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文化的场域,人的场域

从万科良渚文化村到湖畔创业研学中心再到融创学院,我与沈老板交集最多的,是他在为湖畔新校园做“包工头”的日子。

第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是沈老板他当时抱着一叠厚厚的图纸,来十里芳菲讨论室内软装的设计,他兴奋地和我们讨论着湖畔新校园的功能。我作为“村长”也带着他和设计团队参观了新开放不久的十里芳菲。我们在“村民食堂”停留下来,似乎找到了共同的链接——食堂原型的灵感都是来自日本度假胜地轻井泽的虹夕诺雅。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在2020年新校园刚刚主体落成。我和万善老师几个学员一起探访还在紧锣密鼓安装家具的湖畔新校园。沈老板带着我们一路边走边讲,当时室内还弥漫着刚装修的气息。他指着湖心的一栋木结构的房子,向我们这些怀着迫切的心参观新校园的学员们,认真地讲着它的工艺、材质、故事还有他对中国传承百年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赞叹。

在我印象中,他的确是一个被拉进互联网行业的地产人,而且是一个在互联网领域主持建设了一栋有独特“文化场域”的地产人。当我拿到这份书稿反复阅读时,我的感触是深刻的,我更感佩他于书外所展现的自我更新能力,他把人生的每一步都用来打磨更好的自己。

我们时常讲“物是人非”,仔细想来并非如此。物即是环境,环境会塑造着人,而人也在改造着环境。人与物、内在与外在、环境与文化互为滋养,互为影响,互为塑造,互为成就。

文化的场域,也是人的场域。正如我在营造十里芳菲这个坐落在杭州西溪湿地美好的小村子的时候,我对小伙伴说的:在村落里,这里的能量是指向未来的,是阡陌纵横、散落连接,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力,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滋养的一个空间。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因为是同类而被喜欢、吸引,就是这种选择,所以我们就走在了一起。我们是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有着对事物共同偏好的一群人,我们的希望也就有着同样的方向。

在过程中修己成人,结果只留给时间。

花间堂/十里芳菲创始人

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