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487.浦江大雪后的喧嚣(3)

【夏希羽不仅把自己的联席会议席位转给了关原医生,还主动调整为她调整微羽集团的战略,甚至准备让研究所以她为核心建立一个高规格的生物实验室。

而这一切行为,恰恰是目前的中科院不可能做到的。

——薛若琳,1984.1.24】

“有什么问题吗?”夏希羽开始征求意见。

薛若琳立刻感到夏希羽的言外之意:“您准备进入科研仪器行业?”

夏希羽摇头,接着纠正道:“自从冻干食品技术的下游产品投产后,若华和天微就已经和我达成了共识,布莱德利也同意这个路线。不过,目前的生产基地还是在香江,把生产线放在高成本的发达国家不合适,短时间内进入中国也不合适,所以规模始终做不大,只能先走小而精的路线。”

“您对我们国内这边有顾虑吗?”

夏希羽立刻解释起来:“顾虑不小,首先是目前的政策尚不稳定。但更大的问题在于两点:其一,科研仪器制造无论如何都无法吸纳太多的待业人口;其二,就算我们的产品不受限制地在国内销售,因为各单位的科研经费大多都有限,就算降低利润率到国内水平,在国内销售恐怕仍会非常困难,后续的国产化难度只会更大。”

“因此,目前我有这么一个设想——我希望改变与浦江或者国内其他省份的一家类似企业进行合资的计划,建立一家外资独资企业。”

薛若琳立刻反应过来:“在浦江的分公司完全独资,下属工厂再考虑合资?”

“明白就好。另外,经过我在早些时候与关原的讨论,我决定把第一个进入的学科确定为——低温生物学。这家外资独资企业将会生产这方面的科研设备和耗材,并且在国内外都销售。并且先从常规低温开始,在磨合完成、逐渐形成生产能力过后,开始有选择地进入深低温领域的设备。此时,这些产线的产品会考虑完全销往境外转向国内外同步销售。”

之后,夏希羽简短地介绍了这些设备的应用领域。

此时,即使是彭天木也明白过来:“您准备建立生物实验室?”

夏希羽并不否认:“总不能让关原只是待在一个医务处。她想转型,我们研究所也有钱,一拍即合。所以今年的春招会在国内外招一些生物学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

“所以,您在回到研究所之后,就已经开始为关原医生做那么多事?不仅把不久前刚改名为科研中心的原实验中心的主任位置给她,让她成为联席会议成员,还主动为她调整微羽集团准备进军的下一个行业,甚至要以她为核心建立一个研究室?”

“对,既然她有明确的规划和计划,那我就满足她。正好我最近除了写各种文章之外,就是做我自己的研究。”

夏希羽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发言给这对与自己同龄的青年男女带来的巨大震撼,只是继续说道:“我们研究所的决策层太年轻了,比中科院那边年轻三十岁以上,不太稳。三十岁的关原医生帮忙稳一下比较合适。”

说到这里,薛、彭二人发现夏希羽的语气和神态变得越来越严肃。

“其他单位要搞干部年轻化,我们这里反过来要提高平均年龄,也就是对联席会议进行‘适龄化’改造,尽量区分年龄梯度。现在能做只有把关原放上去这一件事,其他的都做不了。更何况关原并不想在联席会议待太久,准备做她认为更重要的事。”

“另外,孟武还没有适应研究所的决策,而且年龄梯度不符合我和联席会议成员们的预期。在联席会议成员必须凭借五个职务获取席位的现况下,这是最合适的方法。”

“研究所内的同事们都知道,根据《水野-冯改组案》,目前联席会议的五个席位分别属于所长、第一副所长、科研中心主任、方尖碑中心主任、安全中心主任。眼下能调整的只有科研中心主任,因为关原有远超同年龄段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分年龄的对比中都是遥遥领先。”

“我说句不客气的,如果研究所和微羽一起出资给关原开一家‘卡罗尔·关原医院’,这家医院不到五年就可以成为享誉世界的医院。这也是我之前的打算。”

“但现阶段的她对学术更感兴趣,于是我把方案变成了给她弄一个医学实验室或者生物实验室。虽然这个实验室会属于第五研究组,但一般情况下,联席会议不干预这个实验室内部的事务。当然,只是目前的方案,后续还可以改。”

薛若琳同时感到震惊和担忧:“您给她划了一大片‘自留地’,或者说是‘特区’?”

“如果是一般的天才,我不会这么做。你们以后会明白为什么我只对她有这样的计划,而不是对伊丽莎白·安雅、张淑琴、卫欢等其他医疗方面的同事批准这样的计划。她是最精锐的军士长、军官,更是将帅之才。”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薛若琳也愣住了。

“您完全不担心?”

“如果她像你想的那样,她不会被我请到我们研究所来,而是选择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或者其他可以让她年收入百万美元以上的地方。曾与瓦格纳一同做手术的缘分,只会让她在当时跟我们同行一段时间,但绝对不会让她留下来。”

“她、水野遥佳以及很多外籍同事们都有一种在我们国内很多人看来很可笑的精神。她们曾经历过‘旧社会’,都因为我而进入了‘新社会’。对这样的同事,研究所需要做的只是让她们和她们的亲人过得更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她们带着我们探索世界,仅此而已。”

“但是,完成这件事很难——首先是做好自己。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缺乏吸引力,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或许,我需要传授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听到这里,薛若琳有些意外:“教训?”

“对他来说是教训,对你们大多数同事而言则不是。今天就到这里,你们安心生活。”见不准备再说下去的夏希羽已显出疲态,沈涵曦立刻接话:“最近不要离开研究所,千万不要。如果你们之后要到这边的别墅区找我们,一定要在联席会议许可的情况下,与我们这边打电话之后,再与联席会议指定的同事一起出来。我们目前只能提供研究所内的保护,希望你们谅解。维尔汀,请替我和希羽送她们回研究所。”

薛、彭二人点头,随即在周昕的保护下一同离开。

……

两天后,从《解放日报》读到被沈涵曦修改过后公开发表的《从“药物主权”说起——漫谈“气功”与“科学主权”》的苏步青忍不住向自己身旁、正在为讲习班和研究生备课的华宣积【1】感慨起来。

“这篇文章看完后,我忽然发现他一直与我们保持距离,算是很正确的选择。你们觉得呢?”

华宣积很认同这种看法:“没想到比我们年轻二十岁起步的小夏竟然会有这样的见识,确实大开眼界。虽然谢(希德)校长这边还没有表态,但我们不能真的与他们疏远。”

“就以我为例,我是您的学生,明年终于可以开始带研究生了。但是,我也不能说自己在很多方面就比夏教授和水野教授他们更精通。按照您的提醒,我和我的学生们最近在关注希羽组那边的论文,发现即使是第四研究室的李佳悦,她的数学水平也绝对不低,至少达到了我们这边老牌副教授的水平。”

“我希望您和学校这边在统一由我们协助希羽组那边培养研究生的同时,也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一些在希羽组研究所学习的课程。最好是一定要确保有一段时间在希羽组学习、生活。”

苏步青略一思考后,点头:“我觉得可以。不过,我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但我会与谢希德同志商量一下。我确信她会同意的。”

于是,华宣积才松了口气,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