瘦人针入五分,三补三泻,令人觉脐上或脐下,满腹生痛,停针候二十五息,左手重按其穴,右手进针三息,又停针二十五息,依前进针,令人觉从外肾热气上入小腹满肚,出针神妙。”

《世医得效方》(卷三·腰痛):“腰痛不得俯仰者……灸肾腧穴亦可。”

《丹溪心法》(卷四·七十三):“腰痛……血滞于下,委中穴刺出血,妙,仍灸肾俞、昆仑,尤佳。”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六十六穴治证):“尺泽……五般腰疼。”“曲泉……腰脚冷痛。”“丘墟……腰胯腿膝脚寒湿,酸疼红肿。”“阳陵泉……腰腿膝脚诸病。”“绝骨……腰胯急痛寒湿。”“太白……手足冷,腰尻痛。”“京骨……头项腰胯筋挛骨痿诸疾。”“昆仑……腰尻膝足,风寒湿痹肿痛。”“委中……身重腰痛。”“跗阳……腰腿胯胫急,酸痛。”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磐石金直刺秘传):“伤寒一二日,头目、腰背,百[原作面,据义改]节疼痛不可转侧……曲池(泻)、复溜(补)、委中(刺不愈)、合谷(泻)。”“腰背杂证:人中、委中。”“肾虚腰疼:肾俞(灸)、委中。”“气攻腰背脊疼:肩井、委中。”“腰胯疼痛,转侧难,痛则补曲池、泻环跳;麻木则泻曲池、补环跳。”“腰膂反折强,疼连两臂或风劳气:人中、肩井。”“风湿相搏,脊膂连腰强痛,痛则灸筋缩,麻木补肩井。”“五种腰疼:尺泽。”“腰股瘫痪痛,内痛针血海,外疼针风市。”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腰痛昆仑曲踿里。”“腰俞一穴最为奇,艾灸中间腰痛愈。”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又歌):“委中肾俞治腰行。”

[外国文献]

《医心方》(卷廿二·第廿一):“《僧深方》云:治妊身腰痛方:熬盐令热,布裹与熨之。”

[明代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神应经》(腹痛胀满部):“脐痛……引腰痛:太冲、太白。”

《神应经》(胸背胁部):“腰脊痛楚:委中、复溜。”“腰背牵[原作俱,据《针灸大成》改]疼难转:天牖、风池、合谷、昆仑。”

《神应经》(手足腰胁部):“腰痛:肩井、环跳、阴市、三里、委中、承山、阳辅、昆仑、腰俞、肾俞[原无此四字,据《针灸大成》补]。”“挫闪腰疼,胁肋痛:尺泽、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阴交、行间、足三里。”“腰疼难动:风市、委中、行间。”“腰脊强痛:腰俞、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腰脚痛:环跳、风市、阴市、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及四肢不举:附阳。”“腰痛不能举:仆参(二穴,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灸三壮)。”

《针灸大全》(卷一·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针灸大全》(卷一·千金十一穴歌):“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针灸大全》(卷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承山……善理腰疼痛。”[本条原出《琼瑶神书》(卷三·治病手法歌)]“太冲……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昆仑……膊重腰尻痛,阳踝更连阴。”[本条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星十一穴歌诀)]

《针灸大全》(卷一·四总穴歌):“腰背委中求。”

《针灸大全》(卷一·治病十一证歌):“腿膝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

《针灸大全》(卷一·灵光赋):“五般腰痛委中安。”

《针灸大全》(卷一·席弘赋):“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逢人容易说。”“委中专治腰间痛。”“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腰连胯痛[此二字原作膝肿,据《针灸大成》改]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原作在,据《针灸大成》改]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

《针灸大全》(卷四·八法主治病症):“公孙……肾疟,令人洒热,腰脊强痛:大钟二穴、肾俞二穴、申脉二穴。”“足临泣……腰胯疼痛,名曰寒疝:五枢二穴、委中二穴、三阴交二穴。”“足临泣……肾虚腰痛,举动艰难:肾俞二穴、脊中一穴、委中二穴。”“足临泣……闪挫腰痛,起止艰难:脊中一穴、腰俞一[原作二,据义改]穴、肾俞二穴、委中二穴。”“足临泣……虚损湿滞腰痛,行动无力:脊中一穴、腰俞一[原作二,据义改]穴、肾俞二穴、委中二穴。”“申脉……肢节烦痛,牵引腰脚疼:肩髃二穴、曲池二穴、昆仑二穴、阳陵泉二穴。”“申脉……腰脊项背疼痛:肾俞二穴、人中一穴、肩井二穴、委中二穴。”“申脉……腰痛,起止艰难:然谷二穴、膏肓二穴、委中二穴、肾俞二穴。”“申脉……腰疼,头项强,不得回顾:承浆一穴、腰俞一[原作二,据义改]穴、肾俞二穴、委中二穴。”“照海……室女脉不调,淋沥不断,腰腹痛:肾俞二穴、关元一穴、三阴交二穴。”“列缺……黑痧,腹痛头疼,发热恶寒,腰背强痛,不能睡卧:百劳一穴、天府二穴、委中二穴、十宣十穴。”

《奇效良方》(卷二十一):“代灸膏……腰脚冷痛沉重,饮食减少,手足逆冷,不能忍者,此灸方其功不能尽述,附子、吴茱萸、马蔺花、蛇床子、肉桂、木香……摊在纸上,贴脐并脐下,觉腹中热为度……如腰痛依前法制,贴腰眼,一方煎成膏摊於纸上,临睡贴脐……除寒积腰疼。”

