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参考释义
圣人行自然之大道,没有自己的私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以天下万物之心为自己的心。善待善者,也善待不善者使之向善,不遗弃任何人,公平对待每一个人才是圣人之善。信任守信的人,也信任不守信的人使之守信,不遗弃任何人、公平地信任每一个人是圣人之信。圣人与天下所有人和睦和谐并融为一体,以百姓的耳目为圣人的视听,圣人爱百姓如爱护婴孩一般,养育而不求回报。
说东谈西
有的人可以得道并成为圣贤,流芳千古,但多数人只能混迹于市井,最根本的差别在哪里?是因为得道之人的心中想的是别人的心愿,心中装的是天下的苍生。这是与家文化格格不入的。因此,在汉武帝之前,中国出现了很多圣贤,我们今天所熟知、敬重的先贤基本都出自那个时期,如老子、孔子、孟子、孙子、鬼谷子、墨子、韩非子等。那是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从秦始皇开始,一家一姓的小家文化和等级文化开始逐渐登上至尊的地位,此后就难以出现那样的风流人物了。因为在一家一姓的小家天下和等级文化之下,人们心中首先想的总是自己,这偏离了圣人之道,也就难以涌现圣人。
一个企业家,如果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着想,估计想不成功都很难,一些企业家几十年甚至几代人都这样做,所以成就了著名企业;一个人如果能压制住自私的欲望,总能想到别人,全心全意为别人做事,估计想不建立自己的声望都很难。
自我是天性,但如果优先利他,就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就可以不枉一生,取得成功。
“圣人之在天下,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表面看起来是得道之人将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实际是将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包容别人、信任别人就是对别人最大的鼓励和关怀,只有内心像慈母一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在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往往苛责很多,期望很高,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有时甚至与孩子们比高低,这更愚蠢。应该是鼓励他们、包容并准许他们犯错误,独立地取得成绩或者犯错误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勇气,也才能提高他们的悟性,他们才能聪明而自觉,父母要做的是放低身段隐身在他们身后,只在需要时进行点拨、提醒,就能成就他们。这和老子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水德,水处于低下之地却养育了万物,父母也只有处于低下的位置才能成就自己的孩子。
本人认为这一章讲了“浑厚”两个字,只有“浑厚”之人才会甘居幕后,才会在背后推动孩子成长,也只有“浑厚”之人才会“不敢居天下人之先”,让自己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块“沃土”。或许有人说,这很容易呀,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因为知易行难。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我、好恶”之心,这些都是先天与生俱来的,非有大智慧之人很难做到完全摒弃自我以及自我的好恶。真正得道之人,不仅平等地对待所有人,还要平等地对待万物,包容天下所有的事物。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摒弃主观,客观地看待百姓的需求,才能代表百姓之心、天地之心。只有代表了百姓、天地之心,才能够达到“浑厚”的极致。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每当自己对任何人或事情有喜好或偏见的时候,马上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换到对方的角色上想一想,一切都会释然,当自己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会多给孩子一些宽容与鼓励。这其实是摒弃自我的过程。长期经过这样的锻炼之后,就会平等地看待世上的所有事物,也就会客观地看待孩子们的所作所为,逐渐摒弃自我之心,多了包容之心,就实现了“浑厚”。
到此,无数人都会想成为“沃土”,这块“沃土”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孩子,还可以成就自己身边的人。如果自己心中充斥的都是名利和欲望,就会失去宽容,也失去客观,就注定无法成为“沃土”,只有清空自己内心的欲望、实现了虚无,才是成为“沃土”之路。
道家的思想和佛家的思想,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有个年轻人,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于是就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禅师。来到禅院,他与禅师一边品茶,一边闲聊,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禅师随口回答。
年轻人听到禅师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原来他在路上看见的那件有趣的事情就是一头牛被拴在树上,牛欲挣脱束缚去吃草,所以围着树团团转。
禅师见此,问道:“什么事让你如此惊讶?”
“不,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年轻人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拴在树上,牛想离开这棵树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年轻人恍然大悟!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马,再怎么烈,因为被绳牵住,也无法在宽广的草原上肆意驰骋;一个人的心被拴住,也就没有快乐,无法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那么,拴住人心的那根绳子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团团转,既无法自拔也难有成就?在今天,它就是名利。因为名利,看待不同的人有差别,也就不能包容所有人,就会不断与人争(做不到浑厚,成不了“沃土”)。名利过重是本源,更深的本源是自我的欲望太强。看淡名利、放下自我的时候,就可以共赢,那些所谓的名利,不请自来,虽然那时的你已经不会在意名利。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所有的诱惑都是绳,解不脱它们的时候,就只能蝇营狗苟,解脱了之后,才有快乐,才能自由驰骋,才有思想的光芒不断绽放,才有不断对自己的超越,才有精彩的一生。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最终取决于境界和视野的差异,核心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