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学院

弘文学院,亦称“宏文学院”,是清末日本专为中国留学生兴办的一所速成学校,创建于1902年,校址在东京牛込区西五轩町三十四番地,校长(也是创办人)是嘉纳治五郎(1860—1938)。

嘉纳担任过日本贵族院议员,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名誉教授。历任第五高等中学、第一高等中学校长,教育部普通学务局长,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等职。东京高师培养全国的中学教员,其校长则负责全日本的中级教育。嘉纳担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达26年,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望。甲午战争刚结束,1896年,第一批13名中国公费留学生到达东京,日本外交和教育当局把他们委托给嘉纳治五郎。从此嘉纳负责中国留学生进入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之前的补习教育。嘉纳在创办弘文学院前曾到中国考察,会见清廷政要。

弘文学院以教授普通科为主,学习日语和一般科学知识,为升入高等专门学校打基础。同时兼设各种速成班,如师范、警务、理化、音乐等。速成班通过翻译进行讲授。该校还为赴日考察或学习教育的中国人开设旁听班。各科的学习年限不同,普通科为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个月、八个月、一年、一年半不等。班次以学生的省籍编排,学生原则上寄宿。

鲁迅是该校第一届56名学生,也是22名寄宿生之一。学生年龄从17岁到34岁不等,平均为25岁,虚岁22的周树人被编入普通江南班。学校有一些针对中国学生的规定,如住校学生起床后和就寝前都要行礼、“学生必须尊重本国的国体和本院的体面”、“凡逢孔圣诞辰,晚餐予以敬酒”等。

鲁迅弘文学院毕业照,摄于1904年

嘉纳治五郎从小聪慧,但个子矮小,身体虚弱,因而对武术特别有兴趣。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读书期间,他拜了几位师傅练习传统柔术,并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对方的体重与力气,能使小个子把大汉背起来抛出去,也就是“柔能制刚”,并整理出一套规范化的指导方法。毕业后,嘉纳一面开设家塾照顾亲戚朋友的孩子,创立弘文馆传授英语,一面为普及现代柔道而设立讲道馆。现今奥运会项目柔道,就是他创始的。

弘文学院于1902年3月在学院内举办了讲道馆牛込柔道分场,招收清国留学生。鲁迅入学不久就与许寿裳等三十多名留学生报名参加,是牛込分场接纳的第一批门生。(1)

在弘文学院,鲁迅经历了两次学潮。

第一次是因为部分同学不满学校的入学规定而停课一周。当时留日学生越来越多地加入“革命排满”的浪潮。清政府甚感担忧,由驻日公使蔡钧与日本政府议定,对留学生入军事学校加以限制,规定非官费生不得入日本士官学校;日本政府也规定,非由驻日使臣签发证件,中国学生不许入士官学校。在弘文学院学习的自费留学生吴稚晖(1866—1953)等人于7月13日要求公使开具证明,准予入成城学校学习陆军,遭到驻日使馆刁难。吴稚晖、孙揆均率领26名留学生大闹使馆。公使蔡钧邀来日本警察进入使馆驱散学生,并将吴、孙二人拘捕,随即由日本内务部下令解送回国。留学生会馆为此召开大会,决定各校一律停止上课以待交涉。弘文学院一些自费生也纷纷申请退学。(2)

另一次是52名学生集体退学,对弘文学院的无理举措表示抗议。院方对学生屡次要求改革普通科课程不但拖延不顾,反由教务干事三矢重松、舍监大久保等人出面召集学生,强行颁布了增收学生学习及医药卫生费用的新条例十二则。学生们先派代表向院方提出修改条例的意见,院方坚持不改,并称三日后即须实行,学院规则,他人无权商酌,如有人为此退学“决不强留”云云。学生们忍无可忍,决定集体罢课,52人收拾行李同时退学出院,其中包括张邦华、顾琅、伍崇学、周树人、许寿裳等。校长嘉纳见此情景,致函清国留学生总监,称将改良课程以图挽回。学生于留学生会馆集会,提出改革课程、开办走读、撤去教务干事等项要求。经交涉,院方接受了学生提出的要求,答应改良课程,而且废除新条例。全体学生于4月16日胜利返校。

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普通速成科毕业。他获得的毕业文凭上写着:“大清国浙江省周树人,从明治三十五年四月至本年四月,在本学院学习日本语及普通速成科毕业,以此作证,明治三十七年四月三十日,大日本弘文学院院长嘉纳治五郎(章)。”

弘文学院毕业照上的鲁迅神情俊朗,精神饱满。弘文学院的两年,让他开阔了眼界,打牢了基础知识。

毕业后的去向,鲁迅早已想好了。按规定,鲁迅应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然而,鲁迅决定学医。他后来回忆说:“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3)“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4)此外,据鲁迅自述,他自幼牙齿不好,在国内试尽中医验方,终归无效,所以想学医是也“挟带些切肤之痛”的。(5)

东京本不乏医学校,但是鲁迅不喜欢留在东京。他的《藤野先生》一文,劈头第一句就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并不是对东京这座城市不满,而是看不惯群集这里的中国留学生。有的留学生只为了镀金后回国升官发财,不安心读书,却热衷于吃喝玩乐,或在会馆里“咚咚咚”地学跳舞,或关起门来炖牛肉吃。鲁迅对此很反感:“炖牛肉吃在中国就可以,何必路远迢迢,跑到外国来呢?”为了避开这些人,他决定到地处东北的偏僻小城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学习。


(1) [日]细野浩二《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载日本《朝日亚洲评论》1976年冬季号。

(2) [日]细野浩二《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载日本《朝日亚洲评论》1976年冬季号。另据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第二章“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

(3) 鲁迅《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4) 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

(5)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鲁迅全集》第1卷。参见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重庆:作家书屋194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