《奇效良方》(卷五十四):“神仙太乙膏[由玄参、白芷、当归、赤芍药、肉桂、大黄、生地黄等制成]……腰膝痛者,患处贴之。”

《针灸集书》(卷上·偏枯):“列缺、下关、上关、完骨、承浆、地仓、迎香、环跳、肩髃、曲池、照海、阴、阳陵泉、委中、百会,以上穴并治……屈身难,腰胯痛,不能转,或冷风湿痹,可选灸之。”

《针灸集书》(卷上·虚损):“中髎、肩井、大椎、肺俞、肾俞、膏肓、三里、、气海、下焦俞等穴,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

《针灸集书》(卷上·贲豚气):“章门、气海、期门、关元、中极、中府、四满、阴交、石门、天枢、中脘、气穴,以上穴并治贲豚气,上腹䐜痛,茎肿先引腰,后引小腹腰髋。”

《针灸集书》(卷上·腰痛):“腰俞、居髎、白环俞、阳辅、京门、肾俞、束骨、飞扬、承筋、殷门,以上并治腰痛,不可俯仰,如坐水中。”

《针灸集书》(卷上·针灸杂法):“五种腰痛,先针尺泽,后针清冷渊。”

《针灸集书》(卷上·马丹阳天星十一穴):“委中穴:治腰痛,腿股疼……于此穴中出血,甚妙,刺者入五分。”“承山穴:治腰背脊痛,战栗,脚转筋。”“昆仑穴:治头痛鼻衄,脊背腰尻痛。”

《针灸集书》(卷上·八法穴治病歌):“踝痛腰疼苦不仁[先照海,后列缺]。”“腿痛腰疼连小腹[先后溪,后申脉]。”

《针灸捷径》(卷之上·背二行):“中膂内俞……主腰痛,侠脊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痛,皆灸之立愈。”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阳明):“合谷……腰脊内引痛。”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阳明):“髀关……腰痛,足麻木。”“梁丘……膝脚腰痛,冷痹不仁,难跪。”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太阴):“大都……腰痛不可俯仰。”“八髎总治腰痛。”“下髎……腰不得转,痛引卵。”“委阳……主腰脊痛不可俯仰,引阴中不得小便。”“……胸中痛引腰背。”“昆仑……腰脊内引痛。”“京骨……腰痛不可屈伸。”

《针灸聚英》(卷一下·足少阴):“中注……泄气,上下引腰脊痛。”

《针灸聚英》(卷一下·手少阳):“天井……扑伤腰髋疼。”

《针灸聚英》(卷一下·足少阳):“风池……腰背俱疼。”“肩井……肾虚腰痛。”“丘墟……腰胯疼。”

《针灸聚英》(卷一下·督脉):“长强……腰脊痛。”“宋,徐秋夫闻鬼斛斯泣腰痛,缚草作人,令依之针腰俞、肩井,明日一人谢云,蒙君救济,忽不见。”“身柱……腰脊痛。”

《针灸聚英》(卷一下·任脉):“气海……闪着腰疼。”

《针灸聚英》(卷二·杂病):“腰痛……血滞于下,委中出血、灸肾俞、昆仑。”

《针灸聚英》(卷二·玉机微义):“腰痛……灸者宜肾俞、腰俞。”

《针灸聚英》(卷四上·玉龙赋):“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针灸聚英》(卷四上·肘后歌):“腰膝强痛交信凭。”“腰腿疼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针灸聚英》(卷四上·百证赋):“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针灸聚英》(卷四上·天元太乙歌):“久患腰痛背胛劳,但寻中渚[原作注,据《席弘赋》改]穴中调,行针用心须寻觅,管取从今见识高。”“腰背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穴堪求,神针未出急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针灸聚英》(卷四上·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诀):“委中……[腰脊]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昆仑……转筋腰尻痛。”“环跳……腰折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针灸聚英》(卷四下·八法八穴歌):“腿膝背腰痛遍……后溪。”“腰背强痛腿肿……申脉。”“腰痛血疾脐寒……列缺。”

《针灸聚英》(卷四下·六十六穴歌):“腰尻疼莫任,昆仑如刺毕,即便免呻吟。”“腰背腨如结……束骨穴中穷。”“疝引腰间痛,中封刺可差。”“腰背苦难禁;只可刺京骨,休于别处寻。”

《针灸聚英》(卷四下·八法手诀歌):“脊头腰背申脉攻。”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十):“申脉:治腰疼,可灸五壮。”“昆仑:治腰尻痛,足痛不能履地,肩背拘急,可灸七壮。”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十四):“肾俞:治五劳七伤,腰疼,可灸二十一壮。”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计开病源灸法):“男女肩膊腰节骨酸疼者,灸:肩井二穴、百劳一穴、承山二穴、肾俞二穴、下三里二穴、曲池二穴。”

《名医类案》(卷十一·经水):“经来时必先小腹大痛……腰腹时痛……先为灸少冲、劳宫、昆仑、三阴交。”

《古今医统大全》(卷七·诸证针灸经穴):“伤寒……腰痛,有风寒、湿热、血虚,皆宜灸:肾俞、昆仑、命门。”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灸法):“肾俞……治虚劳耳聋,肾虚水肿腰痛。”

《古今医统大全》(卷五十八·针灸法):“腰痛……雷火针法,五月五日,东引桃枝削去皮尖,两头如鸡子样,长寸用尖,针时以针向灯上点着,随后念咒三遍,用纸三层或五层,贴在患处,以针按纸上,患深者再燃立愈。”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三·保真种子膏):“此膏……贴肾俞,暖丹田,子午既济,百病自除,一膏能贴六十日……又治腰腿寒湿,风气疼痛……用红丝摊贴肾俞,每个重七钱,丹田每个重四钱,贴六十日揭去,入房即孕。”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三·麒麟竭膏):“常有妇人因湿气,腿肿至腰胯大痛,连将油纸满胯贴之,又前法赶下,又贴脚心,数日间脚心膏药下发水[原作下,据义改]泡,出黄水数日,至老不发。”

