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质疑

随着新计量方法和不同数据样本的应用,在主流文章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实可靠性的同时,也有部分研究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提出了质疑,Stern(1996)认为焦点在于: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是在环境对经济不存在反作用的假设下得出的。Arrow et al.(1996)认为由于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都依赖环境,Stern(1996)认为假设仅存在经济对环境的单向因果作用是不恰当的,采用OLS方法会导致有偏且不一致估计。针对由此导致的内生性偏差,包群、彭水军等(2006a、2006b)分别采用联立方程估计、VAR系统分析方法予以处理,深入考察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Stern(2004)进一步指出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还存在异方差、遗漏变量偏差和协整等问题,其统计基础是不稳健的。Tamazian、Rao(2010)综合考虑以上问题,再次检验环境退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假说”。Burnett(2009)利用美国2001~2005年100个主要城市的GDP数据和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粉尘颗粒等在内的空气污染指标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GDP与这几类污染物当中除地面臭氧外的其余指标都呈现“正U形”关系,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情形正好相反。Borghesi(1999)也指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同质性假定下,假设所有区域遵循同样模式与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的事实不符,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区域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污染指标选取的不同也导致研究结果呈现较大差异。例如,以空气质量为例,Selden、Song(1994)关于悬浮颗粒物拐点的估计3倍于Shafik(1994)的研究,因此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和研究对象的选取存在较大关联。

质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实存在性的国内文献主要有:韩玉军、陆旸(2009)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并依据不同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将165个国家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高工业、高收入”国家出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趋势;“低工业、低收入”国家出现了微弱的“倒U形”趋势;“低工业、高收入”国家表现出了波浪线型趋势;而“高工业、低收入”国家环境污染与收入增长呈现同步趋势。张成等(2011)利用中国1991~200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3种废弃物人均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研究不同,由于环境库兹涅茨“同质”假设在经验分析当中存在局限性,张成等(2011)将全国31个省份的样本分成4组:高工业化-高收入组、高工业化-低收入组、低工业化-高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他们得到如下结论:①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污染指标的选取。②全国和不同“组别”的当前经济水平给不同污染物带来的内生性影响是不同的,即不同污染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依赖路径不同。朱平辉等(2010)基于中国198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7种工业污染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了估计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各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是只有一个拐点的“倒N形”关系;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之间为传统的两个拐点的“倒N形”关系,并且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其他5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时如果选取的区域、代理指标、时间长短等不同,均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结果。由此可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还有待找出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的方法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