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诗情·诗意·诗美——毛诗奇歌词艺术赏析

论及云南的歌词创作,毛诗奇始终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公安文联原副主席、云南省公安音乐舞蹈家协会原主席、《云南警察文学》执行主编、云南省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重身份的他,1964年就开始在《少年文艺》上发表文艺作品,半个世纪以来笔耕不辍,先是以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名世,而后又带着丰厚的诗歌创作资源涉足词坛,自第一首歌词《雪花白·钢花红》在《词刊》1986年第4期发表以来,一发而不可收,坚持一手写诗、一手作词,双管齐下,迄今已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含演唱、演播)诗歌、歌词三百余首,出版了《毛诗奇诗选》,数十件作品被收入《百年中国千家词》《云南百家原创歌曲精选》《云南当代歌词选》《云南词家词选》等多种词曲选本和许多作曲家出版的个人专集之中,大多数词作与作曲家结为“秦晋之好”后广为传唱,成为七彩云南歌词界同时拥有诗人和词作家两顶桂冠的响当当的实力派词作家。

毛诗奇创作发表的一首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歌词作品,给我总的印象是除了具有一般常见的构思巧妙、意象清新、意境优美、特色鲜明、情真意切、意味无穷等艺术特点外,诗情、诗意、诗美是构成毛诗奇歌词艺术个性的最大亮点。现就其歌词做如下粗浅赏析:

浓郁诗情的营造。歌曲是一种集词、曲、唱于一体的综合听觉艺术,始终以抒情见长,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所歌咏的“未成曲调先有情”,难怪有人如此说“无情不成歌”。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有一句精辟论述:“艺术就是感情。”郭沫若也曾经说过:“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作为诗的姊妹艺术——歌词,是歌曲中不可分割的文学部分,与诗一样必须是抒情的,不抒情不能成为真正的歌词。这里所说的情,即人之常情,它既是纯情,也是真情。有着数十载诗歌创作历练的毛诗奇很懂得这一道理,下笔始终不忘“动人心者先乎情”,在歌词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诗情氛围,为后来的作曲家谱曲、歌唱家演唱提供了充分的可引起心灵共鸣和尽情抒发的情感基调。他创作的歌词一经出炉,就有作曲家拿去谱曲,有歌手拿去演唱,甚至参加各类声乐比赛,还被音像出版社制作成CD、VCD面向市场发行。这除了毛诗奇因才情出众和人格魅力在乐坛赢得广泛关注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歌词作品所营造的浓郁诗情,深深感染了他所认识或不认识的作曲家、歌唱家。现试以他的《七色彩云南》为例:

我家住在彩云南/彩云生处有村寨/裁片朝霞做衣裳/又把暮云当炊烟/太阳用七色光线编织彩云南/月亮用柔情亲吻彩云南/高原用血色红土托起彩云南/万物用七色生命渲染彩云南/啊 彩云南 美丽的彩云南/啊 彩云南 神奇的彩云南……

作者在这首歌唱家乡彩云南的词作中,将所抒之情融合进具体描绘中,“裁片朝霞做衣裳,又把暮云当炊烟”两句,极其浪漫地渲染出家乡“彩云南”诗情画意般的特定地理环境,而后接连运用四个排比句,具体描绘“彩云南”的立体美,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题,由衷而真诚地唱出“啊 彩云南 美丽的彩云南”,“啊 彩云南 神奇的彩云南”的赞美之情。整首歌词一唱三叹,以景传情,情随景生,充分展示出内在的抒情美。正如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张永权撰文评价《七色彩云南》这首歌词的艺术特色时所说:“这不仅是歌声中的彩云南,也是诗人心目中的彩云南;这是人与自然互相依承和谐共处的彩云南,也是洋溢着浓郁诗情的彩云南。”

再以他的《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为例:

高高的红岩坡哟宽宽的弥渡坝/有一条河在亮汪汪的月光下流淌/小河流淌着阿妹多情的歌啊/小河流淌着阿哥对爱的渴望//那优美的情歌绕山绕水绕着哥的心儿转/那幽静的小河拐来拐去拐向遥远的地方/那亮汪汪的月光给情歌镀上神秘的色彩/那清悠悠的河水引来嫦娥人间寻找情郎……

