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选取遗址年代坐标点

选取遗址年代坐标点,就是确定古人类在本省、本市或本地区最早出现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代表了自此时起,本省、本市或本地区开始出现人类。也就是说,古人类开拓领地,繁衍发展,迁徙和开辟到这里,成为当地第一代居民的年代起点。把这些时间点作为坐标点确立并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幅华夏先民迁徙拓展的坐标系和路线图。

1. 195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小龙潭镇小龙潭煤矿发现距今1 500万年的古猿牙齿化石13枚,附有12枚牙齿的上颌骨化石1件,被归入“禄丰古猿属开远种”,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标本。

2. 1980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云南省禄丰市石灰坝古猿化石产地先后进行10次发掘,共获距今800万年的古猿头骨化石11件,上下颌骨化石46件,指骨化石2件,肩胛骨化石1件,锁骨化石1件,单个牙齿化石1 060枚,成为世界上古猿化石最丰富、最集中、标本最完整的著名古猿化石产地,定名为“禄丰古猿属禄丰种”。禄丰古猿是向人转化的古猿,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

3. 1992年,在云南省保山市清水沟古猿化石产地,共获距今800万年—400万年的古猿左下颌骨1件、前臼齿1枚。下颌骨上附有犬齿、第三和第四前臼齿及第一到第三臼齿,显示出从猿到人过渡的特征。

4. 1986年,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物茂乡小河两边的房背梁子、蝴蝶梁子、豹子洞箐梁子和班果乡的雷老村一带,先后4次发掘,共获500万年—4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标本,包括头骨1具,上下颌骨20件,单人牙齿1 000余枚。先后被命名为“竹棚猿人”“东方人”“蝴蝶腊玛古猿”,归入中国古猿属,后又归入禄丰古猿属,被认为是人类的猿类祖先。

5. 1987年,发现云南省元谋县竹栅、小河地区距今约250万年古人类牙齿化石41枚及动物、骨器等化石 ,被考古界命名为“东方人”牙齿化石。

6. 2018年7月13日,《参考消息》第7版载,蓝田县上陈村发现近100件石器,“这些劳动工具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212万年以前”。这是自云南元谋县“东方人”之后,在此外地区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古人类。此前,蓝田县九间房乡公王岭村的蓝田猿人遗址,发现距今约115万年一具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鼻骨、右上颌骨和3枚臼齿化石,被命名为“蓝田人”。

7.重庆市巫山县大庙镇龙坪村发掘出土距今约204万年—201万年带有第四前臼齿和第一臼齿的人类左下颌骨1段,乳门齿2枚,刚萌出恒牙1枚。

8.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遗址,发掘出土距今约180万年的烧骨和带有人工切痕的鹿角与石制品,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用火实证。

9.湖北省郧西县神雾岭东坡发现距今约100万年—5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2枚,1977年和1982年两次发掘又获人类牙齿化石8枚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

10.距今约100万年,在今河北省境内的涿鹿县西南泥河湾一带及原阳县,已有人类聚居,小长梁、许家坡古人类遗址,出土有形制粗简的石器和动物骨骼化石,他们与北京人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11. 1990年,中外专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盆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上百个,采集打制石器4 000多件,标志人类文明程度的手斧占10%。2002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田东县百色遗址进行发掘,出土手镐、薄刀斧等遗物1 000件。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百色盆地西部的澄碧湖枫树岛发掘,首次从地层原生网纹红土中出土5件手斧及同层位的12件玻璃陨石,证明了百色手斧的地层和年代,使百色手斧距今80.3万年的争论尘埃落定。

12.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遗址,迄今共发现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片,牙齿157颗,股骨断片7件,胫骨1件,肱骨3件,锁骨1件,月骨1件,全部骨骼分属40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13. 1978年,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附近的杏花山半坡上,发现一枚猿人右下第二前臼齿化石。1979年,在距离南召人地点约3公里的小崆山一个洞穴堆积中发现尖状器7件、刮削器5件、盘状器3件、砍砸器25件及石核、石球、石片等,总计102件石器,年代与北京猿人、南召人化石的年代相当。

14.据2007年8月出版的《内蒙古通志》记载,在距今约60万年—70万年,大青山南麓就有古人类过着狩猎生活。另据考古证实与典籍记载,远在50万年前,内蒙古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发展成为“蒙古利亚人种”。

