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末日狂奔
- TheGame再融资游戏
- 一骑绝尘F
- 3211字
- 2023-02-05 14:04:57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乔治·索罗斯
2015年还没过完,雷蒙就正式和赵政提了离职,赵政没有做太多的挽留,或许这早已在双方的意料之中。
形单影只的海利决心先不去想太多了,把手头的工作先做好,收益这块也不由他自己,慢慢再规划以后的事情。眼下中机公司的股份出售经过不懈地努力,倒是有了点头绪,出人意料的是对此表达意向的是目前中机公司的现有股东,一家汉东市的民营企业苏远集团,该公司目前旗下也有两家上市公司,看上去倒是实力雄厚。海利觉得倒也是幸运,说到了解中机公司的情况,清楚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及对其改制苦难程度有明确的心里预期的,那原来的股东倒是最佳的人选,在之前做推介的时候,他压根儿都没想到这一层。海利一拍自己的大腿,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灯下黑嘛?
至于转让的价格,海利和赵政商量后,为了满足其他合伙人决定尽快出售的希望,把价格定在了原来5000万基础上,每年8%的回报率,也就是总价6200万,这个价格对于苏远集团来说确实是捡了便宜了,他们爽快地答应了。海利草拟了转让的文件,里面约定了定金支付500万,并在接下来的2个月完成尾款的支付,否则将没收定金。同时他基于之前翻阅中机公司董事会股东会的会议记录,后续还有一笔分红未支付,届时如果分红发生在股权交割之后,则苏远集团也必须全部将该笔资金支付给原股东,也就是赵政设立的合伙企业。
就在海利让对方支付了500万定金,以为尾款会在约定的时间到来,这看似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在后面耗费了他半年多的时间。
就像雷蒙预估的那样,赵政后面很快又招人了,这次来的是一个从券商过来的汽车行业研究员陈飞林,消瘦的个子,戴着一副玳瑁色的圆框眼镜,还是非常有书卷气。看着眼前这位26、27岁的年轻人,海利仿佛觉得看到3年前的自己,不光是相似的从业经历,更相似的是那时的心态,从原来的大机构出来,都想着挣脱束缚能赶上一趟业务发展的快车道,但欲速则不达,看来每个年轻人的成熟成长都要自己亲身经历些事情才行。
赵政招飞林的目的自然很明确,就是想利用其汽车行研的身份背书,来为他筹划的汽车产业基金做准备。他开始吹嘘之前成功投资了铭华汽车的逻辑,海利听得直反胃,一来投资铭华收益更多是来源于牛市,企业本身业务一般,即使在拿了定增的资金后,铭华的新项目进度也不甚理想。其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大家都喜欢把逻辑这个词挂在嘴边,逻辑要么是逻辑学,要么就是客观规律的意思,什么时候投资这么主观性,偶然性,不确定的事项成了逻辑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自大的表现,把分析的理由,当做一个必然会发生的规律。飞林倒是挺认真地记录着,就本身要投资汽车产业这块,确实是有空间的,最主要还是怎么投的问题。按照赵政的设想,要募集汽车产业基金是因为有铭华汽车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和景华电子这样的带点汽车电子概念的成功投资案例,至于募集的资金真正用途,可以超越这个范围。
“当然,我们首选是汽车产业,这也是请陈飞林加入的原因,你的行业研究背景能让我们的基金投资更具专业性。”赵政微笑着夸奖新同事,海利看着他的神态似曾相识。
“后面市场的竞争肯定还是激烈的,我们这支基金的募集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笔钱,比如说初定规模3亿,以后我们可以用来当劣后资金,过桥资金,甚至可以部分用来补充利息,但只要周转地快,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3亿可以创造30亿,50亿甚至更大的资产规模来。”赵政心情显得格外激动。
“至于基金模式,从募集的角度看,到时候用双GP,其中一个GP是荣格投资,另一个是格尔投资,这方面基金结构设计海利配合飞林一起把募集推荐材料完善一下。”
“明白。”海利记下来了要点,但他心里很清楚,这个双GP中,荣格投资只是一个烟雾弹,最多是利用了国企的信誉,以及荣格有汽车产业背景的优势,至于利润,那估计是九牛一毛。
