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两句烘热关系——讲好开场话,避免相对无言的尴尬

交朋友都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无法和陌生人进行良好沟通,就等于直接掐断了我们人脉网络的延伸。然而,很多人在面对陌生人时,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如何赢得对方好感,沟通因而无法继续,他们也因此失去了结交朋友,发展事业的机会。

一亮相,就要赢得满堂彩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的人总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最基本的要求是大方得体,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自我介绍的内容。

最常见的自我介绍的方式是报上姓名、家住在什么地方等,但这样的自我介绍听起来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营养,自然很难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在进入实质性的交谈时你还得重新自报家门。因此,要想让他人在初次见面时就记住你,你的自我介绍就必须独具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

进行自我介绍,首先要大方得体,一般来说,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亲切自然,目光正视对方,语言简洁清晰,语速不急不缓。

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根据交际的目的、所处的场合以及交际对象而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假如你并没有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时只需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时,你可以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某某”或“我是某某”。有时,也可对自己的姓名的写法稍微做一些解释,如“我叫陈东,东西的东”。如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张华,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假如你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能记住自己,并且能进一步的沟通和交往,做自我介绍时,除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单位外,还可以提及与双方共同的熟人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等。

假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

要想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我介绍就要“出彩”,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巧解自己的姓名

自我介绍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对“姓”和“名”加以解释,你解释得越巧妙,他人对你的印象就越深。这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与性格修养,同时,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能力。

一个人的姓名,通常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或折射出凝重的历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由此,巧解姓名有时也令人动情,加深印象。

在全国“荣事达”杯节目主持人大赛中,一个名叫潘望的主持人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我叫潘望,早在孩提时代,我那只有小学文化的军人爸爸和教小学的妈妈就轮番地叮嘱我:‘望儿,你可是咱们家的希望啊!’为了不辱使命,肩负着双亲的重托,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直到今天,走到这个国家级的最高赛场,但愿教师们能给我这只盼望飞翔的鸟儿插上奋飞的翅膀。”

在潘望的自我介绍中,父母的心愿并列呈现,谁不为之心动呢?

(2)自嘲容貌

陈南是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在向大家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单看咱这形象,眼不大还有点近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睿智与远见;耳朵虽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倾听观众的心声;嘴巴也不气派,正说明我不夸夸其谈,唢呐和号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样能怒吼与呐喊;个子虽然矮小了点,可潘长江先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有人说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优点,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特色’则是毋庸置疑的。”

陈南没有使用“老掉牙”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而是借自嘲容貌的方式,把一个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自己推到了听众的面前,自然也就让人对他一见难忘。

(3)自我揭短

大学毕业之后,小刘进了距本县数百里外的某县公安局刑警队工作。很快,领导给他介绍了一个在该县一所中学教学的女朋友。在第一次约会时,小刘没有像别的青年那样在对方面前竭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自我揭短”。小刘向对方这样介绍自己:“我这个人找对象存在三大不利因素:一是我家不在这里,办事不如本地人方便;二是我中等身材,相貌平平,有点对不起观众;三是我在刑警队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与我谈对象恐怕要做出一些牺牲。”小刘的一番话使姑娘看到了他的真诚与豁达,顿生好感,她不由得微笑说:“你这个人靠得住,这比什么都强。”小刘的第一次约会获得了成功,由此,双方建立了恋爱关系。

在和姑娘初次见面时,小刘在自我介绍中没有一味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自我揭短”,反而给姑娘留下了真诚、可靠的印象,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4)借助地域

通过介绍家乡地域风情景物或名优特产的某些特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假如地域、家乡特产突出,就应从中推衍、阐发出与自己个性相关的内容;假如特产不明显,不特殊,那就挖掘地方特色,将地方特色与自己的个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曾有一个来自云南的演讲员这样介绍自己:“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来自云南。或许老师们会感到惊诧,‘云南是阿诗玛的故乡,是个佳丽辈出的地方’,但是老师们千万别忘了,云南也是大理石的故乡,相信老师们能从我身上看见大理石的朴实、厚重与刚强。”

这个演讲员以云南盛产大理石这一特产为生发的对象,由大理石的性质、特性引申到自己身上的“朴实、厚重与刚强”,显得自然贴切,不露痕迹,突出了自己的性格、本色和特征。

(5)借与名流相比加深印象

小李是一名记者,在一次“记协”聚会上,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见面,小李这样自我介绍道:“我喜欢写诗,可写不过舒婷;我喜欢唱歌,可唱不过毛阿敏;我喜欢主持节目,她俩可能比不过我……”这么一说,就会使别人感到他颇为幽默。