世人皆知,《小河淌水》是一首经久不衰的云南少数民族经典民歌,非常传情,非常好听。现在再来创作同样题材的歌词,除了构思立意要出新出彩之外,还要像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在“情”字上大做文章,也就是说词作者要善于造情,要将一个个富有情感的歌咏意象贯穿于整个作品的描写中。而毛诗奇的《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这首歌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他把每一个描写意象都倾注进丰富真切的情感中,从而诱发作曲家的绵绵乐思,为之谱写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盎然诗意的开拓。有人在论述诗意时说:何谓“诗意”,诗意是一种感觉,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诗的格调,诗的意境,诗的氛围。歌词作品如何摆脱标语口号式的概念化说教、无病呻吟的感叹,或者肤浅直露的叙述,以及毫无剪裁地铺陈,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笔下歌词的文学性,写出其诗意,使其具备诗的美质。已故湘籍著名诗人、词作家于沙就曾在词坛响亮地提出“我把歌词当诗写”的口号。毛诗奇深谙此道,他凭借深厚的诗学造诣和艺术修养,巧妙地将诗与歌词这一对姊妹艺术的相同点有机地连接,融会贯通,用诗人的特有敏感度去体察生活,选择题材,构思谋篇,从立意上提炼开拓出盎然的诗意,故而付诸笔端的一首首歌词不落窠臼,形象鲜明,立意高远,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凸显出诗意美。让我们先来品赏他首发于《词刊》(2005年第8期)上的《苍山雪 洱海月》:

苍山雪 洱海月/十九座山峰似琼宇/十八条溪水流碧玉/清波碧浪入洱海/冰心一片望明月//苍山雪 洱海月/下关风送来花仙子/上关花忙报春消息/苍山雪永留相思梦/洱海月圆了可会缺//啊 苍山雪 洱海月/化作石骡化作云/生死爱恋心不移/白雪明月肝胆照/海枯石烂未有期

“风花雪月”是云南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观,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毛诗奇这首短小精悍、朴实无华的民谣体歌词《苍山雪 洱海月》,显然是从当地至今还在流传着的民谣“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演化而来,但在立意上更胜一筹,突破了原民谣仅仅停留在写“风花雪月”四大景观的表面上,而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苍山雪、洱海月歌咏成是一对“生死爱恋心不移,白雪明月肝胆照”的恋人,再现了白族民间传说《望夫云》中南诏王的公主与她的情郎青年猎人相依相恋的情景,这样高远的立意,可见词作者睿智的艺术灵性非同一般,可谓匠心独运。

再让我们来品赏他的《高原明珠香格里拉》:

啊,香格里拉/人间美景香格里拉/世外桃源香格里拉/黑颈鹤为你带来福音啰/世纪之谜有了解答//三江并流出峡谷/雪山顶上飘彩霞/冰川汇成蓝蓝的碧塔海/草地开遍绚丽的杜鹃花……

香格里拉原名叫中甸,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96年10月,云南发起了一次“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动。2001年12月17日,经民政部批准,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毛诗奇创作于1996年5月的《高原明珠香格里拉》的艺术灵感,就是词作者在这次“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动中获得的,他以诗人的敏锐眼光,最先发现并捕捉到这一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创作题材,并迅疾构思成篇。歌词一经脱稿,著名白族作曲家碧波立即将它谱写成藏族风格歌曲,经藏族歌唱家卓玛拉初、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王硕等歌唱家演唱后,先后由中唱成都公司和云南民族音像出版社录制成VCD,出版发行后大受欢迎,一时风靡于迪庆高原和云南各地,很快在群众中流行开来,然后又流传于全国的其他城市乡村,后被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好歌不断·民族经典必唱1》一书。著名赣籍词作家秦庚云在一篇文章中论述经典歌曲时如是说:“经典有诸多特性,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保鲜期’‘保质期’很长,有跨越时代的传承价值。对于歌曲而言,能不能流行,主要在于音乐;能不能传世,主要在于歌词。”毛诗奇作词的《高原明珠香格里拉》能做到久唱不衰、传唱至今,正好印证了秦庚云先生的这一论点。

优雅诗美的凸显。何谓诗美,概括地讲包含三层意思:语言美、形式美、艺术美。一直以来,词坛流行着一句已成共识的行话:一首好歌词,就是一首好诗;但一首好诗,并不一定是一首好歌词。这是因为诗是供人阅读的视觉艺术,而歌词是供人谱曲演唱的听觉艺术。如何将作者笔下创作出来的歌词真正成为“能唱的诗”,著名诗人、词作家于沙曾在他的《歌词,呼唤着诗美》一文中写道:“诗人的本领,在于不但能认识美,而且还能创造美。对于长于写‘能唱的诗’的歌词作家,难道不也应该具备这个本领吗?”兼有诗人和词作家两重身份的毛诗奇,经年累月地苦心经营着他的一首首心爱的诗作,同时,也在经年累月地苦心经营着他的一首首心爱的歌词,不但从中认识美,而且从中创造美,故而每创作一首歌词作品,都力求做到谱曲能唱,离曲能颂,使之具备诗的美质,从中凸显出诗的况味、诗的神韵。现从他发表和出版的数百首歌词作品中随意摘录几首,以飨读者诸君:

端起澜沧江/从早晨泼到晚上/泼啊泼啊/把太阳泼成月亮/泼湿你的新笼裾/泼湿你的花衣裳/泼啊泼啊/泼成欢乐的海洋//……(《水水水——泼水节欢歌》)

写傣族泼水节题材的诗、词,可谓多如牛毛,汗牛充栋,但毛诗奇这首歌词写得极具艺术个性。看,“澜沧江”可以像端盆子一样用手“端”起来,“把太阳泼成月亮”,不但能“泼湿你的新笼裾……花衣裳”,还能“泼成欢乐的海洋”。词作写得大气豪放、简洁明快,虚实相间而又富有动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傣族欢乐的泼水节中,真令人拍案称奇。

忘不了你那甜甜的笑/忘不了你的话语那样少/眸子里有两汪幽幽清潭/清潭里深情脉脉不用言表//笑靥像含羞草花蕾欲开未开/耳环像两颗露滴莹光闪耀/发波像瑞丽江水柔美舒曼/筒裙像孔雀翎绚丽妖娆//头巾像黛山上的白云轻柔缱绻/体态像凤尾竹婀娜窈窕/歌声像山泉流过花丛/容貌像一轮满月初照……(《小卜少·含羞草》)

这首歌唱美丽清纯傣族小卜少(小姑娘)的歌词,把美丽羞涩的“小卜少”比喻成“含羞草”,既生动形象又新颖别致,标题就非同凡响。词作开篇四句总写记忆中的“小卜少”,然后连用八个比喻,从衣着外貌特征上,极其细腻地描绘出“小卜少”美丽清纯可人的艺术形象,通篇没有一句对“小卜少”空洞赞美的概念化语言,完全是用形象语言刻画描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小卜少”既有她的外在美,更有她的内在美,从中凸显出诗人出身的毛诗奇在歌词创作中,有着驾轻就熟、巧妙运用诗意语言的深厚文学功底。据笔者所知,创作于1983年的这首词作,作者是当作诗拿出去发表的,作品一经在刊物上登载,作曲家却把它当作了歌词竞相谱曲,其中由云南籍著名作曲家杨非(曾创作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词曲作者)、碧波分别谱写出两个版本的歌曲,相继被音像出版社制作成CD、VCD在全国发行,至今还广为传唱,成为一首不可多得的经典抒情歌曲。由此可见,渗透着诗美个性的词作所焕发出来的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

江涌金沙走万里/山舞玉龙镇八荒/水绕古城百条街/独木桥横碧溪上/远客凭栏观鱼游/近邻浣衣说家常/家家屋檐挂灯笼/座座客栈连茶庄/东巴文化传承久/白沙壁画珍宝藏……(《美丽的丽江》)

如何在一首不足百字的歌词中描绘出丽江的美丽,令多少词作者游览丽江后绞尽脑汁欲写不能,望而搁笔。毛诗奇却独辟蹊径,巧借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由远及近将丽江美丽的景致,用一个个镜头向人们层层推进。整首词作用语简洁凝练,音韵铿锵,跳跃跌宕,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大有唐诗宋词的古风神韵,让人读之难忘,吟之动情,产生无尽的遐想。

我与毛诗奇,一个在洞庭之南,一个在彩云南,远隔千山万水,至今未曾谋面,但因了省名中共有的一个“南”字,以及颇深的历史渊源而神交已久。明朝朱元璋派30万大军西征云南后,实行“洪武调卫”的边疆屯田制,数万名官兵及其家眷亲友来到云南屯田戍边,其中移居毛诗奇故乡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湖南籍军民就达2万余人。上溯历史,我们同为一脉,故彼此的诗情始终相连,彼此的诗心始终相通,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经典名句,就是我俩相知相交的最好注脚。祈愿毛诗奇饱蘸滇池、程海湖灵气之水的生花妙笔,继续左右开弓,一手写诗,一手作词,用绽放着七彩的奇诗丽词,为繁荣华夏文坛艺苑再添风采。

【原载吉林《当代音乐》(理论版)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