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最大的渴望之一,我们可能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困扰,但其实许多时候,我们才是自己通往幸福路上的绊脚石。我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帮助遇到问题的人,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了解他们如何面对困境。身为精神科医生,我对于创伤后的心理治疗领域特别感兴趣,也就是研究如何让人从逆境中突破,进而使生活过得更好的学问。

我有幸能够陪伴着人们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非同凡响的事。我见证了人们如何从支离破碎的生活当中重拾自己,也见识过一些原先觉得自己渺小的人,从无法打理日常生活,到能够掌握命运的缰绳,并取回个人世界的主导权。我见证了人们如何直视最痛的伤痕,且完全释怀。我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他们重新征服了生活,与自己和解,重新与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行联结,学会照顾自己并与自己相处。

当然,我也看到过许多人没有办法或不知如何摆脱不适感。有些人甚至不想改变,不想离开原来的处境,即便那样的后果非常不利,却仍然执着于自己的生活模式。我也都尊重他们。改变有时会让人晕眩,甚至感到恐惧,所以即使得付出昂贵的代价,我们也宁愿待在自己熟悉的困境当中。在任何时候,改变都会令人疑虑。但从长期来看,当面临同样的情境与同样的问题时,每个人的反应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够完全走出来,甚至活得比之前更好;有些人则会陷在困境当中,且越来越自我封闭。为何会有如此差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并不知道全部的答案。事实上,对于研究大脑运作模式以及人类意识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大脑的奇妙和复杂程度是无法简略说明的。但我明白一件事:能够突破困境的人,并非那些无论现实如何演变都保持快乐的人,也并非那些总是看起来乐观开朗、面带微笑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管理所有正面与负面的情绪,来帮助自己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情境。要想对自我和人生感到满意,关键在于知道如何与逆境和平共处。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各不相同,有些人对于逆境的冲击更加敏感,也有一些大脑的疾病会导致人无法保持稳定的情绪,或无法过滤周遭的讯息,如果不经由药物调整,是很难改变这些状况的。即便我们没有如此高的敏感度或生物感知度,有些伤痛还是大到超乎我们的应对能力,或者同时发生的问题太多,超出我们的负荷。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然而,逆境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多半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客观的严重程度,或它所带给我们的感受,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感受。

  • 若我们正处在人生的低潮,发现自己受到影响,不必要求自己表现得一切如常。如果我们求助于能够、愿意且懂得如何支持我们的人,并且乐意接受帮助,即便自己的能量很低,这股外来的力量还是能帮助我们。总而言之,在感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能有意识地更加照顾自己,就会有效缓解不适感,而不适感持续的时间便会缩短。
  • 反之,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状态不佳,强迫自己坚强起来,拒绝投降,觉得心情不好是件可耻的事,苛责自己,不愿寻求也不愿接受帮助,不做能改善自己状态的事,反而自我伤害,那么不适感将会加剧,低潮期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本书的核心议题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感受所做的一切——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调节。

在接下来的各个章节中,我会介绍情绪调节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情绪如何运作,以及哪些是最有效的情绪调节系统,就更有机会和生活中的课题谈判。理解并不能改变一切,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否则我们将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许多情绪调节机制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运行的,理解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意识地进行改变。另外,仔细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不陷入情绪之中,而是思考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进而做出应对,这本身就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

除了理解情绪,我们还得和自己的身体感受做良好的联结。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及其感受。若不往自己的真实感受看过去,我们只会在理论上打转。身体和意识的反省必须互相搭配,才能达到良好的情绪调节效果。

实际上,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情绪,比起知道该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不该做什么。有时我们本想扑灭情绪的火堆,却不知不觉地加入了更多的木柴。如果一遍又一遍地绕着负面感受打转,可能刚好滋养了我们最不想要的情绪。

由于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并不总是对我们有利。值得庆幸的是,有许多途径可以影响大脑的运作模式,而且这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当然,我们得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促成这些改变。改变需要时间,而且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当那些不良的行为模式已经陪伴我们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候。

耐心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就得赶紧培养和练习。要想让情绪调节系统发挥作用,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人们往往想要尽快从某种情绪中抽离,但那只是急功近利的行为,把烦恼留给了明天,看似隔离了问题,实际上却是在助长问题,等到不得不面对时,才感觉求救无门。相对地,情绪调节并非魔术,而是需要一番耕耘,得按照季节规律,在气候适宜的时候才能有所收获,甚至得等到来年才能结出果实。但只有当我们了解这块田地,为其施肥,用心种下好的种子,并悉心照顾,才能有收获。而这本书,就是附有种植与栽培指南的一把种子。