小李巧妙地把自己与名人相比,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又显示了语言幽默的特点,博得了大家的好感。

自我介绍也是一门学问,得体是基本要求,“出彩”是关键。自我介绍要独辟蹊径,从出人意料的独特角度,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己介绍给他人。出色的自我介绍让你在初次“亮相”时就撞出个“碰头彩”,使你在与人们交往中更有吸引力,增强他人想要与你交往的愿望。

用开场白把人吸引过来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初次见面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关键。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在交谈中,这第一句话也就是你的开场白。可以说,说好了开场白,你也就拥有了一把打开陌生人心扉的钥匙。

下面介绍几种开场白,只要你能灵活掌握、运用,就能在交谈中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

(1)攀亲认友

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只要事前做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你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而当你在和陌生人见面时,如果能够及时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使对方产生亲切感,一下子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

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这一句话就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好了基础。有时,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攀亲认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里,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里根总统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

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成了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你看,里根总统这段开场白设计得多么巧妙!

(2)扬长避短

人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长处,不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短处,这是人之常情。跟初识者交谈时,如果以直接或间接赞扬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就能使对方高兴,并对你产生好感,双方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激发。反之,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提及对方的短处,对方的自尊心就会因此受到伤害,就会感到扫兴,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

日本作家多湖辉所著的《语言心理战》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趣事: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际诀窍是:初次交谈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有一回,为了替报社拉广告,他去拜访梅伊百货公司的总经理。一番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发问:“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音刚落,总经理兴奋异常,谈兴勃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呢!

(3)表达友情

用三言两语恰到好处地表达你对对方的友好情意,或肯定其成就,或赞扬其品质,或欢迎其光临,或同情其处境,或安慰其不幸,就会顷刻间温暖对方的心田,使对方油然而生一见如故、欣逢知己的感觉。

初次见面时交谈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跟从未见过面者电话交谈时适当地表情达意同样能使对方感动不已。

美国爱荷华州的文波特市,有一个极具人情味的服务项目——全天候电话聊天。每个月有近两百名孤单寂寞者使用这个电话。主持这个电话的专家们最得人心的是第一句话:“今天我也和你一样感到孤独、寂寞、凄凉。”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孤单寂寞者的充分理解之情,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用,难怪许多人听后都愿意把自己的知心话向主持人倾诉。

(4)添趣助兴

用风趣活泼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扫除跟陌生人交谈时的拘束感和防卫心理,达到活跃气氛、增添对方的交谈兴致的目的。

要用三言两语就惹人喜爱、使人感觉一见如故,关键的工夫要花在见面交谈之前。在上面所讲的事例中,人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除了拥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之外,无一不是在见陌生人之前就早已了解他的大概情况。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跟任何一位来访者交谈,不管是牧童还是教授,不管是经理还是政客,他都能用三言两语赢得对方的好感。他的秘诀就是:在接见来访者的前一晚,必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来访者最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在见面交谈时就能有的放矢。

说好你的开场白,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甚至让对方对你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说好你的开场白,就相当于为双方进一步的交往和交流开了个好头。

会寒暄,就不会没话说

在社交中,寒暄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有人认为,寒暄只是人们碰面时打个招呼而已。而事实上,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寒暄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得当,很有可能决定交际的成败。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常常无话可说,为了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缓解紧张气氛,可以先谈一些与正事无关的但大家都熟知的话题,比如天气、社会新闻等,这样一来,就能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为之后深入的交流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寒暄看似简单,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但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却要花点工夫。那么,面对陌生人,如何恰如其分、颇有成效地进行寒暄呢?