《医学入门》(卷一·杂病穴法):“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轻者,委中出血,便愈。甚者,补环跳,泻委中,久者俱补。腰连背痛者,针昆仑、委中。”“腰连腿疼腕骨升,三里降下随拜跪(补腕骨,泻足三里)。”“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补环跳,泻风市、行间、足三里。”

《医学入门》(卷一·治病要穴):“命门:主老人肾虚腰疼。”“肾俞……腰痛。”“大肠俞:主腰脊痛。”“环跳:主中风湿,股膝挛痛,腰痛……委中治同环跳。”

《医学纲目》(卷十二·痛痹):“腰脚痛:委中、昆仑、人中。”

《医学纲目》(卷十四·胁痛):“腰胁痛:环跳、至阴、太白、阳辅。”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腰痛):“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撮)腰强痛:命门(灸二七壮)、昆仑(泻之,灸亦泻)。”“腰痛……(桑)又法,风池、承山、合谷、吕细、三间。”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脊痛脊强):“(玉)脊膂并腰疼:人中(口含水突处,针入三分,略向上些,但泻无补,留三呼)、委中(二寸半,忌灸,又于四畔紫脉上去血,如藤块者不可出血,出血,血不止,令人夭)、三里(泻)、五枢。”

《奇经八脉考》(二为病):“腰痛不可举者,申脉、仆参举之。”

《杨敬斋针灸全书》(下卷):“伤寒腰脊强痛:人中、委中。”“伤寒阴毒,腰背重痛……气海、神阙、关元、三阴交。”[上二条均原出《针灸捷径》(卷之下)]

《针灸大成》(卷三·玉龙歌):“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上三条均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灸大成》(卷三·胜玉歌):“腰痛中空穴最奇。”“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足太阳井: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腰痛足疼步难履……太溪、飞扬。”“项腰足腿痛难行……京骨、大钟。”“丈夫疝苦腰疼……太冲、光明。”

《针灸大成》(卷六·手太阴):“尺泽……腰脊强痛。”

《针灸大成》(卷八·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腰胯疼痛,不得转侧,腰胁相引:环跳。”

《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第五十六.[腰]风痛不能转侧,举步艰难:环跳、风市、昆仑、居髎、三里、阳陵泉……复刺后穴:五枢、阳辅、支沟。”[本条原出《医学纲目》(卷十二·痛痹)]“第五十七.腰脚疼痛:委中、人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第五十八.肾虚腰痛:肾俞、委中、太溪、白环俞……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第五十九.腰脊强痛:人中、委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第六十.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本条原出《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腰痛)]“第一百四十四.重舌,腰痛:合谷、承浆、金津、玉液、海泉、人中。”

《针灸大成》(卷九·医案):“患腰痛之甚……性畏针,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泻之法,痛稍减。”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七):“长强……腰偻脊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十):“水沟……一切腰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三):“[足]窍阴……腰、髀、膝、胻、踝、跗红肿,转筋痛痹。”“[足]临泣……肩、胁、腰、膝、外踝节痛,不能转侧。”“外丘……腰、膝、外踝皆痛。”“阳陵泉……腰膝肿痛,风痹不仁,筋紧拘挛,不得屈伸。”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四):“昆仑……头、项、肩、背、腰、尻、股、膝痛。”“承山……腰、股、膝、腨、足踝肿痛,风痹。”“殷门……腰脊、尻、臀、股阴寒痛。”

《针方六集》(兼罗集·第十七):“人中……腰疼脊痛,单泻。”“人中……肾虚[腰]痛,先泻后补。”

《经络汇编》(手少阴经心):“手少阴经心,其见证也,消渴,两肾内痛,后廉腰背痛。”

《类经图翼》(卷六·足阳明):“水道……月经至则腰腹胀痛。”

《类经图翼》(卷七·足太阳):“白环俞……腰脊痛不得坐卧。”“白环俞……肾虚腰痛,先泻后补。”“志室……背脊强,腰胁痛。”“委中……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刺出血妙。”“京骨……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束骨……腰膝痛。”

《类经图翼》(卷七·足少阴):“太溪……腰脊痛……并刺委中、大钟。”

《类经图翼》(卷八·足少阳):“五枢……腰腿痛。”“阳辅……腰胻酸痛,不能行立。”“悬钟……腰膝痛,脚气筋骨挛。”“丘墟……腰腿酸痛。”

《类经图翼》(卷八·足厥阴):“太冲……肝疟令人腰痛。”

《类经图翼》(卷八·督脉):“命门……治腰痛,可灸七壮。”[原出《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十五图]

《类经图翼》(卷十·奇俞类集):“十七椎穴:《千金翼》云,转胞腰痛,灸十七椎五十壮。”“风市……主治腰腿酸痛,足胫麻顽……先泻后补,风痛先补后泻。”

《类经图翼》(卷十一·胸背腰膝痛):“腰挫闪疼,起止艰难:脊中、肾俞(三壮、七壮)、命门、中膂内俞、腰俞(俱七壮)。”“腰背重痛难行:章门、腰俞、委中、昆仑(七壮)。”“腰膝酸痛:养老、环跳、阳陵泉、昆仑、申脉。”

《循经考穴编》(足阳明):“伏兔……腰胯痛。”

