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少儿彩绘版(给孩子的经典名著)
- 陆令仪 朱莉编著
- 2741字
- 2023-04-11 18:33:31
商鞅变法图强
“战国七雄”中,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远落后于其他六国。当时,六大强国屹立于黄河、崤(xiáo)山以东,淮河、泗(sì)水流域更是有十几个小国林立。就拿与秦国接壤的魏国、楚国来说,魏国修筑了长城,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据着巴郡、黔中等地。他们仰仗自己强大,都把秦国当作没有开化的蛮夷之地来看待,排斥秦国,不准秦国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集会和结盟。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孝公继承了王位。弱国无外交的境地让秦孝公下定决心发愤图强,用心治理国家,希望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秦孝公继位第二年就在全国颁布命令:“想当年,国君秦穆公施行德政,振兴武力,励精图治。往东平定了晋国之乱,疆土辽阔,边界抵达黄河;往西称霸于戎翟(dí)等族,占地宽广,足达千里。因此,周天子赐予我秦霸主称号,各个诸侯国都前来拜贺,为后世开创了盛大辉煌的基业!然而,之后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和出子几代的混乱,国家内忧外患,晋国趁机夺走了先王开创的河西领地,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直到献公继位后,他才平定了边疆境地,准备向东征伐,以收复河西旧地。现在,我一想到先王没有完成的心愿,就痛心疾首。各位尊贵的宾客大臣,你们要是有谁能为我出谋划策,想出奇计让秦国重新强大起来,我定将加封他为高官,赐给他土地!”
卫国的商鞅(yāng)一听到这道命令,就立马赶往秦国。
商鞅本来姓公孙,名鞅,是卫国国君的远房后代。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法家的理论主张,在魏国宰相公叔痤(cuó)手下做侍从。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可还没来得及把他推荐给魏王,自己就重病不起了。有一天,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万一不幸去世了,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置呢?”公叔痤说:“我手下有一名叫公孙鞅的侍从,他年纪虽轻,但才能出众,大王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魏惠王听后没有出声。于是公叔痤说:“如果您不愿重用公孙鞅,那就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否则会后患无穷!”魏惠王随口答应后便起身离开了。
紧接着,公叔痤急忙派人把公孙鞅叫到病榻前:“刚刚我向大王举荐你担任宰相一职,可是大王并没有要任用你的意思。作为忠臣,我必须先忠于国君,然后才能作为贤主袒护属下,于是我建议惠王杀了你,以免你任职他国给魏国带来祸患,惠王答应了。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却摇头说:“大王既然不听从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您的意见来杀我呢?”于是他继续待在魏国,哪儿也没去。
果然,魏惠王一离开公叔痤家,就对随从说:“公叔痤真是病糊涂了,真叫人伤心!他先是让我把国事托付给公孙鞅,后来居然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荒唐吗?”最终,魏惠王也没有杀公孙鞅。
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下令招贤纳士,他便赶往秦国,通过秦国宠臣景监的推荐,见到了秦孝公。公孙鞅详细陈述了自己通过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的计划,备受秦孝公赞赏。于是孝公任命他为左庶(shù)长,全权负责变法一事。
公孙鞅上任以后,很快确立了变法条令。新法规定将居民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shí)”,家家户户互相监督,如果一家出事,其他各家也要受到牵连。第一个举报坏人的人将得到与杀敌者同等的奖励,而窝藏坏人、隐藏不报的人则会受到与临阵降敌等同的惩罚。建立了军功的人,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hòng)的,根据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那些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和布匹的人,可以免除赋役;而那些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将被降为奴隶。王亲国戚如果没有杀敌立功,就不能享有贵族的地位,会被贬为平民。严格按照官阶等级来分配他们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等。总之,新法鼓励人们辛勤劳作,建功立业。
新法制定后尚未颁行,公孙鞅担心老百姓不信任朝廷能够严格按照新法行事,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下令说如有人能把它扛到北门去,就赏十金。大家都觉得此事蹊跷(qī qiao),不敢相信,所以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谁能把木杆扛到北门,赏五十金!”终于有人将信将疑地把木杆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公孙鞅立即赏他五十金,表明朝廷说话算数。接着,公孙鞅下令颁布变法新令。
变法令颁布的第一年里,秦国数以千计的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不好,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要求废除它。这时,正好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公孙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行,关键是因为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可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对他进行惩罚,但他的老师管教不严,必须惩罚。于是,便对他的老师公子虔加以处罚,又在另一位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刺了字,以示警诫。秦国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再也不敢不遵守法令了。
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焕然一新,一片太平景象:财物掉在路上没人捡,山林里没有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再为私仇斗殴。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家家户户都很富裕。通过变法,秦国重新成了“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的强国,又如当年秦穆公时代一样,周天子承认了秦国的霸主地位,各诸侯国都前来朝贺。鉴于公孙鞅的赫赫功绩,秦孝公把商(今河南内乡东)附近的十五座城邑都封给了他,称他为商君。从此以后,人们都叫他商鞅。
商鞅在秦国做了十年宰相,大力推行新法,导致秦国许多受到新法限制的王公贵族都对他恨之入骨。有人劝商鞅不该这么大张旗鼓地变法,使贵族都对他心存不满。一旦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王公贵族肯定不会放过他。然而,商鞅全然不放在心上。
果不其然,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公子虔立刻诬告商鞅蓄谋造反,并派兵捉拿商鞅。商鞅不得不四处逃跑,逃到秦国边境时,想找家旅店住下来,店主不知道他就是商鞅,对他说:“法令规定,留宿没有证件的人要判刑。”商鞅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没想到我终究被自己颁行的法令给害了!”
商鞅离开秦国逃回魏国,而魏国因为他当初带领秦军打败过自己的军队,不肯收留他,并且害怕已经变得强大的秦国追究窝藏商鞅的责任,特意派人把他押送回秦国境内。商鞅不得已直奔自己的封地,招募军队,然后向北攻打郑城(今陕西境内)。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商鞅的军队,在郑城附近将他杀死。秦惠王还是觉得不解恨,又将他当众五马分尸,并告诫众人:“谁再敢反叛国家,就是商鞅这个下场!”
商鞅虽然因为变法被处以极刑,但他的新法取得了成功。后来,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在战国末年统一了六国。
博闻馆
蛮夷之地
“蛮夷之地”是古代中国对华夏民族之外的所有地区的统称,不过更多时候是指接近于华夏民族疆域四周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指黄河以北的游牧民族区域,也包括云南、贵州一带。这些地方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通常偏僻荒凉,交通不便,再加上生产力低下,相对要落后很多,从而被称为“蛮夷之地”。
“蛮夷之地”也用来表达对弱小地区或国家的轻视。故事中的秦国当初由于国力不强大,相对于魏、楚两国来说处于偏僻之地,因此也被看作“蛮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