(1)寒暄要积极主动

在与陌生人寒暄之前,要迅速培养自己的愉快情绪,积极主动地跟对方寒暄。这样不但能表现出你对陌生人的尊重,还能向陌生人充分地展现自己真诚和进一步交谈的良好欲望。同时,积极的姿态也能充分地展现你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个性。

(2)寒暄时要有礼貌

在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礼貌的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在寒暄时表现得谦恭有礼,说话文雅礼貌,才能给初识的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3)要善于选择话题

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陌生人相见的最初四分钟里,只适宜做一般性的寒暄,比如问候、互通姓名等,以及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此时,应绝对避免提出易于争议性话题、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及大而无当的话题。寒暄的基本原则是表现出自己的亲和力,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关心。

(4)要注意寒暄时的表情、姿势和语气

微笑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是众人皆知的。所以,在寒暄时,一定不要忘记展露你真诚的笑颜。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优雅的姿势,上身挺直,和对方保持目光的接触。

寒暄时的语气要轻松而柔和,富有感情,就像家中茶余饭后的闲谈一样,让对方消除戒备的心理和紧张不安的情绪。

(5)不要忘记及时转入正题

在成功地营造出融洽的气氛之后,要及时转入正题。因为适当的寒暄可以缓和、营造气氛,而过多的寒暄则会让别人觉得你热情过度,从而引起别人的反感,影响交流的效果。

寒暄本身并不正面表达特定的意义,但它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寒暄就像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闷的气氛变得活跃。在正式交谈开始之前,几句恰到好处的寒暄,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中,表露出你对初次见面的人的关心,很快赢得陌生人的好感,获得陌生人的认同,达到沟通感情的目的,并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正式交谈。

擅长场面话,就能套近乎

一踏入社会,应酬的机会就多了,这些应酬包括去人家做客、赴宴、会议及其他聚会等。不管你对某一次应酬满不满意,“场面话”一定要讲,套近乎的话一定要会说。

什么是“场面话”?简言之,就是让主人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主人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说起来,讲“场面话”实在无聊之至,因为这几乎和“虚伪”画上等号,但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不讲就好像不通人情世故了。

聪明人懂得:“场面之言”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在人世间生存的人都要懂得去说,习惯于说。为此:

(1)学会几种场面话

当面称赞他人的话——如称赞他人的孩子聪明可爱,称赞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他人教子有方等。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存在相当的差距,有时正好相反,而且这种话说起来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当面答应他人的话——如“我会全力帮忙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当场会得罪人;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一下,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场面话我们不想说还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2)如何说场面话

去别人家做客,要谢谢主人的邀请,盛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

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

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说“场面话”的“场面”当然不只以上几种,不过一般大概离不了这些场面。至于“场面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看当时的情况决定。不过切忌讲得太多,要点到为止最好,太多了就显得虚伪而且令人肉麻,这样就让人看出我们的真面目了。

说场面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与对方套近乎,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的技巧就是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则通过套近乎而顺利达成谈判目的的轶事:

一位意大利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去甚远,总统对这位意大利议员不大感兴趣。意大利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意大利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意大利议员顺势将谈话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

意大利人的套近乎策略终于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意大利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意大利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意大利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意大利议员先后五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意大利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意大利议员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并且套得结实,套得牢靠。

在闲谈上花些“勾人”的心思

别以为闲谈就是扯闲篇,社交活动中,会闲谈才能进一步去交谈,正如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所以,即便说得不好也不要紧,就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说,或许灵机一闪就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

其实,除了一些业务性质的交谈一开始就要进入正题之外,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多半是从“闲谈”开始的。不过有些人并不喜欢“闲谈”,他们觉得“今天天气还不错”和“吃过早饭了吗”这一类的话,都是无聊的废话,他们不喜欢谈,也不屑于谈,他们并不知道像这一类看似毫无意义的话,实际上还有着一定的作用——即,交谈前的准备工作,这就像在踢足球之前,蹦蹦跳跳,伸手伸脚,做一些柔软体操或热身运动一样。

所以,当交谈开始的时候,不妨先谈谈天气,而天气几乎是中外人士最常用的、普遍的场面话。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太密切了,天气很好,不妨同声赞美;天气太热,也不妨交换一下彼此的苦恼;如果有什么台风、暴雨或是季节流行病的消息,更值得拿出来谈谈,因为那是人人都关心的。

事实上,与人交谈的确是需要相当的经验,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场合,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要能做得恰到好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交谈开始得不好,就不能继续发展互相之间的交往,而且还会使得对方感到不快,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然、亲切有礼、言词得体是最重要的。然而做到这一点,也不能说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平时除了你所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之外,还要多储备一些和别人“闲谈”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应轻松、有趣,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除了天气之外,我们还给大家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闲谈资料,如下所示:

(1)自己闹过的有些无伤大雅的笑话。例如,买东西上当啦,语言上的误会啦,或是办事摆了个乌龙啦等等,这一类的笑话,多数人都爱听。如果把别人闹的笑话拿来讲,固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但对于那个闹笑话的人,就未免有点不敬。讲自己闹过的笑话,开开自己的玩笑,除了能够博人一笑之外,还会使人觉得这个人很随和,很容易相处。

(2)惊险故事。特别是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的惊险故事,最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人们的生活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天大家照常吃饭,照常睡觉,可是忽然大祸临头了,或是被迫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路上可能遭遇到很多危险……怎样应付这些不平常的局面,怎样机智地或是幸运地在间不容发的时候摆脱危险,是任何人永远都不会漠视的题材。

(3)健康与医药,也是人人都有兴趣的话题。谈谈新发明的药品,介绍著名的医生,对流行病的医疗护理,自己或亲友养病的经验,怎样可以延年益寿,怎样可以塑身,怎样可以减肥……这一类的话题,不但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且实在对人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遇到自己或家人健康有问题的时候,假如你能向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那他更是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事实上,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庭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

(4)家庭问题。关于每个家庭里需要知道的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儿童教育、购物经验、夫妇之间怎样相处、亲友之间的交际应酬、家庭布置……这一切,也会使多数人发生兴趣,特别是对于家庭主妇们而言。

(5)运动与娱乐。夏天谈游泳,冬天谈溜冰,其他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都能引起人们普遍的兴趣。娱乐方面像钓鱼、听唱片、看戏,什么地方可以吃到著名的食品,怎样安排假期的节目……这些都是一般人饶有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足球队前来表演的时候,或是有特别卖座的好戏、好影片上映的时候,这些更是热闹的闲谈资料。

(6)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也是热闹的闲谈资料。假使你有一些特有的新闻或特殊的意见和看法,那足够把一批听众吸引在你的周围。

(7)政治和宗教。这两方面的问题,倘若你遇到的人,大家在政治上的见解颇为接近,或是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那么这方面的话题,就变成最生动、最热烈、最引人入胜的了。

(8)笑话。当然,人人都喜欢笑话,假如你构思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笑话,而又富有说笑话经验的话,那你恐怕是最受人欢迎的人了。

当然,闲谈也是要掌握尺度的,既不能忽视闲谈这一“开场白”的重要性,也不能“鸠占鹊巢”,让闲谈成为沟通的主体。闲谈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一些不合时宜或是敏感的话题要避免提及,以免破坏原本融洽的气氛,令彼此不欢而散。

制造共同话题,拉近心理距离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人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愿意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相处,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沟通起来会感到很无聊与疲惫。

所以说当我们试图与对方沟通时,最先需要选择的就是谈话的主题。通俗地讲,就是你要与对方谈什么,从什么开始交谈。如果你常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

人们对交谈有一个最普遍的误解是: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谈的。这样的结果使他们把彼此的交谈搞得索然无味。他们在搜肠刮肚地寻找重大事件的同时,却忽略了谈话本身所应具有的意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见到熟人的时候,你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经历,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

自然,这一类事情是一般人最感兴趣的了。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情,无论对听的人,还是对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

但是,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是用不着你来说别人就已经听说过的。即使是你亲身经历过得比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处一讲再讲。此外,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欢迎。因此,你若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子长大了,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啦,花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哪一种杀虫药啦,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到有兴趣。总之,当你选择谈话的主题时,你要了解对方是否对此感兴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能够将这次谈话进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

赵琴和李雪同是国内某公司的销售员,两个人同时进入公司,两年以后,赵琴还是普通销售员,而李雪荣升为销售部副经理,为什么两个人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答案很简单,交流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两人地位的悬殊。

赵琴进入经理办公室,压根没有注意经理的情况,经理是一位女性,准确来说是一位准妈妈。赵琴没有寒暄,开口直言:“经理,所有的客户我都已经拜访过了,签下三笔订单,另有两笔没签下来,这两个客户简直就是顽石,根本敲不开,还是您亲自出马吧。”经理眼神中有了少许不满,但并没有说什么,赵琴放下客户资料,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李雪面带微笑进入经理办公室,看到经理抚着肚子在办公室走动,忙不失时机地说运动有利于胎儿健康生长。李雪只签下了一个客户,还有四位客户在犹豫中,她并不急于汇报工作,而是先跟经理聊起养胎安胎的问题,等到两个人聊得非常开心时,李雪才在话题快结束时汇报自己的工作,谈及四个未签订单的客户时,李雪说道:“经理,您现在不宜劳累,这四个客户我一定会加把劲全部拿下,您安心的照顾肚子里的宝宝就好了。”

