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488.浦江大雪后的喧嚣(4)

【汪霖高于其他大多数同事的记忆能力并不是他被夏希羽接受为“知情者”的原因。

汪霖始终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学习态度、对夏希羽的信任以及真诚待人才是。

在没被选入文工团之前,我以为聪慧是第一等的。

进入文工团后,我认为勇敢是第一等的。

跟夏希羽接触后,在经过了不少意外,参与和见证了不少重大成果与接待活动的全过程后,我才发现真诚是第一等的。

在可预期的国内外变化面前,维持这些实在是太难得——在离开文工团后打听到的不少姐妹的现况让我更坚信了这一点。

——汪星悦,1984.1】

1984年1月27日,虽然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希羽组研究所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了。

这天上午十一点半,带着谢希德的许可、苏步青的期待以及自己制定的计划,华宣积这天被专程开车接他的雷雯婷送到了研究所。

由于此时已经是午餐时间,而华宣积没有吃午饭,因此雷雯婷选择按联席会议的计划把他带到食堂。

“浅野教授昨天约好了要找小夏所长讨论博士毕业论文,所以他们今天上午都没法见你。你先在我们这里吃午饭,下午他们会一起与你见面的。”

“小夏所长?”

“抱歉,习惯了,因为我81年到研究所的时候,他就是所长。”

华宣积并不介意,而正当雷雯婷准备继续说下去时,她发现刘晓茉正从远处走向自己,随即挥了挥手。

两人握手后,前者嘱咐道:“小刘博士,复旦那边来的人就交给您,下次可别晚起了。”

刘晓茉点头,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罐写有俄语的鱼子酱,接着当着华宣积的面塞给雷雯婷。

如果不是因为华宣积既有过早些年在复旦读书期间为读俄语专著而学俄语的经历,也有从前往苏联留学过的同志们听到过鱼子酱,他未必能理解刘晓茉给雷雯婷的东西有多贵重。

然而,他发现用俄语说出“鱼子酱”的雷雯婷的脸上只是喜悦,谈不上激动——看上去并不是第一次,更不觉得鱼子酱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随后,刘晓茉一言不发地带着他前往食堂。

即使他从苏步青和谢希德的口中对希羽组的食堂伙食有所耳闻,他还是被吓到了。

“饭是扬州炒饭,其余也都是硬菜……至少两个是色彩不同的全荤,一个是完全的素菜,还有这个奶油浓汤……不对,我粮票没给!”

华宣积吃了一半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掏任何票证,正当他准备掏出票证时,坐在他对面的刘晓茉忽然提醒:“不需要,这里类似于你熟悉的大锅饭。而且,研究所的同事和经过联席会议许可的访客在这里吃都是免费的。”

听到这里,他忍不住追问道:“那你们的那个……联席会议能批多少预算?”

“排除掉各种设备的采购和人员薪资,研究所去年在食堂方面的伙食补贴有将近二十万左右,今年会招收不少人,同时还会从国外采购新的厨具和食材加工机器。”

“此外,联席会议现已逐步上调至少一次伙食标准,届时会到三十万以上。加上访客用餐和宴席等其他不在计划内的部分,估计要再加五到十万左右。”

华宣积一时间有些愣了。

这时,他发现两个男青年正结伴走进食堂,相对健壮的男生脸色很差,而他身旁的那位戴着眼镜的男生却是一脸兴奋。

“思远兄,不要把以前在老单位的经验带到这里,吃完饭之后好好工作。之后不要再在这方面与灰风大姐发生矛盾了。”

“我知道了,我尽量。我只是没想到汪霖你很快就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或许是因为我准备谈恋爱。”

听到如此意外的消息,于思远瞪大了双眼:“来新单位一个月都不到,你就准备找对象?!”

汪霖却不在意:“这里女多男少,选中一个目标还是很容易的。只是,我觉得自己不一定能追的上。”

“你要追谁?”

“那位来自西德的刘晓茉博……”

刚说完的汪霖转头一看,却发现刘晓茉正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访客坐在一起。

刘晓茉只是微笑着放下筷子,对他们简单介绍:“这位华宣积先生是苏步青教授的学生,以后会与我们研究所合作培养研究生,不是来我们研究所的新同事。”

随后,她继续吃饭。

当她提前吃完午餐后,把餐盘放回原位后,先是路过汪霖身边,对他轻声提醒“今晚八点半到我房间门口”,这才坐回华宣积对面。

汪霖确信自己没有听错,于是在这天傍晚的八点二十七分准时守在刘晓茉的房间门口。

然而,当房门从内打开时,他如期见到了刘晓茉,后者微笑着把他迎进门。

走进客厅后,汪霖才看到坐在沙发尽头、穿着礼服的刘晓涵。

一小时后。

汪霖:妈妈生的.gif

在这一小时里,他被告知或要求了以下几件事:

(1)1980年以后的夏希羽来自另一个平行世界的、2030年的地球;

(2)自己被夏希羽选中成为继大数学家格罗滕迪克之后的第二位男性“知情者”;

(3)刘晓茉其实不只是刘晓涵的堂妹,还是大多数时候的贴身护卫;

(4)记下一份阅后即焚的“自己人”和“知情者”名单;

(5)对上述一切无条件保密。

“为什么会是我?只是因为我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邓瑜……”

“你对夏希羽很信任,从第一次见到开始就是这样。但与你一起来的那位并不是。”

“于思远?他不是更适合……”

汪霖说到这里,下意识地看向刘晓茉,后者点头道:“于思远的出身很可能阻碍了他对研究所和夏希羽的信任,你恰好相反。很多人都是被排斥后选择我们研究所——比如‘刘晓茉’的堂妹刘晓涵。”

汪霖立刻意识到自己在电视上多次见过刘晓涵:“刘晓涵同志……我在新闻上看到过你!乔公和撒切尔她们见面的时候,你是当时的翻译!那你为什么……”

汪霖把好几件事连在一起并整理思路后,瞬间脱口而出:“翻译处有……”

刚说出四个字,汪霖就立刻停止发言,接着改口道:“夏希羽的想法还是有些太理想了。”

刘晓茉却不在意:“我们都相信,理想主义者们的存在才能创造奇迹。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仅有经济基础,还有强大的行动能力,绝不是空有计划和口号。在未来的某一天失去这些之前,我们只能坚定地走下去。你虽然已经是‘知情者’,但也需要尽快适应。”

汪霖立刻闭上双眼,近一分钟后才睁开双眼:“我明白了,我会尽全力成为研究所的第一个全职发言人。”

刘晓涵和刘晓茉都点头认可这样的表态,后者从茶几上轻轻地把一份百余页的内容推给他:“这是一些和国外情况相关的资料,你之前向我借阅的,现在你可以直接保留着。你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阅读,但不要让两份名单之外的人看见,我们自己人也会配合你的。”

汪霖鞠躬道谢后,面带微笑地带着资料转身离开。

“别急,我送你回去。”

于是,当他与刘晓茉边走边聊地回到自己的寝室门口时,他却见到了三位最想见到的两女一男——

即将35岁的邓瑜、法籍华裔出身的林晓烨,以及站在她们身后的夏希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