《循经考穴编》(足太阳):“肾俞……或中风寒湿气,致腰疼痛,其寒如冰,其重如石。”“膀胱俞……腰腿疼痛。”“会阳……妇人赤白带,经行腰腿疼痛。”“志室……主腰强背痛。”“秩边……肾虚腰痛。”“承山……腰疼筋急。”“飞扬……腰腿腨脚一切肿疼,筋急不能屈伸。”“跗阳……腰尻髀枢股胻痛。”

《循经考穴编》(足少阴):“交信……寒腰枢股胻内廉痛。”“中注……腰腹疼痛。”

《循经考穴编》(手少阳):“三阳络……挫闪腰疼,宜弹针出血。”

《循经考穴编》(足少阳):“五枢……主腰背痛,曲不能伸。”“维道……主腰腿一切痛。”“中渎……腿叉风痛连腰胯。”

《循经考穴编》(督脉):“长强……腰尻骨痛。”“腰腧……主一切腰痛,脊膂强疼。”“[腰]阳关……主劳损腰胯痛。”“水沟……脊强腰痛。”

《经学会宗》(附录·经外奇穴):“十四椎下旁开一寸,主腰痛肾虚,灸七壮。”

[外国文献]

《东医宝鉴》(外形篇三·胸):“一切心、腹、胸、胁、腰、背苦痛,川椒为细末,醋和为饼,贴痛处,用熟艾铺饼上,发火烧艾,痛即止。”

《东医宝鉴》(外形篇三·腰):“腰强痛,命门、昆仑、志室、行间、复溜(《纲目》)。”

[清代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经脉通考》(卷一·十三):“如腰痛,灸肾俞、昆仑、命门。”

《太乙神针》(正面穴道证治):“闪著腰痛,小儿遗尿,针气海穴。”

《太乙神针》(背面穴道证治):“命门……腰腹引痛[《育麟益寿万应神针》补:涌泉穴、复溜穴、环跳穴]。”“腰胯脊痛,不能俯仰……针腰俞穴。”“肾俞……肾经惫虚[此四字一本无],腰痛如折[《育麟益寿万应神针》补:环跳穴、阳陵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心经原络应刺病,消渴背腹引腰疼。”“小肠原络应刺病……痛不能转腰似折。”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背部主病):“腰俞主治腰脊痛,冷痹强急动作难。”“命门老虚腰痛证。”“肾俞……兼灸吐血聋腰痛。”“大肠俞治腰脊疼……先补后泻要分明。”“膀胱俞……更治腰脊强直痛,艾火多添疾自痊。”“身柱……咳嗽痰喘腰背疼。”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足部主病):“复溜……气滞腰疼贵在针。”“环跳主治中风湿,股膝筋挛腰痛疼,委中刺血医前证,开通经络最相应。”“环跳……腰、胯、股、膝中受风寒湿气,筋挛疼痛。”“丘墟主治胸胁痛,牵引腰腿髀枢中。”

《续名医类案》(卷十九·腰痛):“至夜忽腰大痛,不可转侧……二便仍秘,且呕恶发呃……外以田螺、独蒜捣烂系脐下,二便既行,呕呃遂止。”“痘后四十日外,忽腰痛极……此恣欲房劳,而阴阳离决也,以艾灸气海六十二壮。”“一儿年十四,痘后腰脊痛不能俯仰,午后潮热,此骨髓枯,少水不胜火,肾气热也,灸昆仑穴、申脉穴各三壮。”

《串雅全书》(内篇·卷一):“贴腰膏:治腰痛,生姜一斤,捣汁四两,水胶一两,同煎成膏,厚纸摊贴腰眼,甚效。”

《串雅全书》(外篇·卷二·针法门):“百发神针……痞块腰痛……按穴针之,真神妙,百中,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香末、降香末、大贝母、麝香、母丁香、净蕲艾绵,作针[另有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

《周氏经络大全》(经络分说·二十八):“上髎……此下五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挟脊骨,凡腰痛多治此。”

《采艾编翼》(卷一·经脉主治要穴诀):“腰痛委阳合阳事。”

《采艾编翼》(卷二·腰痛):“腰痛……肾俞、合阳、委阳、气穴。”

《针灸逢源》(卷三·症治要穴歌):“腰痛太溪血郄妙,冲阳厉兑太冲齐。”“腰痛委中髎穴宜,昆仑束骨白环随,太溪原穴飞扬络,申脉如针病即除。”

《针灸逢源》(卷五·腰痛):“凡腰痛不能立者,须刺人中。”“通治腰痛穴:肾俞、白环俞、腰俞、委中、昆仑。”

《针灸逢源》(卷五·痈疽门):“流注:生于四肢关节,或胸腹腰臀,初发漫肿不红,用葱头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冷则用热物熨之,多熨为妙,或铺艾灸之,亦效,若热痛渐至透红一点,即宜用针开破出脓。”

《针灸逢源》(卷五·八穴主客证治歌):“手足背腰疼痛……后溪。”

《针灸逢源》(卷六·腰痛):“腰痛……瘀血作痛,昼轻夜重,便黑溺清,刺委中。”“跌扑伤而腰痛者……用酒糟葱姜,捣烂罨之,最效。”

《针灸内篇》(足太阴脾经络):“太白……腰疼。”“地机……腰疼,股膝皆疼。”