李雪满面春风地走出了经理办公室,经理还沉浸在和李雪刚才讨论的胎儿健康的话题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源于了解,而了解最先从共同的话题生发开来,由共同的话题引起类似的想法或是情感,或许就说我们所说的共鸣了。人们往往对与自己有着类似情感的同类有着好感,所以说,善于参与乃至发起话题,其实是向别人展示自己,同时伸出友好橄榄枝的信号。

制造共同话题,需要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对方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决定了互动的程度。什么样的话题能让他兴趣盎然?这有赖于平时我们对此人的揣摩,当然也有一些常识。这就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了。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身边人的心理档案,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搜索到可行方案,然后见缝插针。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常识性的话题方案:

(1)健康话题。关心对方及其家人的健康,给予对方一种暖心的感觉。

(2)爱好话题。爱好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事,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3)往事话题。与对方一起回顾某个年代的事情,事物,在怀旧情绪中拉近心理距离。

(4)时事话题。把自己了解到的重大新闻拿来与对方一起谈论,迎合对方的观点,增进沟通温度。

(5)对方所在的行业,对方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等,都是我们增进彼此关系的良好沟通话题。

寻找共同点,打开对方话匣子

陌生人初次见面时,能否打开交谈的突破口,对初次交谈以及日后的交往都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打开与陌生人交谈的突破口,最佳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同陌生人之间的共同点。

那么,在初次交谈中,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同陌生人之间的共同点呢?

(1)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

一退伍军人乘客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陌生人的这绝活儿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待过吧?”“嗯,待了六七年。”“噢,那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

当然,这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两陌生人对坐,为了打破这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打开口语交际的局面。

两个年轻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本地人吧?”“不是的,我是来南京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对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

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向深处掘进而产生的效应。

(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位是县物价局的股长和一位“县中”的教师,在一个朋友家见面了,主人把这对陌生人作了介绍,他们马上发现都是主人的同学这个共同点,马上就围绕“同学”这个突破口进行交谈,相互认识和了解,以至变得亲热起来。

此举最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在南海舰队服役的军人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还把“我”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苏北土语。旁边另一位也是苏北的人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听了前者这句话,也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苏北乡土气息的话,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买了各自要买的东西,出了店门就谈了起来,从老家问到部队,从眼下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介绍着将来的打算。身在异乡的一对老乡的亲热劲儿,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因为揣摩对方一句家乡话而造成的结果。

可见细心揣摩对方的谈话确实是可以通过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发展成为朋友的。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初级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

没话也要找话,别让心灵冷场

不善言谈在交际场中很容易陷入尴尬局面。要想成为沟通的高手,首先必须掌握善于没话找话的诀窍。

没话找话说的关键是要善于找话题,或者根据某事引出话题。因为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是深入细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没有话题,谈话是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的。

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

(1)众人都关心的话题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借用新闻或身边的材料

巧妙地以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能收到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3)提问的方式

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的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老兄在哪儿发财?”“您孩子多大了?”等。

(4)找到共同爱好

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最近精彩的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队与外国队的差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兴。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5)搭上关系,由浅入深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我国有许多“一见如故”的美谈。陌生人要能谈得投机,就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下面是变“生”为“故”的几个方法:

①适时切入。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②借用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③留有余地。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陌生人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虚怀若谷,欢迎探讨。

妙问,让他主动对你多说话

在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应该让对方多说话。这样做,一来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二来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想要了解的东西,从而达到彼此之间沟通和交流。在和陌生人说话时要主动,设问就是一种主动的说话方式。以设问的方式就能引导陌生人多说话,就能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深入。

在设问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呢?

