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巧:简明循证法(原书第4版)
- (美)奥古斯特·H.福廷六世等
- 2410字
- 2023-01-30 20:57:59
译者序
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巧(原书第4版)
2021年7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目前中国有1.9亿65岁以上老人,4000万失能老人,老年人口规模史上最大;与此同时,中国的生育率低至1.3,进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1]人口老龄化,在经济领域影响着经济增长、储蓄、消费与投资、税收及代际资源配置;在社会层面则影响着医疗保健、家庭构成、生活安排、住房和人口流动等。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但预期寿命并不等于健康寿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加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也让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反思当下的医疗制度及医患关系。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动荡时代的管理》中曾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后疫情时代,精准医学、数字医疗、靶向治疗、器官移植等医学词汇被越来越多地讨论,社会各界对现代医学和医生也抱有更多的期待。但历经疫情,整个医疗产业其实面临着巨大的阻碍。医院人工和运营成本上升,医保报销限制更加严格,药品和医疗技术的成本也在飞速上涨,医院还要持续不断地面对医疗纠纷引起的诉讼甚至是伤医威胁。在美国,一份针对30个行业满意度的评估调查显示,美国国税局排名第27,医院排名第28。[2]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医师协会在2018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调研显示有50%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没有得到社会认可;62%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个难题,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而医务人员对其执业境遇也不满意,医患之间本应有的信任和温暖往往被怀疑和责难取代。哈佛大学科学史系著名的医学史教授查尔斯·罗森伯格(Charles Rosenberg)在《来自陌生人的照顾》(The Care of Strangers)一书中提出:现代医学逐渐出现了医学花费成倍增加,但人所感受到的温暖却越来越少的异化趋势。他在《当代医学的困境》(Our Present Complaint)中写道:现代医学正在逐渐背离医学的目的和初衷。在不考虑医疗体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存在一种矛盾现象:那就是医生越是技术高超,离病人越远,患者对医生越是充满不信任;医生技术能力越强,越容易失去自主性;患者对技术充满信任,却对医疗现状越来越不满意。确实,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医学技术在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医生屈从于技术本身,禁锢了医生的创造性和人文精神。
英国社会学者朱森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经典论文,强调18世纪末之前医生的收入来源是患者付费,因此患者有择医的权力。而医生诊断主要以患者的病史为根据,患者对医生引用的医疗典籍通常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医患是在较为平等的基础上互动的。但医院医学的兴起改变了这样的状况——医生的收入来自其受雇的医院或国家,而非患者直接付费;医生职位的晋升取决于同行的评价,而非受患者欢迎的程度。结果是医患之间的权力关系从此改变。医生关注的对象则从个体化转向器官与组织的病变,实验室医学的兴起更强化了这个趋势。此外,医生使用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医学仪器更是患者所难以了解的。根据朱森的说法,现代医学的兴起也是患者从“医学宇宙观”消失的过程。[3]此外,现代医学的专业分化使得医疗成为一个需要集约管理的领域,现代大医院的经营运作尤其如此。患者在医院看病往往必须往返于不同的部门,接受不同专业人员的检验、诊察、治疗与照护。就医过程本身很像是在与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或企业组织打交道。患者求医的艰难历程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沟通成本,降低了信任度。
在我国,医患关系的研究和探讨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社会学家和人文学家逐渐意识到,若想真正缓解医患关系,医学诊疗中应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医学也应更多地回归人文,让专业和温暖共同缓解个体的痛苦。政府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推进,2019年开始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患者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近几年开展的集中带量采购,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模式、按病组(DRG/DIP等)付费等改革也旨在实现“价值医疗”,让医疗回归初心。政策可以起到引导带动作用,但让患者满意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要靠医生。医生要在一次次的诊疗中落实一个个政策,最终让患者满意,让医患双方受益。以患者为中心便是医生的自我处事之道,而掌握必要的技巧则定会改善医生与患者的交流。笔者2017年将本书第3版Patient Centered Interviewing翻译出版,该书最大特点就是用实务性的语言概括性地为繁忙的医务工作者提供非常简单易行、可操作的交流技巧和办法。例如,本书主线介绍的“以患者为中心”五步面谈法,以及使用共情话语进行答复的N-U-R-S方法。4年过去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有了新背景,也遇到了新挑战。本书第4版增加了如何运用科技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内容,介绍了在数字时代怎样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问诊,许多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通过一个个小的改变让医患沟通变得更顺畅。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阶段,已经能够进行深入自主的学习,如IBM的沃森人工智能平台,能在17秒内阅读3000多部医学专著、25万篇学术论文,并能对深入学习后的病例提出与医学专家相同的治疗方案。也许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未来,人工智能会大范围地取代医生吗?我的答案是,人工智能可能在知识上超过人类,但永远不会有人的意识,医学是有感情的事业,“医者仁心”“医乃仁术”才是患者信赖的根本。《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曾说过:“雨滴汇入山谷的具体路径是不可预测的,但它的大方向是必然的。”医学是人类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医学的初心。每位医者不可忘记,我们爱医学是源于我们爱患者的初心。相信《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技巧:简明循证法(原书第4版)》一书会给临床医生以帮助,在我们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医患关系会回归以往的信任与和谐。
王岳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1]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 弗莱德·李.假如迪士尼运营医院[M].何静,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3] N. D. Jewso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ick-Man from Medical Cos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