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忘乱 好记忆,其实是个坏东西

我们就像蚕一样,每每想起痛苦的过往,就会在心里缠绕一层紧紧的丝,结成一个厚厚的茧,把旧疮封裹在里面。如果没有勇气将茧撕破,那些残忍的事情就会永远留在心中,蠢蠢欲动。

忘记,不铭记

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叫作记忆的东西,美好的容易记着,不好的则更容易记着。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是很快乐。那些觉得自己很快乐的人是因为他们恰恰把快乐的记着,而把不快乐的忘记了。这种忘记的能力就是一种宽容,一种心胸的博大。

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事让我们心里难受。那些不快的记忆常常让我们觉得如鲠在喉。而且,我们越是想,越会觉得难受,那就不如把心放得宽阔一点,选择忘记那些不快,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有一位百岁高龄的老奶奶,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脸色红晕。人们惊叹之余,开始请教她长寿的秘诀。老人笑呵呵地说:“多吃素食,性格开朗,心情豁达;凡事能拿得起,更要放得下……”老奶奶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忘记痛苦,忘记烦恼,忘记仇怨,要铭记善施,铭记恩情,感恩报德。

其实,记忆对人本身就是一种馈赠。心胸宽阔的人,用它来馈赠自己,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惩罚,心胸狭窄的人则用它惩罚自己。所以说,有时候,记忆不要太好,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有师徒二人在山上修行。徒弟很小就来到山上,从未下过山。

徒弟长大后,师父带他下山化缘。由于长期离群索居,徒弟见了牛羊鸡犬都不认识。师父一一告诉徒弟:“这叫牛,可以耕田;这叫马,人可以骑;这叫鸡,可以报晓;这叫狗,可以看门。”

徒弟觉得很新鲜。

这时,走来一个少女,徒弟惊问:“这又是什么?”

老和尚怕他动凡心,因而正色说道:“这叫老虎,人要接近她,就会被吃掉。”

徒弟答应着。

晚上他们回到山顶,师父问:“徒儿,你今天在山下看到了那么多东西,现在可还有在心头想念的?”

徒弟回答:“别的什么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

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缠绕在心上,时常想起,时常痛苦。所以,与其纠结于心,不如看淡,看轻。生活的真谛在于宽恕与忘记。宽恕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忘记是品质的提升,是心态的调和,更是生命的沉淀。

忘记与铭记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不可偏取其一,否则必遭极端之苦,必受偏废之痛。所以,我们在忘记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些铭记,铭记生活中的美好,铭记值得铭记的事,而把该忘记的忘记。

扔掉那些沉重的包袱

生命的原始状态,原本不奉送行囊,走的路多了,便背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包袱。

然而,生命的承载有限,背负不了太多的杂物,什么都不想放下,最终便成了拖累,得来的只能是身心俱惫。果断地放弃、决然地忘记,是对生活的一种清醒选择。

古时候,两军交战,百姓纷纷离开家乡,以避战乱。一伙百姓匆匆忙忙逃到河边,他们丢下了身上所有的重物,包括贵重的物件,拥挤着登上了仅有的一条渡船,船家正要开船,岸边又赶来一个人。

他不停地挥手、叫喊,苦苦恳求船家把他也带上。船家回答说:“我这条船已经载了很多人,马上就要超载了,你要是想上船过岸,就必须把身上的大包袱统统扔掉,否则船会被压沉的!”

那人迟疑不决,包袱里可是他的全部家当。

船家有些不耐烦,催促道:“快扔掉吧!这一船人谁都有舍不得的东西,可他们都扔掉了。

如果不扔,船早就被压沉了。”

那人还在犹豫,船家又说:“你想想看,包袱和人到底孰轻孰重?是这一船人的性命重要,还是你的包袱重要?你总不能让一船人都因为你的包袱惶恐不安吧!”

