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临证古今通论:皮肉筋骨分册
-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主编
- 2393字
- 2022-04-24 11:30:18
【分部取穴比较】
1.古今均取腕部穴
根据局部取穴原则,本病的古、今临床均多取腕部穴,分别达66、131穴次,同列各部的第一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56.90%、45.17%,显示古代比现代更重视腕部穴。就穴位而言,古今均多取阳池、阳溪、阳谷,这是相同的;古代还取腕骨、太渊、列缺、经渠、通里,以及腕部奇穴,现代则取阿是穴、大陵、神门,这是相似的。
古代取腕部穴者,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阳池主治“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之证。《备急千金要方》云:“阳溪主臂腕外侧痛不举。”《神应经》言:“臂腕侧痛:阳谷。”《玉龙歌》道:“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医宗金鉴》道:刺太渊主“腕肘无力或痛疼”。《针灸集书》记:列缺主治“腕劳无力”;通里主治“肘腕臂臑痛”。《循经考穴编》语:经渠主“手腕疼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生死为数。”
现代取腕部穴者,如来心平治疗腕伸肌腱鞘炎,取阳溪、阳池穴,用穴位注射与针刺法;张群保治疗腕管综合征,取阳溪、阳池、阳谷,用揉拨按压法;陶思攸等治疗腱鞘囊肿,选取局部阿是穴,用火针快速刺入,挤出囊液;许天兵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局部压痛点、阳溪等穴,用针刺法;王爱军治疗腕管综合征,取大陵、经渠等穴,用针刺;贾道福等治疗陈旧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取阳池、阳谷、神门、大陵等穴,用电针刺激。
2.古今均取臂部穴
本病临床亦取臂部(含臂阴、臂阳)穴,此为循经与邻近取穴之体现。统计结果见表7-6。
表7-6 臂部穴次及其分占古、今总穴次的百分比和其位次对照表
表7-6显示,现代比古代更多选取臂阴面穴,现代臂阳面穴次的百分比也略高于古代,显示现代对近道取穴的重视。就穴位而言,古今均多取臂阳面曲池、外关,这是相同的。在臂阴面,古代还取曲泽,现代则取内关、间使;在臂阳面,现代还取手三里,这些是古今相似的。
古代取臂部穴者,如《针灸甲乙经》云:“腕急,曲池主之。”《太平圣惠方》曰:外关可治“肘腕酸重,屈伸难,手十指尽痛,不得握”。《循经考穴编》载:曲泽主治“肘腕掣摇疼痛”。
现代取臂部穴者,戴若鑫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取曲池、偏历、外关等,用针刺泻法;王爱军治疗腕管综合征,针刺内关透外关等穴;杨振辉等则针刺腕三针(腕横纹正中及其两旁共三针)、内关、间使,使针感向肘臂及指端放射;王心刚等取臂中、间使、大陵、阿是穴,注入丹参注射液;张荣伟治疗垂腕症,取手三里、三阳络、外关等穴,用温针灸,施补法,配合电针;栗素红则针刺偏历、支沟、曲池、手三里等穴。
现代临床还在臂部发现一些奇穴,对于本病有特效。如林安明等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反阿是穴(位于手三里附近的压痛点,按之则腕痛消失),用点按、弹拨、㨰搓之法,再加针刺;董利强亦取反阿是穴(位于上廉附近的压痛点)注入复方当归注射液,配合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李海波等治疗腕关节损伤,针刺患侧扭伤穴(位于阳池与曲池连线的上1/4处,肱桡肌后缘),行捻转手法,使有强烈的酸胀痛麻感;张文兵等治疗腕关节扭伤,针刺反阿是穴(腕背面痛者该穴在手三里附近,腕掌面痛者该穴在肱骨内上髁前下缘附近,指压时疼痛可消失),用毫针针刺,嘱患者配合腕活动。综上所述,这些奇穴均为前臂近肘的压痛点,而按压该穴则腕部疼痛可消失,此可供读者参考选用。
3.古今均取手背部穴
手三阳经经手背抵腕部,故手背部穴亦治本病。在古、今文献中,手背部分别为13、38穴次,同列各部的第三位,分占各自总穴次的11.21%、13.10%,百分比相近。就穴位而言,古代选取液门、前谷,现代则取合谷、八邪、中渚,这是相似的。
古代取手背部穴者,如《玉龙歌》道:“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针灸甲乙经》载:前谷主“肘臂腕中痛”。
现代取手背部穴者,如施斌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合谷等穴,用温针灸;张荣伟治疗垂腕症,取八邪等穴,用温针灸,施补法,配合电针;栗素红则针刺合谷、三间、中渚等穴;李海波等治疗腕关节损伤,针刺手少阳经中渚、液门、阿是穴等,用常规刺法,新伤用泻法,配合电疏密波,陈旧伤加灸法。
4.现代选取手掌部穴
手三阴经经腕部抵手掌,故现代治疗本病亦取手掌部穴,共计17穴次,列现代诸经的第五位,占总穴次的5.86%,常用穴为鱼际、劳宫。如徐斯伟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鱼际、尺泽等穴,用恢刺泻法;吴坚刚治疗腕管综合征,选取鱼际、内关、大陵等穴,用电针刺激;潘建安则取劳宫、大陵、十宣穴,亦用电针刺激,并取大陵、劳宫,用一指禅揉拨,又搓捋患指。而古代取掌部穴仅1穴次,列古代各部的第七位,占古代总穴次的0.86%,未被列入常用经脉,不如现代,其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古代对腕管综合征的认识不足。
5.现代的远道取穴
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又选用一些远道穴位,包括左右交叉取穴,选取下肢踝部相应点,以及下肢其他穴。
(1)左右交叉取穴:
如李长森治疗腕损伤,取健侧阳池、曲池,用巨刺法,配合活动患侧腕关节;喻国雄治疗腕关节痛证,取痛点对侧相应部位,用快速捻转针刺法,令患者活动患侧腕关节。
(2)取下肢对应点:
如潘玮治疗急性腕关节扭伤,针刺同侧踝关节,配合活动患侧腕关节;曲兆良等治疗指腕关节扭伤,取患侧踝关节对应点,向心性针刺,并令患者活动患侧腕关节。
(3)取下肢其他穴:
如曲兆良等治疗腕关节扭伤,针三阴交,用提插捻转泻法,令患者配合活动患侧腕关节;张新春等亦针刺三阴交;施斌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取阳陵泉、太冲等穴,用温针灸。
综上所述,现代根据“左病右治”“上病下治”原则,选用相应穴位予以针刺,同时还要求患者活动患侧腕关节,以疏通气血。这些方法值得向当前临床借鉴。同时,现代还有人在针刺病变局部时,也要求患者活动患侧腕关节,如张如祥治疗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取最痛点,将毫针刺入10mm,同时令患者运动患侧腕关节,这一报道也可予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