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食谱坚持“一二三四五六七”原则

李景坤

小档案

李景坤,76岁,患糖尿病36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并发症。如果你问他糖尿病患者是否应该少吃,他会很认真地告诉你: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少吃”这个概念很模糊,新糖尿病患者对于什么是“少”不知如何把握。

患者故事

我查出糖尿病的时间是1974年2月24日。当时的我非常恐惧,因为那时我才40岁,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突然患上这个病,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不过,医生很快给我吃了“定心丸”,他告诉我只要做到4点即可:多吃菜、少吃饭、吃好的、不吃甜的。当时我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我患病了,于是纷纷带着贵重礼品前来探望,有送鸡蛋的,有送罐头的,最客气的是一位厂长,他送来了2斤白糖。在那个年代,2斤白糖是相当高规格的礼品,他以为送了个好东西给我,却没想到我根本不能吃。

专家点评

对于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值较高,医生一般都会建议不要吃甜食。但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只要注意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一样可以吃甜食。更多内容请见第63页。

对于“多吃菜”,我当时并不知道如何把握,有段时间我一顿能吃2斤菠菜;对于“吃好的”,我也不知如何理解,只好每天喝一斤牛奶;至于“少吃饭”,到底该少吃多少,我心里更是没底。

那时我干渴的症状特别明显,一次能喝一暖壶水。喝下去的水就像倒进了沙滩一样,根本起不了作用。

1994年退休后,我成了书店的常客,遇到涉及糖尿病内容的书,哪怕只有一点点,我都会买下来,回去之后立即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给自己每天的食谱制订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原则:一斤蔬菜(五种颜色齐全,叶瓜果根等形式都有),二两水果,三十克油,四份蛋白质(鸡蛋、牛奶、瘦肉、鱼),五两主食,六克盐,七杯水(每杯200毫升)。

食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1)品种齐全、比例适当、数量充足。

(2)低盐、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

(3)生熟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

(4)热量平衡、酸碱食物平衡。

从一日三餐的安排来说,早餐可包含一袋燕麦片、一个鸡蛋、50克馒头、一小碟菜;中餐以炖菜和烩菜为主;晚上以拌菜为主,再喝一袋牛奶。主食为五谷杂粮。

由于我长期坚持恒定的总热量摄入和定量的运动,20多年来,我的体重上下波动从没超过1千克,同时血压、血脂、血糖、血黏稠度、体重、尿酸等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到现在没有任何并发症。

专家有话说 怎样吃才能既吃得饱还不升高血糖

“吃得多”是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之一。但患者在医院被确诊后,医生又会告诉患者“要少吃”,因为吃得多容易使血糖升高。越饿越不让吃,越不让吃越饿,这种难受的感觉恐怕只有糖尿病患者自己知道。

其实,得了糖尿病并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学会吃。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那么不但能吃饱,还能保持血糖平稳。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控制总热量(如何计算总热量,请参考本书第23页)。需要提醒的是,计算总热量要算一天中所有进入口中的食物,如花生、瓜子、饮料等。不要小看这些零食,15粒油炸花生米相当于1勺油。所以,如果吃了瓜子、花生,就需要减少米饭或面食的摄入量。

不要等饿了再吃。一方面,饥饿容易导致低血糖;另一方面,饿了再吃的话,往往控制不住摄入量,会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食物,从而导致高血糖。所以,在计算好一天的总摄入量后,需要掌握好每天饥饱的规律,然后将饮食分配到多个时间点,少食多餐。比如如果每天下午4点会感到饿,那么就在下午3点半左右加餐。将一日3餐分成一日4~5餐。白天每3~4小时进餐1次,睡前1~2小时再少量加餐。

改变吃饭的顺序。吃饭前喝点汤,可以增加饱腹感,然后吃蔬菜,再是米饭,最后吃点肉。同时,放慢吃饭的速度,避免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食物。

多吃点粗粮。粗粮热量较低,饱腹感较高。所以,多吃点燕麦、荞麦等,不但容易饱腹,还不会引起血糖升高。

每餐吃足够量的蔬菜。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斤左右的蔬菜,蔬菜可以增加饱腹感,而且还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此外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