人的一生,都在不间断地经历时过境迁。适时地遗忘一些经历,不但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还能给别人带来幸福。要知道,包袱虽然只属于你自己,但它却会令一船人为之担心不已,这其中包括你的父母、你的朋友……

生活不应该成为包袱,它可能会有压力,但不要让它变得沉重。学会轻装前行是一种智慧,扔掉过去的那些或好或坏,只带一个真切的梦想,一个快乐的理由,一腔不受限的激情,路,会走得更加轻松,你要经历的,只是一场从容。

放下包袱,扔掉心灵的行李,你的状态会永远年轻。同时,告别心灵的抑郁,走出情绪的低谷,你会在不远处遇到幸福。倘若让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应该的、不应该的,都在心里安营扎寨,包袱一多,心就会变得杂乱无序,人就会变得暮霭沉沉,所以,试着放下包袱,把那些生命并不真正需要的清理掉,这样才能在心里腾出地方,给幸福留出更多更大的空间。

记着的,才是伤痕

人生的成或败、乐或悲,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心里想着快乐的事情,他就会变得快乐;心里想着伤心的事情,心情就会变得灰暗。那么,为何不放下烦恼,让自己活得更加快乐呢?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写过一则寓言:

有一位少妇忍受不住人生苦难,遂选择投河自尽。恰恰此时,一位老艄公划船经过,二话不说便将她救上了船。

艄公不解地问道:“你年纪轻轻,正是人生当年时,又生得花容月貌,为何偏要如此轻贱自己、要寻短见?”

少妇哭诉道:“我结婚至今才两年时间,丈夫就有了外遇,并最终遗弃了我。前不久,一直与我相依为命的孩子又身患重病,最终不治而亡。老天待我如此不公,让我失去了一切,你说,现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艄公又问道:“那么,两年以前你又是怎么过的?”

少妇回答:“那时候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根本没有生活的苦恼。”她回忆起两年前的生活,嘴角不禁露出了一抹微笑。

“那时候你有丈夫和孩子吗?”艄公继续问道。

“当然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少妇听了艄公的话,心中顿时敞亮了许多,于是告别艄公,回到岸上,看着艄公摇船而去,仿佛做了个梦一般。从此,她再也没有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无论是快乐抑或是痛苦,过去的终归要过去,强行将自己困在回忆之中,只会让你备感煎熬!

无论明天会怎样,未来终会到来,若想明天活得更好,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即便曾经一败涂地,也不过是被生活送回到了原点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得失中度过的,所有不如意和不顺心,其实都与在得失之间的心理调适做得不够有关系。人生如白驹过隙,如果我们在伤痕里执迷不悟,是否太亏欠这似水年华呢?学会淡忘,学会洒脱,人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纵使相逢,应不识

起落人生,有凄美瞬间,也有执手相看泪眼。时光流转,如梦如幻,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于是总是在得与失之间徘徊,失望之情不能平复,因而备感忧伤。

很多时候,生活的确是很无奈,甚至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然而,它又不可避免。或许,你有一二知己,却远隔他乡;或许你有知心爱人,却天涯相望;或许你才华横溢,却命比纸薄;或许你义胆侠肝,却屡逢宵小……总之,人生不会圆满,人人都要尝尽人生之无奈,生活之坎坷。这个时候,拿掉自己脖子上的项圈,就是等于给自己恢复了自由身,尤其是在爱情的“事故”里。

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即将读大学的孩子去欧洲旅行,因为那里留有他青春的痕迹,旧地重游,很是亲切,还有一缕说不出的伤感,因为曾失却的爱,就在这里。

和儿子进入大学城内的餐厅用餐,才刚坐下,父亲即面露惊讶神色。原来,这家餐厅的老板娘,竟是当年他在此求学时追求的对象。

二十多的年岁月变更,当年的粉面桃花早已不再。父亲告诉儿子说,她是一家酒吧主人的千金,她的笑容与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他。虽然女孩父亲反对他们往来,但两颗热恋的心早已融化所有的障碍,他们决定私奔。

这位美国朋友托友人转交一封信给女孩,约定私奔的日期和去向。很遗憾,他等了一天,却没看到女孩出现,只看见满天嘲弄的星辰,怀抱琴弦,却弹奏失望。他只好带着一张毕业证书回到美国。

儿子听得如痴如醉。突然,他问父亲,当年他在信上如何注明日期。因为美国表示日期的方式是先写月份,后写日期;而欧洲是先写日期,再写月份。

父亲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约定的日期10月11日,女孩却是欧洲的读法,判断为11月10日。

