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
- 苏红键
- 2139字
- 2022-05-26 20:20:08
三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说到新兴古典经济学(杨小凯,2003a,2003b,2003c),必然要提到分工理论自斯密之后两个世纪的兴衰。斯密在讨论经济进步时把分工放在首要地位。在19世纪的著作(特别是西尼尔、巴贝奇、穆勒、马克思和马歇尔等的著作)中,分工在经济理论中依然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不过在20世纪上半叶,它已不再是经济学教科书里的主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觉得应该把分工放在关于生产工程和要素管理的技术手册中;有的人则希望把关于分工的分析限制在其对社会的影响中。杨小凯指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成形,同时也是分工理论兴衰的分水岭。这本教材一部分是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洞见,关注古典的经济组织问题;另一部分则是关于资源配置问题的价格理论。由于当时数学工具的缺乏,马歇尔不能将分工与专业化问题数学化;但在价格理论部分,用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精致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化的经济学,在形式上更接近一种科学,更接近经济学家所追求的目标,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之后经济学的主流,而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却逐渐被排挤到主流经济学的边缘。
杨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Young,1928)的演讲,引起了各界对分工问题的重新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再次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数学家发展了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方法,为处理分工和专业化问题涉及的角点解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新兴古典经济学由此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罗森、贝克尔、杨小凯、博兰和黄有光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利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分工理论的思潮。
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分析可以借助图2-5简单说明。假定一个经济系统中有4个消费者—生产者(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必须消费4种产品;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可以选择生产4种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分工的程度,分为自给自足、局部分工和完全分工3种类型,分别用图2-5(a)、图2-5(b)、图2-5(c)表示。图2-5(a)表示“自给自足”的情况,每个人都生产自己必须消费的4种产品,不需要向其他个体交换产品,因此,整个经济分成4个互不往来的部分,没有分工,没有市场,也没有交易成本。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没有分工和专业化存在,每个人的生产力都很低,但没有交易成本。图2-5(b)为“局部分工”情况,每个人生产的产品由4种减少为3种,每个人需要向外部购买一种产品以保证消费,由此整个经济可以分成两个互不往来的部分,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出现市场,也由此产生交易成本,但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均有所上升。图2-5(c)是“完全分工”状态,分工程度达到最高,每个人的专业化程度、市场个数、生产集中程度、交易次数及成本、生产率都比局部分工时加强。
图2-5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可见,分工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交易成本的上升,这实际上已经结合了交易成本理论和古典分工理论的思想,在斯密提出的“运输成本—市场范围—分工”的基本框架中,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思想。杨小凯以交易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提高的权衡)作为分工演进的主要原因,认为分工水平取决于交易效率的高低。交易效率越高,分工水平越高。在传统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杨小凯等还区分了外生交易成本和内生交易成本,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是不是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扭曲的结果。外生交易成本指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成本,如交通运输成本、涉及交易设施成本等,是在交易过程中人们能在做决策前看到的成本,这一点与斯密时代强调的运输成本相似。内生交易成本是指由特定人类行为引起的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间的差别,是个体自利决策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由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其他一些机会主义行为(腐败、欺骗和不可信承诺)引起的事先无法度量的成本,这一点与交易成本理论所强调的交易成本一致。杨小凯等进一步强调,相比外生交易成本而言,内生交易成本对分工水平影响更大。
杨小凯还给出了一个度量分工的一般方法。假定Lij是个体i生产产品j的专业化水平。一个人的生产模式就由(li1,li2,…,lim)定义,其中m是产品的数目,且lij的取值范围为[0,1]。假定m=M,其中M为人口规模。由所有人的生产模式构成的生产结构可以由矩阵L={lij}来表示。全社会的分工水平和模式由矩阵L的特征决定。矩阵的特征可以用很多指标描述,比如lij的基尼系数和方差。可以用指标来表示社会分工水平,其中lij取值为[0,1],。如果lij对任意i和j都相等,即每个人在每种活动上分配同样的工作时间份额,则分工水平达到其最小值D=0。这个生产结构就是自给自足。如果每个人专业于生产不同于所有其他人生产的一种产品,则分工水平达到其最大值D=(M-1),即完全分工。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于分工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①利用超边际分析将分工理论模型化;②将斯密、杨格、科斯等人对于分工、市场范围和交易成本的理论统一起来,将交易成本的观点正式引入斯密的分析框架;③基于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新兴古典框架,解释了原本属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企业理论等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