《针灸内篇》(足太阳膀胱络):“三焦[俞]……治头疼,积聚,肩、背、腰。”“肾俞……治聋,腰、脚、膝。”“气海[俞]……治腰痛。”“关元俞……治风疾,腰痛。”“小肠俞……腰脊疼。”“膀胱[俞]:治风劳,腰痛。”“中膂内俞……腰胁疼。”“白环[俞]……治腰腿疼痛,脚膝不遂,风劳虚损。”“上髎……腰疼。”“下髎……主腰痛。”“中髎……男子五劳七伤,腰痛等症。”“次髎……腰足不仁,恶寒作痛。”“胞肓……治腰脊疼。”“秩边:治腰脊痛,不能俯仰。”“承扶……腰脊阴股疼痛。”“委阳……腰疼,脊强。”“殷门……治腰脊痛,不可俯仰。”“合阳:治腰膝痛。”“承筋……腰疼,脚挛。”“飞扬……腰痛。”“申脉……治腰、背、足,痫症。”“束骨……头项强,腰疼。”

《针灸内篇》(足少阴肾经络):“大钟……治淋涩,腰脊疼。”“复溜……主腰脊痛。”“四气穴……冲心疼,腰膝痛。”

《针灸内篇》(足少阳胆经络):“肩井……跌仆损伤,腰股疼。”“京门……腰腹痛。”“光明……腰痛,膝肿。”“阳辅……治腰胁疼。”

《针灸内篇》(足厥阴肝经络):“行间……厥逆,腰痛。”“中封……腰痛绕脐。”“阴包……治腰膝肿痛,腿股酸,湿痹不仁。”“章门……宜灸……腰痛。”

《针灸内篇》(足阳明胃经络):“伏兔……治腰胯疼痛,麻痹不仁。”“阴市……腰痛,鹤膝风。”

《针灸内篇》(督脉经络):“腰俞……治腰髋骨痛,脊强,不得转侧。”

《太乙离火感应神针》:“[头]临泣……伤风流泪及腰腋下疼。”“涌泉……腰脚酸疼,足不履地。”

《神灸经纶》(卷三·证治本义):“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尺寸中央三部皆浮,且直上直下,为强长之象,故主外邪。”[本条原出《奇经八脉考》(督脉为病)]“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也……腰及髋髎下连阴痛。”“阴维脉沉大而实……脉如贯珠者,男子胁下实,腰中痛。”

《神灸经纶》(卷三·身部证治):“腰背重痛:腰俞、大肠俞、膀胱俞、身柱、昆仑。”

《神灸经纶》(卷四·外科证治):“裤裆痈……痛连腰背:三阴交。”

《针灸便用》:“腰疼症,针中空(……命门直下三寸,再外开三寸是中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委中、人中。”“气滞腰疼,针人中、委中。”

《针灸集成》(卷二·腰背):“腰痛不能屈伸:肾俞、委中、尾穷骨上一寸七壮,自处左右各一寸七壮。”“腰脊疼痛溺浊:章门百壮、膀胱俞、肾俞、委中、次髎、气海百壮。”“腰痛腹鸣:胃俞年壮,大肠俞、三阴交、太溪、太冲、神阙百壮。”“老人腰痛:命门三壮,肾俞年壮。”“腰肿痛:昆仑、委中、太冲、通里、章门。”

《灸法秘传》(腰痛):“腰痛……如因房劳过度,则肾虚,灸肾俞穴;偶然欲跌则闪挫,灸气海穴;负重损伤,不能转侧,灸环跳穴;湿气下注,不能俯仰,灸腰俞穴;倘连腹而引痛者,灸命门穴则安。”

《痧惊合璧》:“卷肠痧:刺喉结下窝近骨涯,刺两肩窝一针,刺两腋下一针,刺小腹中脐上一寸,刺脐上皮角。此症肚痛,面色青,眼白多珠少,腰眼胀痛。”“缠腰痧:刺太阴,刺太阳,刺中脘一针,刺胁梢三针。此症面青,两颧红,肚痛至腰。”

[外国文献]

《针灸则》(七十穴·肩背部):“肾俞……肾虚腰痛。”“腰眼……腰脊冷痛。”

《针灸则》(七十穴·手足部):“[足]三里……腰脊强痛。”“委中……腰脊甚痛不可忍者,刺之出血,顿愈。”

《针灸则》(腰痛):“针:腰眼、三里、阳陵泉、阿是;灸:肾俞、阴陵泉;出血:委中。”

《名家灸选三编》(中部病·腰痛):“《千金方》疗腰痛不能俯仰者法,惟灸竹上头处[命门],随年壮,予常合二法[加两肾俞],灸三处,殊妙。”

[民国前期文献摘录]

《针灸秘授全书》(腰痛):“腰痛:至阳、环跳、刺委中、肾俞、腰俞。”

《针灸秘授全书》(双蛊胀):“挫闪腰痛:尺泽、委中、人中、肾俞、中空(二椎下三寸开三寸)。”

《针灸简易》(放痧分经诀):“背腰颠项均胀痛,足太阳痧膀胱经(放足小指外侧)。”

《针灸简易》(前身针灸要穴图):“筋会:在足后跟陷中,治七十二痧,腰背疼痛……针五分,灸五壮,重者刺穿。”“委中……治腰脊疼痛,两腿转筋,及两足痛。”

《针灸简易》(审穴歌):“腰痛肾虚命门属。”“昆仑可医腰尻痛。”“便秘腰疼大肠俞。”

《针灸简易》(穴道诊治歌·后身部):“身柱项下三椎安,腰背疼痛及咳痰。”“命门洽在十四椎,老人肾虚腰痛奇……针五灸三最为宜。”“大肠俞……腰脊疼痛便不利,针三泄泻并痢疾。”“膀胱俞居十九椎,各开二寸腰脊疼。”