一个月的时序误会,因而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

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想用恨来冲淡想念;二十多年来,那女孩呢?她一定也在恨那个“薄情郎”。这位年近50岁的美国朋友,很想走过去,告诉老板娘:我们都错了,只为一个日期的误读,不为爱情。

两个对的人,却在错的时候,爱上一回。

最终,这位父亲没有站出来揭开谜底,只是默默地买单,然后轻松地回家。因为他在心中彻底地为一个爱情中的无辜女主角昭雪。

把相恋时的狂喜化成披着丧衣的白蝴蝶,让它在记忆里翩飞远去,永不复返,净化心湖。与绝情无关——唯有淡忘,才能在大悲大喜之后炼成牵动人心的平和;唯有遗忘,才能在绚烂已极之后炼出处变不惊的恬然。

真心改过,便无罪过

终日想着那些不幸的经历和已经犯下错误,只会加剧自身的伤痛,只会让人对未来的看法越来越悲观,心也越来越焦虑。

如果想要自己的心欢喜一些,就设法忘记那些因一时过错而带来的不幸和伤害。过去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人的一生由无数的片段组成,而这些片断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风马牛毫无关联。说人生是连续的片断,无非是人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波无澜,周而复始地过着循环往复的日子;说人生是不相干的片断,因为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属于过去,在下一秒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忘掉过去的不幸、忘掉过去不如意的自己。在南美洲,有两个人因为偷羊而被官府抓获,官府要将他们刺字、发配。家人不想就此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于是筹了钱款来赎他们,结果这两个人都被赎了回来,可是烙在前额的两个英文字母“ST”却再也不能去掉。“ST”是“偷羊贼”的缩写,这种刑罚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有些不人道,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惩罚犯罪的最佳手段,因为烙在前额上的字母永远都去不掉,所以人们要想不遭受这种羞辱,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以身试法。

可是这两个偷羊人却因为一时贪心,犯下了偷盗之罪,所以就不得不带着那两个代表着耻辱标记的字母,继续在人们面前生活和工作。这对于任何一个有羞耻之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堪,也是一种考验。

当时,在这两个偷羊人之中的一位,每天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前额上的烙印,都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奇耻大辱。他简直不能想象自己无时无刻都要带着这种耻辱去面对异样的目光。他整天都不敢出门,最后终于连家里人看自己的眼神也忍受不了,于是他移居到了另一个国家,希望到一个从来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当他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国家后,每逢碰到不认识的人时,对方仍旧会奇怪地问他这两个字母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每天都痛苦不堪,终于抑郁而终。死后,有好心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在了一处荒山野岭之中。那个地方只有他的一座孤坟,也许从此以后他才算免去了心头的羞辱,因为那个地方几乎没有人去。

与前面那个偷羊人不一样的是,他的那个伙伴虽然也深知自己以后的处境,而且他同样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可是他并没有像前面的那位一样远走他乡,而是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下和一些人明里暗里的嘲讽中留了下来。他心想:虽然我无法逃避偷过羊的事实,但我仍旧要留在这里,赢回我曾经亲手葬送的声誉,赢回众人对我的尊敬。

从此以后,他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孝顺父母、养育家人,而且每当邻居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义不容辞地主动帮助。一年一年过去,他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誉。邻居们每逢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这个大好人,在邻居的介绍下他还娶了一位温柔美丽的妻子,并且生下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时间一晃而过,他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而他则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一天,有个陌生人看到这位老年人头上有两个字母,就问当地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个当地人说:“他的额上有两个字母,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忘了这件事的细节,不过我想那两个字母是‘圣徒’(Saint)的缩写吧。”

第一个偷羊人之所以一辈子闷闷不乐,最后郁郁而终,是因为他心里放不下对自己的抱怨,所以面对自己已经犯下的错误,选择了逃避。而第二个偷羊人能够放下抱怨,理智地面对曾经犯下的错,并努力改正,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逃避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而只会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

可见,不抱怨自己,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课。没有人是圣人,所以,没有人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同时还抱怨自己。因此,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自己,不要一味地抱怨自己,这样,忧愁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快乐则会离你越来越近。记住: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放下内疚,还能补救

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过失的,只要有了过失之后勇于去改正,前途依然阳光,但若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则是最要不得的!

