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皮肉筋骨分册
-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主编
- 620字
- 2022-04-24 11:30:15
【辨经取穴比较】
古今治疗本病亦根据病变的部位选取相应经脉之穴,即辨经取穴,或称分经取穴。如清代《针灸便用》言:“治肩前廉疼,针合谷、列缺。”“治肩内廉疼,针尺泽、太渊。”“治肩外廉疼,针后溪、小海。”即为例。
现代分经取穴者,如马应乖治疗肩周炎,取相应经脉之原穴,治疗手太阳型,取腕骨等;手少阳型,取阳池等;手阳明型,取合谷等,用电针疗法。王登旗则选取相应经脉中的郄穴(温溜、会宗、养老、孔最、郄门、阴郄),将针尖向上臂斜刺,使针感向上或下放射,持续捻针。孟庆良循经针刺经脉起止两端穴,阳明经病,取商阳、迎香;太阴经病,取少商、中府;太阳经病取少泽、听宫,施针刺中等刺激,同时令患者做肩部活动。上述穴位均在上肢部。
现代还根据病情的分经选取下肢部相应穴,如张国瑞治疗手阳明型,针条口等穴;手少阳型,针阳陵泉等穴;手太阳型,针承山等穴;手太阴型,针阴陵泉等穴;手厥阴型,针曲泉等穴;手少阴型,针筑宾等穴,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周光涛用远道辨经巨刺法,痛在手太阴者,针阴陵泉透阳陵泉;痛在手阳明者,针条口透承山,痛在手太阳经者,针飞扬透漏谷,均取健侧穴位。现代又有综合选取上下肢相应穴者,如赵海红等介绍郑魁山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太阴处痛取肩缝、尺泽、阴陵泉;阳明处痛取肩髃透极泉、曲池、巨骨、条口透承山,太阳处痛取肩贞、后溪、申脉,少阳处痛取臑俞、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均采用热补针法。总之,古今均根据病情,分经选取相应穴位,而现代的相关报道比古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