《针灸简易》(穴道诊治歌·足部):“筋会少阳足后跟,七十二痧腰背疼。”“委中穴住腘中央,腰脊疼痛两脚难,两腿转筋针半寸,此处禁灸足太阳。”“昆仑……腰尻疼痛喘足肿,针三三壮[原作状,据义改]少阳通。”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16·4):“行痹……左肾酸疼,继之大痛,指掌皆肿,恶心呕吐……乃针左肩井、曲池、手三里、少海、合谷,右足三里、阳陵、阳辅、内庭、委中,刺内踝静脉出血,针后至半夜痛缓,翌日痊愈……因步行过早,筋骨疲乏,病复作……右手左足病也,乃针右肩井,灸三壮,曲池、左阴陵,灸阳陵、灸膝眼、膝关,灸委中,刺腨肚微血管出血。”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21·3):“一人腰疼背酸,针环跳、风市、阴市、委中、承山、昆仑、申脉等而愈。”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27·一):“偶患口眼向左斜㖞之症,并右脚腿腰疼痛……先针无病右面,灸颊车、地仓之穴,后泻左面颊车、地仓,并针人迎、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等穴,以治腰腿疼痛,次日复针,腰腿部全愈,而口眼略效,仍照前法灸颊车、地仓各五壮,共疗三次而愈。”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29·1):“得腰痛不能俯仰,针委中、环跳,下午即愈。”“俱得腰痛不能伸,针委中,出血,次日全愈。”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29·2):“得腰疼痛难动,针委中、风市、足三里,一二日即愈。”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31·一):“腰痛不能眠,入夜更甚,起坐立眠,皆须人扶侍,肾亏腰痛,第一次刺环跳、委中,第二次刺灸肾俞,第一次针后疼痛大减,第二次灸后行走如常。”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36·四):“年五十岁,因患腰痛,疼异常,不能坐立……针泻环跳、委中二穴,每日针治一次……第一次施治后,无甚现象,第二次施治后,夜间腰部发热,疼痛较前更甚,次日即愈云云。”

《金针秘传》(针验摘录·腰痛):“夫人病腰痛,不能辗转……乃刺肾俞,一补而瘥……甘夫人乃肾虚腰痛,如认为实证,用力去邪,殆矣。”“年久腰痛……惟阴雨之先,节气之前,不但不能转侧,且腰部肤冷如冰……其为肾阳衰败无疑,宜温通肾府以去寒湿而助元阳,即针肾俞,腰部立觉奇暖,去针后即起立如常,谓十余年之痛苦,去于一针。”

[现代文献题录]

(限本节引用者,按首位作者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序)

安培祯.神阙穴的综合探究.上海针灸杂志,1987,6(3):39.

柏树祥.小针刀配合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临床杂志,2001,17(3):23.

毕福高.合阳阿是 泻法速刺//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9.

曹圣荣,王惠英.针刺手三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1例.新疆中医药,1993,11(1):21.

曹文忠,冯秀河,杜艳玲.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疗效观察.中医杂志,2001,42(11):658.

常进阳.鼻针治疗急性腰扭伤23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4,13(4):158.

陈功泽.腰痛奇穴——“国老”.四川中医,1985,3(1):42.

陈俊杰,陈方帆,马镇川,等.红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10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0):431.

陈克勤.究其原因 从本治疗//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16.

陈龙,王五杏,杨淑珲.腘三针治疗腰肌劳损126例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1):674.

陈庆华.穴位注射加中药外敷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07,23(6):43.

陈全新.病因不同 治法各异//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19.

陈随社,石泽兴.针刺昆仑悬钟治疗急性腰扭伤94例.陕西中医,1995,16(8):366.

陈作霖.陈作霖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37.

成培印,周国芳,王兰芳.正骨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9例.上海针灸杂志,1994,13(1):22.

崔世运.针刺睛明至阴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中国针灸,1982,2(5):31.

戴秋孙.经穴奇穴 各有特效//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0.

戴铁城.扭闪腰痛 中渚求治//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5.

戴自明.穴位注射治疗腰三椎横突综合征30例.中国针灸,1996,16(6):17-18.

丁金榜,丁辉.针刺加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陕西中医函授,1997,17(5):4.

丁兰庆,丁洪丽.针刺健侧飞扬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8.

丁习益.缪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2,21(4):24-25.

董怀仁,王福根.WZ-Ⅱ型电热银针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10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6,6(5):10.

方云鹏.方云鹏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8.

冯纯礼.腰痛针腹治疗358例的初步观察.中国针灸,1982,2(1):24.

冯润身.针灸论治时-空结构初探.内蒙古中医药,1987,6(1):15.

傅振干.针挑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8):369.

高立山.辨证取穴配合应急取穴//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3.

高武科,赵小昆.针刀治疗腰肌劳损54例.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1):37.

管遵惠,陈莉莉.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6例临床观察及影像学分析.中国针灸,1997,17(7):391.

郭贵生.针刺第2掌骨侧的全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甘肃中医,1993,6(5):35.

郭建民.后溪透合谷治疗急性腰扭伤500例.中国针灸,1990,10(5):31.

郭双健.针刺束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8.

郭宗录.针刺并微波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6例.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2.

何聪.“一穴多针”温针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1):37.

何京,于法景,李振东.平衡补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中国针灸,1998,18(8):456.

何希俊.眼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31.

何祖书,何厚璋.梅花针拔罐艾灸合用治疗棘间韧带损伤3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7(12):12.

贺普仁.贺普仁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20.

侯宝兴,杨志良.针灸电灼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上海针灸杂志,1994,13(1):20.

胡运光,马界,陈广勇.经穴药压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0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7,25(5):106.

