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汤岛圣堂的孔子像

宽永九年,儒者林罗山在上野忍冈的学塾中建立了孔庙,并在其中安置了尾张藩主德川义直寄赠的孔子像。后来,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下令把孔庙移至汤岛地区并进行扩建,原来的孔子像被转移至新的圣堂中。再到后来,圣堂经历了数次火灾,每次火灾之时孔子像都被灭火人员抢救出来,避免了被烧毁的命运。当时圣堂有规定,在火灾之时要优先抢救孔子像,可见孔子像作为圣堂的中心被人们所重视。

圣堂孔子像的作者据说是京都七条佛所的第23代佛像制作师康音。在七条佛所的记录中可见以下内容:“宽永九年上野弘文院,五圣人御木像奉为雕刻,极粉色玉眼入,孔子像御长二尺一寸中尊,胁立思子、颜子、曾子、孟子,四体御长二尺,右者前尾州太守大纳言样被为仰付候,调进大佛师廿三世左京法眼康音作。”由此可见,孔子像是2尺1寸(约63厘米)的彩色木像,同时还制作了子思子、颜子、曾子、孟子的木像(2尺)。(16)由于是七条佛所的制像,因此可以推测与佛教造像有共通之处,想必与足利学校的孔子像一样为正面盘坐像。(17)不过能够反映该像具体样貌的早期绘图史料并没有留存。文政元年(1818)所作的《昌平志》一书卷一的《庙图志》中记载了“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像“像设妆绘”,可见其像施有色彩。(18)近世后期出现很多该像的临摹画像,皆呈司寇像模样,如渡边华山的二儿子渡边小华(1835—1887)创作的《本尊孔子像模写》(图2-7)。类似的画像还有河锅晓斋(1831—1889)于明治五年(1872)所作的《今昔珍物集》(图2-8)(19)。此外,近代有相片史料真实反映了孔子像的样貌,如明治四十年汤岛圣堂的孔子祭典上向参加者分发的孔子像照片(图2-9)。照片下部写着“明治四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孔子祭典会纪念”,照片中的孔子像被安置于神厨中,其样貌与渡边小华等人的画像几乎相同。遗憾的是这尊孔子像在大正十二年的关东大地震中随圣堂一起被烧毁了。后来新海竹太郎(1868—1927)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制作了仿刻像,如今保存在足利学校中。近年来,筑波大学的日本美术史研究室根据照片及仿刻像对孔子像进行了复原,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平成十九年(2007)完成复原的孔子铜像作为汤岛圣堂的祭祀对象被安放于大成殿中。当时的孔子铜像尚未被施以色彩,后来筑波大学进一步推进复原研究,于平成二十七年(2015)完成了彩色复原像(图2-10)。该孔子像的手呈现作揖状,这是中国的孔子画像中经常见到的姿势。同时,孔子头戴司寇冠,身着中国风的衣裳。虽然着装体现出中国风格,但其采用的是双膝横列的盘腿坐姿,应该说是一种具有佛像雕刻风格的造型。

图2-7 渡边小华《本尊孔子像模写》(斯文会藏)

图2-8 河锅晓斋《今昔珍物集 博览会博物之

图》中的孔子像

图2-9 明治四十年的孔子像照片(扩大图,斯文会藏)

图2-10 汤岛圣堂的孔子像(复原,斯文会藏)。原型制作者为柴田良贵,彩色制作者为程塚敏明

像汤岛圣堂里这样盘腿而坐的孔子像在中国和朝鲜并不常见,在日本却十分普遍。如近世时代制作的丸龟藩正明馆的孔子像(现藏于丸龟市立资料馆)、佐仓藩江户藩邸的孔子像(现藏于佐仓高等学校)、尾张藩明伦馆的孔子像(现藏于德川美术馆)等。这些像皆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如在造形上都是司寇像,且孔子的手皆放于胸前呈作揖姿态等。可以推测,这些像都是模仿汤岛圣堂的孔子像制作的。

同样形态的孔子像在明治四十年汤岛圣堂举行祭孔典礼的时候被制作了3000尊,皆为高21厘米的黑色小陶像。现今宫城县图书馆大槻文库就藏有其中一尊(图2-11),像底部有阴刻:“大日本帝国文部省所管大成殿攸崇祀,孔夫子圣像模型三千体之一,明治三十九年丙午年一月准允,天佑平和纪念释奠日奉造。主催奥田米翁。模刻山中泰山。”由此可见,孔子像模型是为大成殿释奠专门铸造的,并得到了文部省的许可。其中的一尊成为大槻文彦(1847—1928)的所有物,后被收入宫城县图书馆。这多达3000尊的孔子像被赋予了怎样的意图?具体分发给了哪些人?如今藏在何处?这些都是值得今后继续探究的问题,在此不作展开。

图2-11 孔夫子圣像(3000尊之一,宫城县图书馆大槻文库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汤岛圣堂历来安置的孔子像在大正十二年的关东大地震中被烧毁,后来圣堂复建之时,皇室另赐一尊孔子像安放在了圣堂内。这尊孔子像是明朝遗臣朱舜水带到日本的三尊孔子像之一(图2-12)。朱舜水因当时受到安东省庵(名守约,1622—1701)的诸多援助,便将三尊孔子像作为谢礼赠予了他。这三尊像皆为高1尺2寸(约40厘米)的铜制立像。(20)其中一尊由安东家保存(现由第11代子孙安东守仁收藏),另一尊被安东省庵任职的柳河藩藩校传习馆保管(现存于福冈县立传习馆高中同窗会)。剩下的一尊在近世文化年间(1804-1818)不知所踪,后来作为贩卖品出现在市场,国学者西原晁树将其买下,保管于家中,后将其安放在柳河藩旧臣吉田舍人的家塾小祠堂中,并在此举行祭孔仪式。明治维新后,孔子像被交回西原家,明治七年(1874)前后开始由西原晁树的外甥曾我祐准保存。明治二十四年(1891),曾我祐准在转任宫中顾问官的时候,将其献给了太子(后来的大正天皇),太子将其安放在了起居室。关东大地震时,汤岛圣堂和孔子像都被烧毁,灾后启动了营造临时圣堂的计划,并开始考虑孔子像安置的问题。此时,宫中下发“恩命”,将宫中所藏孔子像“交付圣堂安置”(21)。于是,大正十三年(1924)四月,宫中下赐的孔子像被安放于临时圣堂中,并举行了孔子祭。此时,文部大臣江木千之在祭典后的演讲中提到“迅速复兴圣堂、盛行释奠,以图振兴文教,此乃谨遵圣旨之道也”(22),强调复兴圣堂、举行释奠符合皇室振兴文教的旨意。祭典结束后的第二天,孔子像被送回宫内省,直到翌年祭典的前日,再从宫内省送至临时圣堂。直到昭和十年,新的汤岛圣堂竣工,孔子像才被正式安置在了大成殿。前面提到的近年以来的圣堂孔子像复原工作完成后,这尊朱舜水带来的孔子像便被迁出,现今由斯文会保存。

图2-12 朱舜水带来的孔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