偏偏,很多人容易被负疚感左右。当然,其来源也各有不同。但最早真正可以让你感到愧疚的人,一定是你很爱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孩子、亲人、配偶和挚友。因此,愧疚最早与爱有关,这是一个人产生愧疚的早期根源。

愧疚的人总是习惯为痛苦“买单”。一旦生活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省自己,有了“愧疚”的痛苦感受,他们往往很难做出客观判断,因而相对的反应也往往是不客观的、盲目的。

赫莉的母亲很早便守了寡,她勤奋工作,以便让赫莉能穿上好衣服,在城里较好的地区住上令人满意的公寓,能参加夏令营,上名牌私立大学。她为女儿“牺牲”了一切。当赫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个报酬较高的工作。她打算独自搬到一个小型公寓去,公寓离母亲的住处不远,但人们纷纷劝她不要搬,因为母亲为她做出过那么大的牺牲,现在她撇下母亲不管是不对的。赫莉认为他们说得对,便同意与母亲住在一起。

后来她喜欢上了一个青年男子,但她的母亲不赞成她与他交朋友,她和母亲大吵一番后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听人们说母亲因她的离家而终日哭泣,强有力的内疚感再一次作用于赫莉。她向母亲让步了。几年后,赫莉完全处于她母亲的控制之下。到最终,她又因负疚感造成的压抑毁了自己,并因生活中的每一个失败而责怪自己和自己的母亲。

极端愧疚的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别人阴影中的人,不能够真切地感受自我,久而久之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乃至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相比之下,哈蒙的情况就要好很多。

哈蒙是一位商人,长年在外经营生意,少有闲时。当有时间与全家人共度周末时,他非常高兴。

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哈蒙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家人。但是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

不久,他的父亲死了,哈蒙好几个月都陷于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许多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在悲痛平定下来后,哈蒙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同母亲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

其实内疚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或许每个人都曾内疚过,我们的生活那么复杂,我们在经历学业、事业以及家庭琐事时,难免会做错事,那么就一定要内疚下去吗?千万不要这样,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它会让你的生活失去绚丽的颜色。退一步说,即便深陷这后悔的自责之中,又有什么用?我们是不是该为自己的过错做点什么,如果你能尽力补救,相信你的心就会好过一些。

从另一方面说,内疚或许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它确实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成熟,也可以让人在今后的日子中减少痛苦并更有能力去摆脱痛苦。但怕的是,因为内疚而“走火入魔”,乃至痛恨自己、厌恶自己,直至厌恶了这个世界。其实,这更是一种不负责,是对自己、对亲友,乃至对曾被你伤害过之人的不负责。因为你这种状态,如何去救赎自己的错误,而倘若你不能自我救赎,那无疑就是错上加错。所以说,人应该学会释放,不要深陷后悔的自责当中,应该振奋精神,投身到对错误的补救当中,这才是当下最该做的事情。

记着好的,忘掉坏的

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刹那,你眼中的世界就变得平和了;当每一个人都放下嗔恨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变得平和了。智者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绝不会将仇恨深刻于心,让它无时无刻地折磨自己。他们知道,唯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豁达与宽容,才是自己拓宽人脉的法宝。

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

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

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所谓“我弃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感恩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以及我们常言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在国人心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感恩不是单纯的知恩图报,而是要求我们摒弃狭隘,追求健全的人格。做人,应常怀感恩之心,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自由翱翔。对人对事,我们若能将恩惠刻在石头上,将仇恨写在沙滩上,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异常富足、异常饱满。

在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堪称典范。

李世民临终前,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作了《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他说:“修身立德,治理国家的事情,已经全在里面了。我有何不测,这就是我的遗言。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太子接到《帝范》,非常伤心,泪如雨下。李世民说:“你更应当把古代的圣人们当作自己的老师,你若只学我,恐怕连我也赶不上了!”太子说道:“陛下曾叫臣到各地视察,了解民间疾苦。臣所到的地方,百姓都在歌颂陛下的宽仁爱民。”李世民说道:

“我没有过度使用民力,百姓受益很多,因为给百姓的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还不抱怨;但比起尽善尽美来,还差得远呢!”他又告诫太子说:“你没有我的功劳而要继承我的富贵,只有好好干,才能保住国家平安,若骄奢淫逸,恐怕连你自己都保不住。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很难,而要败亡,那是很快的事;天子的位子,得到它很难而失掉它却很容易。你一定得爱惜,一定得谨慎啊!”