(1)注意因人而异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提问也应见什么人发什么问。这是因为:

①人有男女老幼之分,该由老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该向男性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叫女性来回答。如果对一位正感年华似水、老之将至的女士提出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您今年多大年龄?”尽管你毫无恶意,也定会惹得她恼怒不已。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色彩。有人性格外倾、性情直率,对任何问题几乎都能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有人寡言好思,情绪不外露,但态度比较严肃;也有人讷于言辞,孤僻自卑,对任何问题都很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对性格外倾的人,尽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必须注意提得明白,不要把问题提得不着边际,否则很容易使谈话“走题”;对寡言好思的人,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提问要富有逻辑性,尽量提那种“连锁式”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呢?”等等。这样可以促使他源源不断、步步深入地谈下去;对那种敏感而又讷于言辞的人,要善于引发,不宜一开始就提冗长、棘手的问题,通常以他喜欢的话题,由浅入深,据实发问,启发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但必须注意,决不能向他提出令人发窘的问题。

③人的知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因此必须仔细观察、了解对方身份,把问题提得得体、不唐突、莽撞。如果你跑去问一名并不熟悉烹饪技术的宇航飞行员,应该如何烹制才能使做出的菜美味可口,就肯定不会如愿以偿。这表明,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职业情况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合理分配,该问甲的不要问乙,该问乙的不要问丙。

(2)掌握最佳时机

提问并不像逛大街、去市场那样随时都可进行,有些问题时机掌握得好,发问的效果才佳。有两个过去很要好的朋友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互相询问:

“你们单位待遇怎样?你工资多高?谈恋爱了吗?”显得既亲热自然,又在情理当中。但是,如果一位姑娘经人介绍与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小伙子谈恋爱,公园门口两人准时赴约了,沉默了一会儿,姑娘抬起头来问:“你谈过恋爱吗?工作轻松吗?工资多少?”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一般来说,当对方很忙或正在处理急事时,不宜提琐碎无聊的问题;当对方正专心欣赏音乐、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时,不宜提与这首音乐、这场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宜提太复杂、太生硬、会引起对方不愉快的问题;当对方遇到困难或麻烦,需要单独冷静思考时,最好不要提任何问题。

(3)问题提得具体

那种大而泛的问题,往往叫对方摸不清头脑,因而也就不可能回答好。相反,问题具体了,反而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从而得到满意的回答。

(4)讲究逻辑顺序

如果你要就某一专题性问题去请教别人,则必须按事物的规律,先从最表面、最易回答的问题问起,或者先从对方熟悉的事问起,口子开得小些,然后逐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提出问题,并注意前后问题间的逻辑性。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逐步深入,并便于对方回答,不至于一开口便为难卡壳。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理解对方的谈话,便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5)保持灵活态度

发问不仅仅是口才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你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并注意观察对方谈话中的一切细节,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立即抓住,追问下去,弄个水落石出。此外,你还要注意对方回答问题的态度,一旦发现他避开某些东西,你可以打断他的话,试探他的反应,也可以用眼睛带着双关的意义盯住他,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使他变得不安为止。这时,他往往会在无意中脱口说出你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6)准备多种提问方式

同一个问题,必须准备多种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一般分以下几种:

正问: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

反问: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令其不得不回答。

侧问:从侧面入手,通过旁敲侧击,迂回到正题上来。

设问:假设一个结论启发对方思考,诱使对方回答。

追问:循着对方的谈话,打破砂锅问到底。

应该知道,不是任何人一开始就愿意如实回答你所提的问题的,他们往往用“无可奉告”、“我也不大清楚”等词来推托你的问题。所以,应该准备多种提问方式。当他坚决表示无话可说时,你就装成误解了他的样子,转而用另一种方式提问,如此反复。如果他拒绝回答,你可以设想一个令其为难的结论,请他指导,一旦他开了口,你就可以步步紧逼,追问到底了。

但是,真正会说话的人,在交谈中,不仅仅要求对方能畅所欲言,同时他自己在暗中还要把持着领导的地位;这也就是说,他一方面表示赞同,一方面适当地加以询问,然后把对方引导到预期的话题上来。他不会让对方发觉整个交谈过程都是由他操纵的。

有一位在新闻界很有名的记者,他的文章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的采访能力非常强;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由他去采访,对方就不得不说出真话来。据这位记者表示:“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立场,把握好提问的方法,并配合自己的精力和耐力,再难的对手,我也不怕。”有一次,他这样说:

“老实说,我只是站在伴奏者的立场来演出,只要伴奏得法,不善于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所谓“诱导询问”,是指询问者预先设好一个结论,然后再引导对方到这预期的结论上来。可是善于听话的人并不这样,他似乎只是在无意中把对方诱导到自己喜欢听的话题上。这二者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和方法却完全不同。

在和陌生人的交谈中,设问是不可或缺的。精妙的设问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你更好地跟陌生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