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手记:我的教育感悟
- 禹明
- 2557字
- 2023-05-12 18:32:12
前言
我的教师生涯是在大山里开始的。
1969年元月,我19岁高中毕业后下放农村。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劳作,开始迈开人生的步伐。
1970年4月,生产大队突然通知我去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虽然我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而我却从小下定决心不当老师,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但这次,我答应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想逃避繁重的农活。当民办老师,除了春插早稻、秋收晚稻和盛夏双抢时节参加劳动外,其他时间可以不必干农活。而且,政府每个月给5元钱补贴,要知道,当时我在生产队干一年,能挣到的钱也只有20多元。
大队小学只有一至五年级,100多个孩子,一年级是一个班,其余年级分2个班,每班2个年级,采用复式教学。全校3个民办教师,都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也是知青。
在我们知青接手前,学校的教学是乱套的,随心所欲的。我们凭着高中阶段学到的知识努力改变着学校的面貌,试图让孩子们学得更多更好。孩子们没有上过正规的体育课,学校里也没有任何体育设施。我们带着学生挖沙坑,从河边运沙倒进坑里,砍两棵小树栽上就成了自制的跳高架,找一块木板铺在地上就当起跳板,让孩子们学习跳高、跳远;学校旁边有一块晚稻田,秋天晚稻田干了,我们就带学生去扔自制的“手榴弹”。学校没有操场,我们就在空地上做迎面接力……乡里孩子的音乐课一直形同虚设,我们保证每周都上音乐课,还教学生舞蹈,成立文艺队,给他们排节目。终于,我们有了收获,在公社的期末考试中,全校的成绩从最后到了最前面;学校田径队第一次参加了公社小学运动会;文艺队可以在大队的集会中为村民表演节目。
当时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只要一元钱,但好些家庭穷得连一元钱都拿不出,经常有学生因此辍学。于是,我们带着学生课后勤工俭学,赚了几百元钱,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三个学期不用交学费。村民看到学校的变化,看到学生的变化,十分欣喜,我们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就是在简陋的山村小学,我开始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三年民办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爱上了教育,爱上了孩子。
师范学院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位于农村的完全中学,担任高中语文和英语教师,后来又担任了教导主任和团委书记。从民办老师到公办教师,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一次转折。在这里,我开始学习做学校管理。我和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满怀欣喜地看着这群农村孩子考上大学。
不久,我从农村中学调进了湖南省常德市教学辅导站(相当于现在的教科院),担任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从农村到城市,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二次转折。常德,是座历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常德也是湖南的教育发达地区,名师云集,教育质量高。在常德,我受教于一批名师,他们毫无保留地支持、帮助我,是“扶我上战马”的前辈。在常德15年,我走遍了10个区、县(市),对教研工作,由不熟悉到熟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调进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从内地到深圳特区,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三次转折,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感谢命运,让我从洞庭湖滨迁徙到南头半岛。在南山,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一轮新浪潮,遇到了一群富有教育情怀、充满智慧的领导者和同伴。我经历了南山教育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从城市教育到现代化教育的全过程。2001年,南山区成为国家38个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在教育部直接指导下,南山区课程改革实验区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如果说,南山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是南山成为全省教育高地的标志,那课程改革则使南山教育走上了全国教育的大舞台。课程改革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各方面的教育专家,通过向他们学习和在南山的实践,我的教育观念、教学和教研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02年,受南山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指派,我负责筹备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附属学校——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山二外”)。2004年9月,学校正式开办,我担任校长。如果说南山二外是一艘船的话,那么,这艘船在起航时就承载着厚重的希望,区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要求我们把学校办成实验校、示范校,成为南山教育的一扇窗口。
南山二外是在希望和期待中起航的。我们坚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办学,高标准起步,跨越式发展。我和全体老师一起,度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保持着反思的习惯,保持着写作的习惯。在担任校长期间,我记下了一些感悟。疫情期间,待在家中的时间比较多,便整理完成了《校长手记——我的教育感悟》一书。这本书的大部分文章是在校长工作之余草就的,少数文章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在疫情期间我对所有的文章做了修改完善,也补充了几篇文章。这本书主要记录了我在南山二外工作时的教育故事和我对学校教育的思考和主张,特别是在学校文化、办学方向、校长理念、学校管理、家校关系等问题上的想法。
校长的眼光与格局决定了学校的品位与高度。养成学习的习惯,保持研究的状态,对于校长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的学习就是指阅读,阅读书本,阅读教师,阅读学校,阅读社会。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人无数,识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个人顿悟。在我看来,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要识人无数,也要高人指路,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个人顿悟。理解教育需要时间,需要实践,需要思考。
我喜欢行万里路,我也力主老师行万里路,目的在于开眼界,长知识,感悟教育。跳出校园看校园,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会有一番全新的感悟。所以,我也把部分自己在行万里路时对教育的思考文章收录书中,希望传递一种理念,一种学习方式。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从事教育多年,对于教育我是敬畏的、虔诚的,对于校长的工作,我是努力的、尽心的,但我对教育的理解依然是浅薄的。对于教育中的同一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不追求大家对本书中表达观点全部认同,只求真诚地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在书稿即将付梓时,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忐忑:在专家和同行面前,我这点实践与思考又有多少价值呢?是的,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考难免带有片面性,我希望得到读者的指点。毕竟,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培育下一代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借本书出版之际,深深感谢南山二外的同事们,让我们永远珍藏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禹 明
2023年1月
于深圳南山前海港湾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