太子李治叩着头说:“陛下的教诲儿臣当铭记在心;决不让陛下失望。”李世民说:“你能这样想。我也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唐太宗教育太子,要求宽仁待人,报民众拥戴之恩,同时要念自己的过错,并不断地调适自己,端正行为。这种博大的心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直到现在,不管是当政还是为学,都应当把它奉为楷模。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常人之处,首先在于他的恩怨观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应时刻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关系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

现在,他是谁的?

有的人对爱人以前的爱情经历耿耿于怀,他们总喜欢对对方过去的爱情经历刨根问底,在想象中塑造着对方往日恋人的形象,然后拿来和自己反复做着比较,在这种比较中,常常会产生嫉妒、愤怒、自卑等消极情绪,从而构成对自己目前恋情的致命威胁。

姚宁在大学时代就和同班同学云纭谈起了恋爱,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稳定,可是大学毕业后,云纭去了美国留学,姚宁考虑到自己的事业在国内更有前途,所以根本就没有去国外的打算,而云纭又不想很快回国,所以两个人经过协商,友好地分手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叫吴晓的女护士闯进了姚宁的视线,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姚宁发现吴晓虽然只是中专毕业,但是人长得很漂亮,而且为人热情、大方、善良而又有耐心,他觉得这种女孩非常适合做自己的妻子,因为自己是个事业狂,如果能够娶到吴晓这样的女孩做妻子,她一定会是个贤内助,肯定能成为自己发展事业的好帮手,于是在他的狂热追求下,吴晓终于成了他的恋人。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姚宁从未对吴晓说起自己过去和云纭的那段恋情。而姚宁和吴晓的感情也越来越热烈,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也正如姚宁所料,吴晓果然对他的事业帮助很大,休息日的时候,吴晓总是到姚宁的住处帮助他打扫房间、洗衣、做饭,有时还帮助他查阅、打印资料,两个人都充分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和美满。

可是,有一天,姚宁的一位大学同学从外地来这里出差,晚上在饭店为老同学接风的时候,姚宁带吴晓一起去了。由于久别重逢,姚宁和那位老同学都感到很兴奋,于是两个人都喝得有点过了,那个老同学忽略了吴晓的感受,对姚宁说,他们这些老同学都对姚宁和云纭的分手感到十分遗憾,因为云纭是那样才华横溢,将来肯定能在事业上大有作为,老同学原本都以为他们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在事业上一定会是比翼双飞。

虽然那位老同学也说,今天见了吴晓后,也就不会再遗憾了,因为吴晓的漂亮和善解人意都是云纭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这丝毫没有减轻吴晓心中的痛苦,她第一次知道在自己之前,姚宁还有过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女朋友,尤其是那个女朋友比自己优秀很多:她比自己学历高,而且还去了美国留学,在吴晓看来,姚宁之所以要对自己隐瞒这段感情,一是因为云纭因为出国而抛弃了他,他出于一个男人的自尊而不愿意对自己提起;二是因为他至今都忘不了云纭,而自己则完全是姚宁用来掩饰心灵创伤的一贴创可贴罢了,她为自己成了云纭在姚宁心目中的替代品而感到可悲。

所以那天回来后,吴晓跟姚宁大闹了一场,尽管姚宁百般解释自己是一心一意地爱着她的,至于云纭,那完全属于过去,自己对她真的已经没有爱的感觉了。但是在吴晓的心目中还是从此生生了疙瘩,在以后两个人交往的过程中,吴晓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拿云纭说事,有时候都让姚宁防不胜防。有时姚宁夸吴晓几句,她就猛不丁地来上一句:“你以前是不是也常常这样夸云纭?”如果有时候吴晓什么事情没做好,姚宁向她提意见,她常常反唇相讥:“对不起,我就是这种水平,谁叫你放走了才女,而交了我这个低学历、没本事的女朋友呢,后悔了吧!”