黄端彬.皮内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黑龙江中医药,1988,17(6):35.

黄丽芳.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12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4,36(5):50-51.

黄贤武,邹小华.针刺加药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中国针灸,2002,22(11):751.

霍国荣.手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中国针灸,1997,17(7):439.

贾锐.指针天应穴治疗腰扭伤1601例.陕西中医,1995,16(2):83.

贾远望.电针手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0例.中国针灸,1983,3(2):16.

姜玲文.针刺临床点滴心得.中国针灸,1982,2(6):42.

姜淑明.养老穴为主配合肾俞志室//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4.

姜席赋.针刀切割拨离法治疗难治型L3横突综合征.上海针灸杂志,1996,15(1):19.

蒋松鹤,郁引飞,陈凌飞,等.蛇鳖软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中国针灸,1999,19(2):72.

蒋幼光.殷门穴强刺治急性腰痛//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18.

荆建国,薛索芬,王孝艳,等.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14(2):28.

康莉娣,关建敏.推拿结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上海针灸杂志,2001,20(4):31.

康丽华.针灸治疗350例腰扭伤的体会.福建中医药,1983,14(3):60.

孔祥春.针灸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65例.中国针灸,1994,14(增刊):341.

赖新生,王升旭,老锦雄,等.电针夹脊穴与常规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新中医,1999,31(1):21-22.

乐旭华,傅莉萍.穴位注射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上海针灸杂志,2002,21(4):36.

李昌生.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9):529-530.

李长清.针刺后溪穴治疗腰肌急性扭伤100例.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3(2):123.

李德程,邢孟涵.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中国针灸,2002,22(3):188.

李国庆,王玉芬.针罐放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6):22.

李会新.电针配合强腰功治疗腰肌劳损53例.中国针灸,1998,18(6):373-374.

李维法,张荣.粗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38.

李晓清,刘明.火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30例.中国针灸,2005,25(11):767.

李占东,俞大佩,陈斌,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1例.上海针灸杂志,1998,17(4):32.

李兆瑞,于敏.耳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四川中医,1992,10(4):51.

李志道.急痛取阿是 久痛取腹背//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6.

廉玉鳞.长短针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8):36.

梁清湖.三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1.

梁镇宏.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新中医,1998,30(8):22-32.

廖辉.特制钢针点刺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7,13(3):45.

林凌.焠刺治疗腰痛58例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4):38.

刘宝华.针刺行间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2例观察.中国针灸,1994,14(增刊):248.

刘翠亭.穴位封闭治疗急性腰痛效果良好.中医药信息,1986,3(4):34.

刘东,许向东,孙良金.扬刺滞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吉林中医药,2000,20(6):48.

刘群.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北京中医,1995,14(2):46.

刘天骥,董庆梅.杜仲膏贴穴治疗寒湿腰痛20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6,5(6):9.

刘香勤.火罐加针刺治疗腰肌劳损55例.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2):12.

刘晓琴.火针治疗腰肌劳损84例小结.甘肃中医,2000,13(2):50-51.

刘星,张安莉.小针刀为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江西中医药,1999,30(3):40.

刘秀萍.斑痕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30例报告.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0):25.

楼百层.肾俞委中 重在手法//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1.

吕景山.急性腰痛 治法三种//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7.

吕景山.吕景山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3.

罗诗荣.罗诗荣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46.

孟杰.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0):613.

孟庆良.鼻针治疗急性腰扭伤30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3,12(4):162.

缪金华.走罐加手法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中国针灸,2001,21(4):249.

倪瑞军,吴长岩.双针恢短刺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54例.中国针灸,2000,20(1):8.

聂红旗.手针配合针刺扭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0例.河南中医,1993,13(6):283.

牛京权,季榕,刘胜.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足部麻木32例.中国针灸,1997,17(10):629.

欧建雯,周玉艳.针刺头临泣治疗急性腰扭伤116例.陕西中医,1993,14(5):225.

欧阳崇,宫焰.腕踝针治疗腰肌劳损2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17(2):46-47.

潘海根,刘霞,袁浩明.穴位注射甲钴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中国针灸,2003,23(4):210.

彭静山.彭静山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97.

彭静山.人中疗法与缪刺法//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17.

祁锡玉,于海斌,赵艳茹.马钱子穴位埋压治疗腰痛26例小结.湖南中医杂志,1999,15(3):35.

齐守成.针刺跗阳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7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4):171.

覃崇宁.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广西中医药,2000,23(5):24-25.

裘爱国.中频灸疗机治疗活动障碍性疾病12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7(3):11.

任钦明,任志凯.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1000例.中国针灸,1987,7(2):40.

任日业,李京乐.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针灸,2001,21(3):157.

邵明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针刺研究,1997,22(3):220.

佘瑞平.拔泡法治疗功能性腰痛临床观察.四川中医,1996,14(5):52.

申秀兰.针刺顶中线治疗急性腰扭伤.河南中医,1986,6(6):33.

沈志忠.耳穴加压贴膏法治验急性腰肌扭伤36例.江苏中医杂志,1986,7(3):5.

师怀堂.师怀堂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6.

石辉琼.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8.

石学敏.石学敏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4.

舒洪文.针刺水沟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9例.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08.

宋振芳.针刺“印堂”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针灸临床杂志,1993,9(2-3):22.

孙德斌.针灸委阳穴结合手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8,17(6):12.

孙法轩,唐巧云,朱继光.电兴奋穴位治疗急性腰肌扭伤248例.中国针灸,1987,7(2):17.

孙永春.“腰宁穴”治疗急性腰损伤100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7):412.

