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对君权(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著
- 1785字
- 2024-11-01 16:24:59
丹麦插曲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Ⅳ)最终成为新教的伟大捍卫者。这位路德教徒以荷尔斯泰公爵的身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诸侯。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克里斯蒂安四世还对继承易北河和韦斯尔河之间德意志主教管辖的世俗领土十分感兴趣。在地缘层面上,他必须战胜意图在波罗的海称霸的瑞典(瑞典是丹麦在该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位丹麦国王不仅好战,还受到来自英格兰与联省共和国以及法国黎塞留红衣主教外交战略的影响。克里斯蒂安四世发动战争,但却没有考虑到天主教阵营军事实力的变化。
阿尔伯莱希特·冯·华伦斯坦(Albrecht von Wallen-stein)元帅的雄心与军事才能
1625年7月25日,斐迪南二世任命雄心勃勃的捷克贵族阿尔伯莱希特·冯·华伦斯坦为军队统帅。华伦斯坦带领一支自费供养的雇佣兵军队,在萨克森州的战役中取得巨大的成功,最终成为一位权势滔天的人物,但很快便让皇帝感到威胁。斐迪南二世于1630年罢免华伦斯坦,4年后这位将军遭到暗杀。
插图 华伦斯坦的青铜雕像,位于布拉格沃伦斯坦花园内。
华伦斯坦1583年出生于没落的捷克贵族家庭,他在年少时期就表现出极大的志向。尽管在路德教的影响下长大,但为了在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中谋得职位,华伦斯坦于1606年改信天主教。1609年,他迎娶了一位富有的寡妇;而在1620年白山战役之后,捷克贵族们被处死,华伦斯坦则趁势私吞了一部分贵族的财产,这使他成为波希米亚地区最富有的人物。华伦斯坦财力雄厚,以致他向皇帝提议要建立自己的军队,与天主教军队并肩作战。也正因如此,他于1625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元帅,直到1630年被解职。两年后,斐迪南二世再次向他求助。但是由于怀疑华伦斯坦图谋叛国,斐迪南二世还是决定处死他。华伦斯坦得知消息后企图逃亡,但最终于1634年2月25日在切布城被暗杀。
由于皈依天主教的捷克贵族阿尔伯莱希特·冯·华伦斯坦的助力,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实力得到加强。华伦斯坦的军事才能为他赢得了皇帝的赏识。斐迪南二世将波希米亚北部的弗里德兰地区赐予华伦斯坦作为封地(最初封为公侯领地,后又加封为公爵领地)。引人注目的弗里德兰公爵是一位真正的军阀。由于他的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完全依赖天主教联盟的军队,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帝国内的诸侯都信奉天主教,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在天主教联盟中拥有高度的政治自治权利。华伦斯坦向皇帝承诺招募两万名武装雇佣军,并用自己的财富来供养军队。这支强大的军队不仅在战场上毫不手软地通过抢劫和掠夺获得财富,而且极大提高了天主教阵营的军事效率。这支军队中极少出现逃兵,华伦斯坦在计划招募军队的时候就已经知晓如何预测和应付这种现象。因此,他在战场上赢得多次胜利。1626年,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军队于卢特战败后,帝国军队占领丹麦的荷尔斯坦、石勒苏益格和日德兰半岛。除此之外,丹麦还不得不割让梅克伦堡和波美拉尼亚公爵属地。
克里斯蒂安四世
丹麦君主的马术肖像,赠予卡雷尔·范曼德三世(Karel van Mander Ⅲ)(创作于约1640年,现藏于哥本哈根罗森堡城堡)。克里斯蒂安四世在位时间长达59年,是丹麦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通过军事与经济改革积极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这也促进了丹麦帝国的扩张。
1629年,斐迪南二世颁布所谓的《归还教产敕令》(L'édit de Restitution),这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内宗教政策的转变,他声称要让帝国回到16世纪的宗教环境。根据敕令,自1552年签订《帕绍条约》(L'édit de Passau)以来,所有天主教会被没收的土地(包括100多座修道院及其周围土地)都必须归还。此外,只有那些签署1530年起草的《奥格斯堡信纲》(Confessio Augustana)的新教徒才能继续享有宗教自由。其他所有教派都被视为“邪教组织”,他们的教会必须解散。斐迪南二世单方面颁布这项敕令,甚至没有事先征求帝国议会的意见。这一独裁决定引起包括巴伐利亚公爵在内的几位天主教诸侯的反对。然而,蒂利伯爵和元帅华伦斯坦所指挥的天主教联盟军队却严格地执行《归还教产敕令》。
两个月后,1629年5月29日签订的《吕贝克和约》(La paix de Lübeck)结束丹麦对三十年战争的介入。克里斯蒂安四世抛弃了他的新教盟友,以换取被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占领的丹麦领土。但是梅克伦堡公爵领地内的财产却归华伦斯坦元帅所有。和平似乎如此稳固,以致斐迪南二世向部分天主教阵营做出妥协,尤其是巴伐利亚派系与1630年雷根斯堡诸侯会议(L'assemblée électorale de Ratisbonne)——他削去华伦斯坦的军队指挥权并遣散其大部分军队(这些军队因野蛮掠夺而声名狼藉)。德意志天主教军队则因为是在蒂利伯爵的指挥下而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