一次,姚宁要去美国出差,吴晓一边帮他收拾行李,一边问:“就要见到云纭了,心情一定很激动吧?”当时姚宁正急着整理去美国要用的一些资料,就没顾得上搭理吴晓,这让吴晓更加误会了,她又说:“好马也吃回头草,如果现在云纭还是一个人的话,你们这次就在美国破镜重圆了吧。”

这时,姚宁不耐烦地说了一句:“你怎么又拿云纭说事,烦不烦啊!”不料,吴晓脸色大变:“我学历低,能力差,不能和你比翼齐飞,你当然烦我了,要烦了就明说,别遮着捂着,搞那一套此地无银的伎俩,我不是那种没有自尊、非要赖上一个男人不可的人。”说着她转身离去了。

由于第二天就要启程去美国,所以姚宁就想等回国后再去找她解释,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回国后,她已经火速地经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个男朋友,她对他说:“我现在的男朋友各方面都不如你,我这么急着另找一个人,也是为了逼自己坚决离开你,我必须自己断了自己的回头之路。”

拥有美好的事物时,我们虽说应该居安思危,但亦不可思危过度,每日纠结于那些已经成为过去的故事,那个原本已经成为过去的、跟现在毫不相干的人,便长期纠缠在两个人的爱情生活中,最终导致爱情危机。其实,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那么我们就只能尽力过好眼前的生活,过去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只能让它过去,不要让它影响现在的生活。

7岁的孩子与妈妈玩耍。

小男孩翻着爸爸的相册,赫然一个面容姣好、身材漂亮、充满青春活力的妙龄少女,使人眼前一亮。

“妈妈,这个大姑娘是爸爸以前的女朋友。”孩子歪着头逗妈妈,“这是爸爸说的。妈妈,你气不气?”

“有什么气的?都是过去的事了,只要你爸现在是我的。小孩子别瞎说。”已经发福的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老公确实对她很不错,人有本事,又老实,在单位人缘、名声极佳,她真够幸福的!

“只要现在是我的!”她能够真诚地原谅和理解丈夫的过去,并在现实中奉献全部的爱心来关心和照顾丈夫。她从不对丈夫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如此豁达的心胸怎能不令全家相处安然,甜蜜幸福呢?

“只要现在是我的”,是一种对世事的豁然与达观,是一种对待自身处境的知足和满意,也是一种发展的沉着与务实。

能够满足于“只要现在是我的”,才能珍惜你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才会呵护、努力保持并使这一美梦持续和升华。

过去的人,过去吧

缘聚缘散总无强求之理。世间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谁能预料?该走的还是会走,该留的还是会留。一切随缘吧!

爱情全仗缘分,缘来缘去,不一定需要追究谁对谁错。爱与不爱又有谁可以说得清?当爱着的时候只管尽情地去爱,当爱失去的时候,就潇洒地挥一挥手吧,人生短短几十年而已,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没必要在乎得与失,拥有与放弃,热恋与分离。

失恋之后,如果能把诅咒与怨恨都放下,就会懂得真正的爱。虽然在偶尔的情景下依然不免酸楚、心痛。

卢梭11岁时,在舅父家遇到了刚好大他11岁的德·菲尔松小姐,她虽然不很漂亮,但她身上特有的那种成熟女孩的清纯和靓丽还是将卢梭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似乎对卢梭也很感兴趣。很快,两人便轰轰烈烈地像大人般恋爱起来。但不久卢梭就发现,她对他的好只不过是为了激起另一个她偷偷爱着的男友的醋意——用卢梭的话说“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一些其他的勾当”时,他年少而又过早成熟的心便充满了一种无法比拟的气愤与怨恨。

他发誓永不再见到这个负心的女子。可是,20年后,已享有极高声誉的卢梭回故里看望父亲,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游玩时,他竟不期然地看到了离他们不远的一条船上的菲尔松小姐,她衣着简朴,面容憔悴。卢梭想了想,还是让人悄悄地把船划开了。他写道:“虽然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复仇机会,但我还是觉得不该和一个40多岁的女人算20年前的旧账。”