陶群.综合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9.

涂慧英,秦保和,李涛.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2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65.

万剑峰,蔡磊,金兰.药饼灸治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报告.江西中医药,1992,23(5):36.

王道奇.督脉齐刺温针治疗腰腿痛163例小结.针灸临床杂志,1997,13(8):26-27.

王华.隔药蜡灸治疗痹痛353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6):21.

王健雄.针刺治疗腰痛492例.上海针灸杂志,1996,15(5):28.

王进,高晓红.苍龟探穴法配合推拿治疗腰三椎横突综合征64例.中国针灸,1997,17(6):438.

王梅,唐正祥.芒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7,25(5):107.

王品山.王品山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0.

王升旭,赖新生,老锦雄.等.电针夹脊穴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9,19(11):654-655.

王淑燕,范立恒.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23例.河北中医,1992,14(5):封四.

王伟,陈勇,张奕.针刺捏脊走罐相结合治疗腰肌劳损76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682.

王文远,郭兰,魏素英,等.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180例.中国骨伤,1994,7(4):47.

王绪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湖北中医杂志,2001,23(6):43.

王炫京,王小平,王炫逊,等.药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中国针灸,2002,22(2):85.

王云琳.针灸加敷药治疗脊柱病变31例体会.中国针灸,1997,17(3):179.

王兆霞.循经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国针灸,1994,14(4):24.

王振华.单穴治疗椎骨错缝50例.新中医,1998,30(10):30.

吴友平.刺络拔罐加敷追风散治疗背肌筋膜炎180例.中医药学报,1999,27(3):封二.

奚永江,杨仁德,王卜雄,等.《针灸大成》中俞穴功效的计算机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88,7(2):36.

夏粉仙.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5):17.

夏俊博,马玉娟,张光辉.刮痧、拔罐治疗腰肌劳损38例.河南中医,2006,26(3):61.

项葛林,陈建平.指揉太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浙江中医杂志,1982,17(7):325.

熊光天.针刺单侧后溪穴治疗腰扭伤及胸胁挫伤150例.中国针灸,1987,7(3):24.

徐峰炳.针刺精灵威灵治疗急性腰扭伤93例.福建中医药,1992,23(5):54.

徐福田.针刺治疗腰病验案五则.上海针灸杂志,1983,2(1):36.

杨安府.皮针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陕西中医,1993,14(12):557.

杨必成.空气针治疗腰部扭伤60例.陕西中医,1986,7(2):71.

杨春成.针刺睛明穴治疗腰扭伤.四川中医,1984,2(3):34.

杨全勇,吴文虎.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8例.江苏中医,1998,19(8):41.

杨晓军,陈延新.调整奇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中国针灸,1998,18(6):346.

杨秀兰,李阳霞.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热敷法治疗腰痛180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2):53.

杨永璇.腰脊强痛 取人中委中//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1.

杨卓欣.“烧山火”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中国针灸,1997,17(7):428.

姚伟.针刺攒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8.

叶成鹄.人中为主 辨痛配穴//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8.

叶荣跃.循经刺血加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针灸临床杂志,1996,12(9):52.

衣华强.委中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山东中医杂志,1998,17(4):166.

尤阳,孙晓军.针灸加TDP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17.

于书庄.弹拨昆仑治腰痛//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5.

于书庄.于书庄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

余静.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急慢性腰痛4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1,10(6):43.

俞勤龙.针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40例.江苏中医,1994,15(6):29.

喻喜春.急慢性腰痛 刺络放血//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1.

袁群生.麝香梅花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26例.江苏中医,1997,18(7):26.

张党红,赵佩兰.针刺龈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8.

张国祥.碱性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中国针灸,1994,14(增刊):341.

张海发,王孜优,刘伟中,等.麝香丹灸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32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92.

张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1例.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11.

张容,王维荣.针灸分期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5例.针灸临床杂志,1998,14(4):36.

张少祥,戴宁,刘德春,等.针灸正骨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31.

张少云.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5):35.

张苏鲁,王京利,许玉香.穴位激光照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国针灸,1997,17(2):113.

张天伟.长银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33(8):36.

张文元.针罐并用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9.

张永生,秦桂英,陈颖,等.针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83例疗效分析.中国针灸,1993,13(5):17.

章明忠.火针结合拔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58例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14(2):33.

赵凡平,吴军,沈安,等.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506-507.

赵嘉颖,赵贵捷,李宜中.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300例临床疗效分析与体会.天津中医,1994,11(3):29.

赵健.针刺按摩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2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9,9(3):18.

赵艳,白清林.针刺加艾箱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80例.针刺研究,1997,22(3):220.

赵征宇,许广义,兰世祯.甩挂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5例.辽宁中医杂志,1996,23(9):426.

郑龙妹.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230例.中国针灸,1997,17(10):599.

郑晓辉,王霞.电针条口透承山治疗急性腰扭伤.中国针灸,1992,12(2):29.

钟岳琦.钟岳琦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03.

仲跻尚.眼针治疗软组织损伤302例.中国针灸,1990,10(3):5.

仲跻尚.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上海针灸杂志,1987,6(4):13.

周晓良.推拿加针刺刮痧治疗腰肌劳损.中国民间疗法,2000,8(5):27.

周新华.攒竹穴为主治疗退行性腰背痛23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3,28(5):214.

周永红,刘敏勇.针刺配合走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中国针灸,1998,18(7):424.

朱琪.命门穴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0):33.

朱秋芬,潘兴旺.针刺殷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陕西中医函授,1992,12(6):35.

卓培炎.当归穴位注射治疗腰扭伤52例的体会.福建中医药,1983,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