在江南银行的帮助下,对这个汽车基金的感兴趣的人倒是也有不少,但由于股灾刚刚过去,暴跌的记忆尤新,客户对股权类投资还是心有余悸,真正下单的人并不多。没办法,只能继续扩大客户的涉及面,海利也找了老东家德信证券帮忙介绍了客户,一个多月过去,预计的募集规模也就1亿多,距离3亿的目标还有些差距。海利第一次感受到了募集资金的困难之处,要把金融产品卖给客户是最难的,因为是无形的,像是把思想卖给别人。其中一次路演中,有一个客户西装革履,看上去像是懂行的人,他在路演的过程中毫不客气的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
“你们的模式是不完整的,”这位客户说到:“你们还没有真正遇到股价倒挂,与大股东发生纠纷的案例。”
“我们选择的标的,会对大股东的资质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铭华汽车如果发生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们相信铭华控股作为一家国企是可以履行责任的。”赵政有点勉为其难地回答。
“我觉得应该部分市场化参与,部分去购买一些固定收益的产品会更好,你们说的模式还要聚焦汽车行业,有点困难。”客户不依不饶。
“这个...我们相信还是可以挑选到的...”赵政被问得有点结巴。
随后这位客户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提早离场了,让一众其他客户愕然。
陆陆续续花了将近两个月后,基金募集了将近2亿,大家都竭尽了全力,把能想到的渠道都已经跑了个遍。基金里面不少认购的投资人都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他们倒是懂得这个基金如果真如赵政所描绘的用途的话,或许可以产生不错的收益。最后赵政还是决定结束募集了,毕竟拖太长的时间可能让前期的客户流失,2个亿,也不错了。
进入2016年的市场,尽管开年就经历了熔断,但指数的进一步下挫,确实结结实实地砸出了大坑,对于参与定增的机构来说,低估值+折价,似乎是一个完美的时间点,各路的参与者正以光速奔向这个市场。
除了像江南银行和江州银行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正大跨步以更为宽松的条件向市场输送资金外,一些新兴兴起的政府平台基金也以惊人的规模横扫市场,其中有一家叫中部股权基金的公司,利用城投平台从一家银行借来的几十亿资金作为基金劣后级,然后再从另一家银行以1:9的杠杆借来上百亿,自己补仓,自己付利息,在大型国企公司增发中实现了各种份额鲸吞,震惊了全市场。而规模更小的机构也同样在以组团拼份等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海利收到不少朋友的请求,请他以顾问方式教教他们怎么做保底定增,甚至一个规模只有个把亿,之前一直专注在二级市场的小私募也找他要保底协议的模板。银行这边之前海利接触得更多是总行或是各地分行的金融市场部或者资产管理部等部门,但现在一夜间仿佛所有的银行职员都参与了进来,以前来公司谈存款的城南支行经理也来告诉海利,他们银行也可以配套定增的资金,资本业务方面他们要发力。
而在另一边,也就是发行人上市公司这边,情况一样疯狂。原本需要花上一年半载的路演募集资金,现在只要他们愿意承诺保障,钱就像打开的水龙头自来水一样来得容易。而信用方面,原本质押股票只有5折的资金,现在可以7折,8折,甚至不需要你提供质押品,只要你提供信用就行。收益方面,更是离谱,在海利参与这块市场的时候,大股东往往只能拿到20%-50%的收益,而且基本上相当部分项目,大股东根本拿不到一分收益,但现在环境完全变了,70%,80%甚至更高,这大大刺激了他们欲望,原本不需要融资的企业也经受不了这样诱人的条件。海利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几个项目,其中一个叫泰力科技的电子公司,大股东居然占了95%的超额收益,留了5%给产品的投资顾问,而银行只拿了一个固定收益。
最让海利觉得意外的是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可能基于风控的限制,只允许运用结构化投资的方式参与定增市场,而且银行只能投资于优先级。但这家银行的一个部门却天才一般地“找”到了一群贸易公司,先放贷给他们将近1个亿,然后通过贸易公司出资当劣后级投资人,再让自己地银行配优先级资金,完美绕过了银行的风控。
整个市场在2016年高歌猛进,半年完成了将近1万亿的规模,同比增幅高达60%,赵政几年前的预测倒是真的实现了。但看着市场这一切热闹的“创新”,一种末日狂飙的气息让海利感到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