爱过之后才知爱情本无对与错、是与非,快乐与悲伤会携手和你同行,直至你的生命结束!卢梭在遭到自己最爱的人无情愚弄后的悲愤与怨恨可想而知,但是重逢之际,当初那种火山般喷涌的愤怒与报复欲未曾复燃,并选择了悄悄走开,这恰好说明世上千般情,唯有爱最难说得清。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爱情仅仅是树上的一颗果子,爱情受到了挫折、遭受到了一次失败,并不等于人生奋斗全部失败。世界上有很多在爱情生活方面不幸的人,却成了千古不朽的伟人。因此,对失恋者来说,对待爱情要学会放弃,毕竟一段过去不能代表永远,一次爱情不能代表永生。

聚散随缘,去除执着心,一切恩怨都将在随水的流逝中淡去。那些深刻的记忆也终会被时间的脚步踏平,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未来的才是我们应该企盼的。

放不下吗?是你不想放

最美的风景不在眼里,而在心里;最好的情怀不在眼下,而是心上。世间的事,争不完,不如放一放;人间的利,占不尽,不如顺其自然。

心灵的内存有限,只好放下过去。释放新的空间,才能装下更多新的美好的东西。放下时的割舍是疼痛的,疼痛的过后却是轻松。

某人情感受挫,遭遇朋友的背叛,事业上又遭遇桎梏,他为此忧伤满腹,惶惶不可终日,常借酒精来麻醉自己。

家族中一长者闻之,主动前来劝慰,但奈何说尽良言,此人始终不为所动,依旧满脸哀愁。

最后此人说道:

“您不用再说了,我都明白,但我就是放不下一些人和事。”

长者道:“其实,只要你肯,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可以放下的。”

“有些人和事我就是放不下!”此人似乎有点不耐烦。

长者取来一只茶杯,并递到此人手中,然后向杯内缓缓注入热水。水慢慢升高,最后沿着杯口外溢出来。

该人持杯的手马上被热水烫到,他毫不迟疑地松开了手,杯子应声落地。

长者似在自语:“这世间本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真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该人闻言,似有所悟……

是的,这世间本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真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在一些人看来,有些事似乎是永远放不下的,但事实上,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必须紧握不放的,其实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或许有人要问——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人在放下时不会感到疼痛?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只有在真正感到痛时,你才会下决心放下。

不要刻意去遗忘,更不要长期沉浸于痛苦之中。

人生短暂,根本不够我们去挥霍,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一段消逝的感情,每一份痛苦的经历,都不过是过客而已,都应该坦然以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做自己喜欢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对生活,学会温柔以对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对于不快的经历却常常铭记,这是对遗忘的一种抗拒。

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就如你吃过了糖会很快忘记甜,吃过了黄连却口有余苦。

很多人无论是待人或处世,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实到头来,还是很少如愿——因为,每个人的心态都是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女士给了一个朋友三条缎带,希望他也能送给别人。这位朋友自己留下了一条,送给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两条,因为他觉得由于上司的严厉使他多学到许多东西,同时他还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出一条送给另外一个影响他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惊讶,因为所有的员工一向对他敬而远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缘很差,没想到还有人会感念他严苛的态度,把它当作是正面的影响而向他致谢,这使他的心顿时柔软起来。这个上司一个下午都若有所思地坐在办公室里,而后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条缎带给了他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他们父子关系一向不好,平时他忙着公务,不太顾家,对儿子也只有责备,很少赞赏。那天他怀着一颗歉疚的心,把缎带给了儿子,同时为自己一向的态度道歉,他告诉儿子,其实他的存在带给他这个父亲无限的喜悦与骄傲,尽管他从未称赞他,也少有时间与他相处,但是他是十分爱他的,也以他为荣。

当他说完了这些话,儿子竟然号啕大哭。他对父亲说,他以为他父亲一点也不在乎他,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不喜欢自己,恨自己不能讨父亲的欢心,正准备以自杀来结束痛苦的一生,没想到他父亲的一番言语,打开了他的心结,也救了他一条性命。这位父亲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点失去了独生的儿子而不自知。从此这位上司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调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亲子关系,加强了儿子对自己的信心。就这样,整个家庭因为一条小小的缎带而彻底改观。

送人以缎带,证明你已遗忘了相处中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责难,忆起别人给你的快乐和益处。而受你缎带者却更能被你感动,看到你的心灵之美,爱你、助你。学会遗忘,拾起那根缎带送给让你受伤的那个人,他将回报你一片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