15.据1998年10月出版的《安徽省志·文物志》记载,安徽省境内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矿址、古建筑基址及古代水利工程遗址近4 000处,其中古人类化石地点与旧石器出土地点40余处,年代属于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为70万年—10万年。

16.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雷公山葫芦洞发现距今60万年—30万年的直立猿人化石,包括额骨、左右顶骨的前部、部分枕骨、左颧骨、上颌骨及较完整的鼻骨等,分属2个个体。一号头骨为一女性,距今约60万年;二号头骨为一男性,距今约30万年。

17.山东省沂源县土门镇骑子鞍山出土距今约40万年的人类头盖骨、牙齿、肱骨、股骨、眉骨等,分属2个成年猿人骨骼,被定名为“沂源人”。

18.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金牛山出土距今约31万年的人类化石,有头骨、脊椎骨、髋骨、足骨、腕骨、尺骨、指骨、肋骨等50余件,全部属于同一成年男性。还发现一些带人工打击痕迹的石英石块,其中有15件人工痕迹清晰的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还发现2处厚约20厘米的灰堆和1处灰烬,其中有大量烧骨、木炭粒和烧土。

19.贵州省六盘水市县城珠东乡十里坪村的大洞遗址,出土距今约30万年的石制品3 000余件,人牙化石3枚,哺乳动物化石43种及大量烧骨、炭屑,出土工具有边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钻具、锯齿刃器、雕刻器、琢背石片、手斧、手镐等。

20.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万寿岩遗址表明,20万年前,一支早期智人生活在今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万寿岩一带。他们居住在洞中,以河床砾石为原料,打制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以采集、狩猎和捕捞为生。

21.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村垌中岩遗址,出土14.8万年前的人牙化石1枚,形态粗壮,沟纹和小脊多,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属早期智人,伴生的动物群有6目24个种属。

22.据2012年11月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志·文物志》记载,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宗溥在藏北那曲采集到1件细石器,是西藏自治区境内首次发现的细石器。随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那曲和阿里等地,相继发现5个旧石器地点和几十个细石器采集点,学术界普遍认为距今10万年—1万年之间。

23. 1983年7月新疆博物馆和中国自然博物馆、自治区地质局研究人员共同对阿图什博孜博塔格山麓的阿湖乡阿其克村古人头骨化石出土点进行考察,除原已发现的三块头骨化石外,又获得古人头顶骨化石2块,额鼻眼部骨1块,与头骨化石出土的同一地层中还发现少量动物骨骼,经初步对人头骨复原测定,认为阿图什古人头骨年代为距今1.7万年前后。此后,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与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和田地区、吐鲁番盆地和阿勒泰境内发现了一批旧石器时代遗迹和旧石器出土点。另据2018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12版《2017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载,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了解新疆地区4万多年以来古人类发展演化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重要意义”。首次将新疆人类历史提前到4万多年前。

24.约1.3万年前,我国进入中石器时代,各地陆续发现古人类居址、农作物籽实、农作工具、生活用具、陶器、乐器、精制石器、蚌壳饰物、刻划文字、露天祭坛、赤铁矿粉葬俗等遗迹遗存等。

大约一万多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各地区先后出现诸多分布范围广泛,规模庞大,文化特色鲜明,时代特点突出,越来越带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文化圈,严谨而细致的考古专家们根据这些文化圈遗址的不同年代和共性特征,分别将它们命名为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城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等。

其中,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文化圈有:磁山文化距今约8 000年—7 600年,学界将其归入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最新鉴定表明,磁山文化距今10 300年—8 700年(约公元前100年—前88世纪),是一处中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遗址群。

裴李岗文化距今8 000年—7 000年(约公元前60世纪—前50世纪)。

仰韶文化距今7 000年—5 000年(约公元前50世纪—前30世纪)。

龙山文化距今约4 900年—3 900年(公元前2 900世纪—前1 900年)。

把以上坐标点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年代相连的古代先民迁徙拓展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显示:自距今1 500万年至400万年间,在长达一千多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的猿类祖先一直在今云南省的某些地区繁衍发展。在此后的某一时间,古人类北上东进南下,呈扇面形一源流态势向外部拓展。拓展的年代次序及其他情况,本书第七章和第十一章中还有详细论述,在此不作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